标题 | 我国玉米产业迎来粮饲兼用新时代 |
范文 | 刘良柏
关键词一:国家速度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到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笔者看来,这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速度,也是一个契机。要全面实现“农业强”,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结构,而玉米作为传统的粮食品种,如今已经成为动物的饲料主粮,不论是奶牛、肉牛、羊还是鸡、猪,这些家畜家禽日粮的50%以上都是玉米。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转变,餐桌上肉、蛋、奶的比例持续上升,这意味着对畜禽产品来说,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成为“硬需求”,这无疑带动了优质粮饲兼用型玉米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二:2035 在笔者看来, 2035这道杠很明晰,要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要分成3个层次来解读:一是农业设备的现代化,二是农业技术的现代化,三是管理系统的现代化。在这3个层次当中,农业技术的现代化是核心,典型的代表就是良种与良法相匹配的生产方式。无论种植什么作物,最终都要瞄准“目的”两个字做文章,种植玉米也不例外。 随着土地集约化趋势的增强,种植大户逐渐增多。大面积种植玉米就要通盘考虑玉米的晾晒问题和秸秆处理问题。尤其是后者,处理秸秆一直是种植大户的心病,而秸秆又是养殖企业的原材料。怎样让玉米和秸秆同时被利用,这不是一个想法,而是一套良种与良法相匹配的生产种植技术。毕竟对养殖企业来说,不是所有的秸秆都是好饲料。要按照养殖要求的标准来生产玉米,既要有优秀的玉米品种,还要有与这些品种相匹配的栽培管理方法。 关键词三:产业方向 怎样的玉米才适应当前产业发展的形势?这是每一个在规模种植中抓效益的大户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有3个指标,首先是产量要高,这也是玉米行业的传统要求,不过如今这个要求还得加码,那就是高产的玉米必须是饲料和工业行业都可以用的兼用型品种。 其次是可以做青贮。据统计,目前全国有500万头奶牛,按照每头牛0.2 hm2地的青贮玉米需求量,就需要有100万hm2的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而要保证出产优质的青贮玉米,就要满足抗病、抗逆能力强,活秆成熟的多重要求。尤其是活秆成熟技术,这意味著玉米在成熟达到最高淀粉含量的同时,还能确保秸秆青绿,容易被动物消化。这也是养殖业的需求。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兼用型的玉米既能省去晾晒的人工,又拓宽了销路。 最后,也是玉米最重要的质量标准,就是内含物。目前在奶牛生产上,玉米的淀粉和干物质含量非常受重视,这是一个方面,在玉米育种界,玉米的蛋白质含量也同样重要。特别是用来生产优质家禽饲料,这个指标很重要。通常玉米蛋白质的含量是8%,目前笔者和本人的团队正在推广的玉米新品种蛋白质含量高达11.76%,且这个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已在全国25个省市合法推广,这正成为以市场为导向的育种推广新常态。 如今,随着土地流转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种地大户出现在农业产业中。让笔者感受深刻的是,本人所在的宿州有位大户流转了667 hm2土地种植新品种的玉米,大家本以为他的销路多少有难度,没想到的是,这位大户附近的饲料厂全部高价包圆了,大家一打听才知道,这还不够这家工厂一个月的用量。如今,这种大户种植的方式让玉米品种统筹成为可能,依据品种而来的订单产业正逐步开放,粮饲兼用型的玉米新品种正迎来它广阔的未来。 (作者系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农技专家、安徽华成种业董事长、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推广倡导人之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