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学语文教学效果测评的反思与优化
范文

    周华章

    摘 要: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效果的测评偏重于考试测评,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教学测评包括教学测量和教学评价,当前需要着眼于语文素养培育,构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动态评价体系,运用多种测评方式,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自主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语文难教,这是教育界公认的事实。究其原因,不仅因为教学目标芜杂繁琐,难以把握;且语文教学无时无处不在众多“婆婆”的监视之下,饱受人们的指责;尤其语文考试无所不包的知识、刁钻古怪的题目,常使教师和学生陷入防不胜防的茫然和无奈之中。在所有束缚语文教学的枷锁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考试了。因而,在素质教育逐渐取代应试教育而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学测评的改革势在必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乃是中考和高考制度的改革。基于上述认识过程,笔者对中学语文教学效果测评作了深刻的反思和探索性的实践。

    一、概念辨正

    长期以来,受“唯分数论”的影响,在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教学效果的测评就等于考试,因而考试反而成了教学测评的代名词。于是一张笔试试卷涵盖一切,一次偶然的分数决定一切,这种现象必然导致肢解课文、繁琐分析、刻板操练等恶果。

    其实,教学测评包括教学测量和教学评价两个环节,它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量化考核,并依据教学目标对测量结果进行的分析和解释。教学测评应当对学业成绩的测验数据做出准确诊断、能对教学成败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今后的教学改进做出明确的指向。由此可见,教学测量只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客观描述,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而考试测验只是教学测量众多的手段之一。

    二、功能分析

    叶圣陶说过:“考试不仅是考学生,同时也考教师自己。”《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测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教师测量和评价的反馈信息,促使教师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阐述得让学生更加清楚,把教学期望更加明确地告诉学生;有助于教师鉴定和检查教学计划和进度、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施效果的优劣;有助于教师客观地反思自己处理和呈现教材的效果;还有助于教师具体了解学生个体或集体学习中的困难与欠缺,及时对症下药,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比如:一次试卷分析中,笔者发现全班多数学生仿写例句题失误严重,马上想到平时训练只重盲目练习,未作方法指导。于是笔者赶紧从仿写的要求、方法和步骤等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不再茫然无助。

    (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凭个人的认知内驱力,尚不足以克服人的惰性和拖沓倾向,更难以克服人对持久的、规则的、有纪律的学习生活的厌倦。可见,考试在语文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上,我们常常看到,考试前学生大多能对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考试中学生大多能在分析和整合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考试的反馈信息则不仅考查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和水平,还给学生指明今后学习的方向与改进方法。因此,有心理学家指出:“考核的动机力量,更多的是在于失败的威胁,而不是在于成功的希望。”在严格而科学的学习目标要求下,失败的威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常用策略。

    随着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和不断成熟,考核还可以促进学生逐渐学会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能。这种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的日益增强,势必有效地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语文课程的合理测评所反馈的信息,还会促使学校改进评价语文教师的方法、开展语文教研活动,促进教育主管部门改进教学管理决策和课程评价标准,進而逐步纠正人们对教学效果测评工作的片面理解。

    三、语文教学效果测评的发展趋势和探索

    过去评价语文教学效果过分夸大总结性考试的价值,由此导致了严重的后果,甚至使语文教学走上了与时代要求背道而驰的道路。痛定思痛之后,我们认为:要想对语文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测评,并使之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必须构建全新的测量和评价体系。其要点如下:

    (一)着眼于语文素养培育,建立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评价体系

    所谓多角度,指的是语文教学测评应当是态度、情感与知识、能力并重,不应只检测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所谓全方位,指的是语文教学测评应当从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阅读写作的数量、口语交际能力、自学能力、参加各种语文活动的情况等方面入手,不应只着眼于一份笔答试卷。在统考、中考、高考成绩“一锤定音”的大环境下,为了全面考查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坚持从七个方面评估学生:①书写,包含速度、美观两项;②朗读,含方法、音准、数量、质量几项;③写作,含速度、语言、创意、布局几项;④口语,含音准、标准度、表意情况几项;⑤自学能力,含感情迁移、创新几项;⑥知识面;⑦学习态度,含兴趣、参与度、任务完成等项。长期实践证明,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淡化考核与选拔功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提高并改进教学实践,使学生彻底地走出“高分低能”“有分无能”的泥潭而全面发展。

    (二)注重语文水平的提高,建立一个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动态评价体系

    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因为学习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因此测评也应该是一个与之相应的动态过程。动态评价的目标不在于简单地评价学生学会了什么,而是为了全面地评价学生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条件下的学习情况。实际上,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经过前人无数次艰巨实践、反复验证过的经验总结,而走上社会之后,学生面对的更多是从未经历过,甚至用已有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求知过程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在英国,课程的测评采用了课程作业与期中考试相结合的动态测评办法。《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国家标准·英语》中规定:七岁儿童至少有三次课程作业记录,十一岁时应有四次,十四岁以上学生作业数量逐年增加,评价标准应逐步提高。对于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估,笔者摈弃了取历次测验分数平均值的简单做法,采用了建立学生小档案的方法,从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活动表现、兴趣潜能分析、典型试卷剖析、学生自评互评情况以及家长反映等多方面写成书面评价,为以后教学的因材施教积累了宝贵信息,避免了盲目的个别辅导。

    (三)鼓励学生个人创见,采取灵活有效的测评方式

    众所周知,新时代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创新能力的高低。创造性作为创新能力的核心素质,长期以来在课程教材和教学过程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学生个性压抑、创造力缺乏。因此,《语文课程新标准》反复强调“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教材对同一语段层次划分的分歧这一令人头疼的现象,笔者总是鼓励学生谈“为什么要这样分?”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不必拘泥于标准答案。对于作品主题的理解,笔者总是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得出多种全新的感悟。如:郑振铎的《猫》寓意做事不可武断,笔者启发学生从受害者猫身上看到个性完善与经受挫折的重要性,从家里人态度中品味出同情弱者、宽容过失、公平待人的必要。评价作文,笔者也力求尊重个性,褒扬创见。如写作《心愿》一题时,一学生以一只青蛙口吻自述改善环境心声,被评为最佳作文。笔者还鼓励学生不限文体,一题多文,尽情表达生活的感悟。诸如此类极力保护学生个性和创见的措施,让学生敢于参与、乐于表述。

    (四)多种测评方式并用,力求测评效果最优化

    古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一种测评方法都有长处,又有不足。多种测评方法的采用,能有效地改进语文教学测评的效能。

    笔试与口试、听力测试相结合,有利于听、说、读、写、思各种能力的检测,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技巧的习得。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考试数据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在掌握平时作业情况、档案资料、小测验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方向性激励建议,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

    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既重视学生个人长期以来的自我评价,又重视从同学、家庭、其他教師那里得来的客观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立足于学生主体的进步与优势综合评价,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效果的考核实践,已经使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倍感困扰。构建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学效果的测量和评价体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语文教育专家和广大语文教师持之以恒地实践研究。语文课程新标准的颁行,已经开创了语文教育的崭新天地,语文课程测评方法一定会扬长避短、日臻完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