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
范文 | 张雷 小学科学教育承担着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使命,它是学生科学教育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中心。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好是人类接触、了解、掌握某些事物并参与某些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不满足已有的认识和已掌握的方法,他们一直在寻找最新、最完美的方式来开展活动,然后带来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好,使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愿望,全身心投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有许多办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比如,创造情境、观察试验、开展比赛和讲故事。学生有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爱好,就能够积极学习,认真倾听,热烈讨论和研究问题,学得活、记得牢。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也提高了科学创新素质。 (二)创新主题式作业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单元主题的内容,改变单一总结性的点评方法,让学生完成开放性的作业,或绘制科技幻想画,或设计一件东西等。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完成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学习后,老师提出了大主题“未来宇宙”,让学生以科技梦想绘画的方式表达对未来宇宙的幻想。学生幻想的过程是思维最活跃的时期,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智力,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主题作业的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思想发生了改变,并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三)科学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教育活动与实验教学活动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归纳本质。教师按照学生的发展情况去开展科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科学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科學探求活动中,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课外教育实践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例如,在《点亮小灯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巧妙地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和答案,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灯泡游戏。 二、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需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并提出一些自己的问题,进一步灵活运用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新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真正掌握科学知识和一些生活技巧,并能对自己的所学提出一些真实的想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 创造性活动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对问题进行剖析、综合和论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在教育或活动中强调逻辑思维的训练。例如,在《磁铁》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理解磁铁可以吸铁之后,我拿出一个长颈瓶,告诉他们:一个图钉落入一个装满水的长颈玻璃瓶的底部,不能倒水,要把它拿出来,谁能想出一个好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答案当场操作,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评论,明确哪些方法简单有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考虑,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周围的自然事物来发现和提出问题。没问题,就没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课堂应营建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放松的气氛,使学生能够改变自己过去不敢问的状态。教师及时提出“关于……你怎么想?”“还有其他问题吗?”等问题,引导学生善于提问,敢于提问,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开展课外学生科学发明活动 在小学科学中,学生接触到的大部分科学知识都与生活有关,例如,树和草、蜗牛、我们关心的天气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加强学生在课堂上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在课后为学生安排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作业。这些作业需要手工制作,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作业。例如,在《制作指南针》一课中,指南针是由钢针、小磁铁、别针和细线制成的,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制作一些完整的指南针,当课堂即将结束时,告诉学生们回家再做一个指南针。完成小制作后,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说明制作过程与方法,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 三、结语 “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许多种方法。在科学课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思维,更新教育思想,自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和途径,大胆放手,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积极参与,从而使课堂愈加灵活,教室充满创新的火花。 【作者单位:宜兴市太华小学? 江苏】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