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科学课教学策略
范文

    韦凡海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也在不断深化,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小学中,科学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其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促使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提出了小学科学教育的方法,希望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科学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展开探究式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对科学内涵进行深入了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无法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率比较低下;其二,有的教师采用的是包办教学模式,即在教学时为学生做好所有准备,致使学生无法锻炼自身的创造性与独立性。

    一、教师树立正确教育观和学生观

    有的人认为,学生观与教育观是抽象的概念。实际上它们是客观实际,是生动的、具体的,始终贯穿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教育过程中,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渗透着。每当教师发现学生不遵守纪律时,应当学会对自我情绪进行控制,不可出现态度粗暴、蛮横的现象。要想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就应当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促使学生喜欢科学、爱上科学。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指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过程。由于教师每天与学生接触时间较长,自身情绪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学生,一旦自身心理出现问题,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危害。因此,教师每天在面对学生时,应充满激情,使学生能受到教师的正面影响,积极进行学习。

    二、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在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素质教育背景下,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兴趣化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小学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主要以活动与实验为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做实验能够激发其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除此之外,学生也喜欢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引入科学课,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真正乐意学习科学,能够主动去学习新知识。例如,在上《动物的翅膀》一课时,可以给学生展示蝴蝶五彩斑斓的翅膀,让学生能够有真实的感受,体会大自然的美妙。

    在小学科学教材内容中,有生动、丰富的生活现象,教师应当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生活科学”这一理念。将教材内容作为框架,采用生活素材,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从而使得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利用各种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科学课有着很大的不同,科学课程较为综合,活动性与实践性很强,着重强调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实例。科学这门课程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人们无时无刻不与科学打交道,有的是一些自然发生的现象,而有的是实验所产生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如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社会资源、家庭资源、学校资源等,让学生能在广阔背景下进行学习,不断拓宽学习范围,能够不断体验到周围所存在的科学现象。

    如果说教学方法是为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服务的,那么教学理念则是为选择教学方法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即教师是课堂主体,主宰着课堂,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更不愿意学习,自然也无法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先对学生心理特征有所掌握,并作为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依据。相关研究显示,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后,思维方式在慢慢发生变化,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尝试着不再使用形象思维来看待事物,而是通过分析事物特点逐渐达到目的。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著变化,已逐渐显现出抽象性思维方式的特征。除此之外,由于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心理不够成熟,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具有启发性、直观的方法,且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重视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并对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提炼,将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促使教学方法具有灵活、多元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应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进行培养。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是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学习。具体措施如下:其一,在开展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当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开展科学研究与科学探索;最后,教师应与学生之间构建一个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学习时心态是放松的、自由的。其二,在具体实施合作学习前,首先教师应当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分组时应严格按照组外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确保分组具备合理性、科学性。例如,在进行《水温的变化》一课教学时,可以准备温度不同的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先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所了解,带着疑问进行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在实施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探究情况,教师应实时进行观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指导,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表现自我。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小学教学教育水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素质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对于科学实践应加强研究和探索,选择一种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水平的目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