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病入膏肓 |
释义 | 病入膏肓病入膏肓指病情严重,已无法医治。膏肓(gāohuāng):我国古代医学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病入膏肓❶指病情危重,难以挽救。《三国演义》第五二回: “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现今面色羸瘦,气喘呕血; 不过半年,其人必死。” 病入膏肓bìngrùgāohuāng古人认为在心之下有小块脂肪叫膏,膈之上有一片薄膜叫肓,认为膏肓之间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现代医学认为“膏肓”就是指心脏,“病入膏肓”即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症。典出《左传·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病入膏肓[病在膏肓]、病入骨髓、不可救药[无可救药];手到病除、着手成春[妙手回春]○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形容病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大限已到|他已~,医生也无力回春。也说〖病在膏肓〗。 ○病入骨髓bìng rù gǔ suǐ形容病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针药都无可奈何|~,百药罔效|看着~的妻子,他悲痛欲绝。 ○不可救药bù kě jiù yào形容病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他已卧床三年了,我知道他已~。也说〖无可救药〗。 ●手到病除shǒu dào bìng chú手一到就能把重病消除:我家几代行医,保证~。 ●着手成春zhuó shǒu chéng chūn手一到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名医扁鹊有~的神妙医术|华佗再世,~|匡大夫当真名不虚传,有~的本领。也说【妙手回春】。 病入膏肓bìngrù-ɡāohuāng膏:心尖脂肪;肓:心脏与膈膜之间的部分。古代中医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指病情十分严重,已经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十分严重,已经无法挽回。 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成〉比喻情况严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他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病入膏肓】《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中国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和膈膜之间为肓。认为病到了“膏肓”部位,药力达不到,就无法医治了。谓病情险恶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语本《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后因以指病情严重,无法治好。林则徐《与叶申芗》:“亡弟之变,忽亦将及期年,其病体久入膏肓,思之尚有余恸。” 病入膏肓膏,指心下部分。肓,心脏与膈膜之间。旧说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指病情极其严重,已无法医治。也指事情或问题十分严重,不可挽救。《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请足下多服续命之散,数加益智之丸,无令病人膏肓。”《三国演义》第五二回:“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明史·李自成张献忠传序》:“庄烈之继统也,……譬一人之身,元气赢然,疽毒并发,厥症固已甚危,而医则良否错近,剂则寒热互投,病人膏肓,而无可救,不亡何待哉?”《歧路灯》二回:“热肠动处真难默,冷眼觑时便欲暗;病人膏肓嗟已矣,愿奉宣圣失言箴。”也作“病在膏肓”。《五灯会元·洪州法昌倚遇禅师》:“病者病在膏肓,顽者顽入骨髓。”也作“病染膏肓”。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真个崔张不让,命该雕丧,险些病染膏肓,此言非妄。”参见“二竖”。 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指病情严重,已无法医治。膏肓(gāohuāng):我国古代医学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病重病重病疾 病力 病笃 体内各部分 体内各部分体内的空处:腔(体腔;腹~;鼻~;口~) 另见:器官 病入膏肓(同)不可救药 病入膏肓膏:心尖脂肪。肓: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部位。疾病深入膏肓,指不治之症,或比喻形势严重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春秋时,晋景公得了重病,生命岌岌可危,于是派人到秦国去请医生。秦医到来之前,景公梦见疾病化作两个小孩,一个说:“医生来了怎么办?他会伤害我们的,我们往哪儿逃呢?”另一个说:“我们呆在景公的肓之上,膏之下,医生又能把我们怎么样!”秦医来到后诊断说:“您的病已深入膏肓,药力已无法达到。”景公说:“真是个了不起的医生啊!”于是送给医生丰厚的礼物让他回去了。(见《左传·成公十年》)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