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从阅读开始
范文

    摘 要:数学的教与学中处处存在阅读理解,它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具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学好数学、做好数学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能力。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自主学习;数学思维

    何谓阅读?“看并领会其内容”才是阅读,即把看到的东西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连成一体才是阅读。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里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教与学中处处存在着阅读理解,它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学好数学、做好数学的关键。

    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的现状又如何呢?很多教师上课不敢让学生看书,当心一发而不可收。要么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娓娓动听,学生频繁地活动、交流、练习,让数学课本沦为课堂学习的附庸品;要么是在总结规律或结论时,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这样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要么是在完成作业时,让学生读读题目,看看课本中既有的方法范例,这样极具“功利色彩”的阅读,带给学生的绝不会是对所学的长时记忆、深刻理解。因此,教师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机渗透适度的数学阅读,相机进行阅读策略指导,有效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以“趣”导读,培养数学阅读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改后,数学教科书教学内容所选取的素材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编排的形式新颖活泼,内容呈现方式也丰富多样:直观图、文字、连环画故事、小精灵对话、古代名题等。图文并茂,异彩纷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这一数学教学资源,挖掘资源,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时,学生通过阅读一千五百年前古人就能解决的名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望,迫不及待地尝试解决,又想知道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强烈需求。又如“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境图是个西游记的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示范“领”读,学会正确阅读的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要潜移默化地引导让学生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价值。

    1.示范模仿,初步感知阅读方法

    示范是指做出榜样,在课堂上老师把怎样读题的行为做出来供学生模仿学习。低年级的学生識字量较少,一开始做作业,都是老师帮着读题、分析题意、没有阅读题目的习惯。本人认为刚开始教师就应有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在解题时,可以先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模仿教师用铅笔头点着字,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然后老师再完整地读一遍,接着请学生也完整地读一遍,并要求读出声音来,要求一句句地读,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阅读数学课本时,老师可指导学生逐字逐句、反复地读、边读边思考,阅读到关键词句时,使用手中的铅笔带着学生一起圈圈画画,逐步理解内容。

    2.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会阅读

    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是学生正确解答题目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数学课本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且有较高的阅读价值,但数学语言的高度制度性,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认读感知理解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质理解,形成知识结构。低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去读课本是一件难事,因此,多媒体与课本同步,能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看、思、说、写的能力。如课件出示:停车场里有一些车,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再出示开走了6辆车,剩下8辆车,让学生说说接着看到了什么?借助直观学生理解是从总数里开走了6辆车后剩下8辆车,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看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停车场原来有多少辆车?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看、思、说、写的能力就得到训练,数量间的关系也能在直观中得到感悟,就会减少8-6=2(辆)这样错误解法的出现。

    三、在概念、公式的阅读中培养阅读能力

    数学概念、公式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最佳资料。它们往往是浓缩的精华,阅读中不能像读小说或故事书,浏览、不注意细节。首先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逐字逐句地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出声读、张嘴不出声、默读等多种方式对阅读材料有一个初步又较为完整的感知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仔细推敲,认真分析,抓关键词、圈划重点词句,放慢思考的脚步,深入理解,化静态的语言文字、符号、图表为动态的现实的文本生命。如:在平行线概念的学习中,教师先让学生用“圈一圈,点一点”等方式圈出关键词;再通过对“同一平面、不相交、两条”这些关键词的点画、涂鸦、联想,理解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不能孤立地讲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在指出对“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的理解,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列举身边的事例,如立交桥上行驶的车辆,教室的长、宽,从而产生更直观、深刻的理解。

    四、在例题、习题的阅读中培养阅读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例题、习题体现了鲜活、真实、有趣,迎合了学生的阅读口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训练有素的数学阅读,以培养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1.读写结合,以“动”带读

    “读于心,写于形”,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是在于理解,而数学的学科特点要求阅读必须做到读写结合、手脑并用。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多次阅读文本,并借助算一算、摆一摆、填一填、画一画等实践活动,去发现、探索、感受、体验文本的蕴意,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例如,“画角”的教学,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看一遍书上的画图的步骤,以求学生对指定度数的角的画法能初步感知。接着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边看边依葫芦画瓢,试画一个65°的角,然后把试画角的感受在小组里交流、相互做友情提醒。最后组间反馈简明扼要地讲解总结。这样边读边动手,学生不仅轻松学会了画指定度数的角,也学会了如何看书学画法。

    2.提炼核心问题,以“问”引读

    自学数学文本让学生阅读有一定困难,可能会走马观花地浏览,根本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因此,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筛选1~2个核心问题。让学生按照核心问题的顺序和要求进行文本阅读,学生的阅读就有了方向、目标主线,思维就有了聚焦点,思维活动就会体现出连贯性、层次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例如教学“比的意义”,提炼出两个核心问题:(1)怎样求比值;(2)比、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要求学生根据核心问题进行圈点勾画,整体粗读,不懂处细读,关键处精读,从而知道哪些自己可以读懂,哪些还有困难。让学生带着要求、问题去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驻足、多分析、多思考、多动手、动脑,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地把握教材的重点,找到难点,提高课堂质量。以“问”引读,学生学习起来就有章可循,经历初步探索、发现来未知的过程,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3.对比剖析,以“比”促读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数学的本质及规律的真正获得离不开比较。阅读时要通过认真地思考、验证,比较书上的结论、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搞清每个概念、每个算式、每个图形的意思及知识的前后联系来掌握、内化知识。比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尝试化简比0.75:2,学生算法多种多样:有把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4倍、20倍……“你们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请打开课本第51页,看书上和我们的算法一样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生:“老师,书上是把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100倍,而我们扩大了4倍、20倍,结果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得到一个整数比。”在新知形成的初始阶段,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不直接阅读书本上呈现的过程与方法结论,而是先通过自己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猜想、估测、解答;再阅读课本的解答过程。对照比较把不同的方法进行区分和融会贯通,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防止了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交叉、泛化、滥用,使学生更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长期坚持比较阅读、质疑思考,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在“主题”延伸的阅读中培养阅读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获得心理发展的。因此教师要留給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数学教科书中设计有“你知道吗?”“阅读资料”“生活中的数学”等课后阅读资料。教师应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努力将数学阅读延伸至课外,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又感受了数学知识的魅力价值。如学习了“比的意义”后,结合书后“你知道吗?”让学生上网收集阅读“生活中的比”的相关资料,了解“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应用。”又如,学习了千米和吨的知识后,安排学生搜集计量单位的演变、变革、发展的过程的相关资料,做成丰富多彩的数学小报来展示。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效的数学阅读材料如《趣味数学》《小学生数学报》《故事书的数学》《数学史》等作为他们长期的课外数学阅读物,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阅读中体验抽象和形象、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融合,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让数学课外阅读这一过程成为他们的自主行为。

    参考文献:

    [1]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7).

    [2]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5).

    作者简介:陈小华(1979.06—),女,汉族,福建省福清市人, 本科学历,数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编辑 王彦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