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让小学数学课堂因说理而精彩 |
范文 | 黄海花 摘 要:“说理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启发式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还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只有40分钟,很多教师为了向学生传输更多的知识,推进课堂整体进度,留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但是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就无法感受到数学因说清道理而精彩的一面。 关键词:小学数学;说理;策略 说理课堂是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之上,通过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创设富有张力的问题情境,并在老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自主地说理、辩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关注学生说理的条理性、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小学数学课堂因说理而精彩。 一、构建说理数学课堂的目的与要求 数学说理课堂构建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说理课堂首先要遵循启发式的教学原则,从调动学生的数学说理表达兴趣入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进行表达。其次,学生在进行说理表达时,要做到条理清晰,口、脑并用,逐渐增强自己的语感,提升自身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制定不同的学习与发展目标。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说理时要做到准确、完整;中等生要能够在老师的协助和引导下完成说理的过程;而对于数学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够在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说理和判断。 二、数学说理训练所需语言材料 数学说理训练包含丰富的内容,凡是可以启发、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材料,都可以是学生说理语言训练的内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一些典型、适合的数学材料对学生展开说理训练,以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化理解知识,熟练掌握相关技能的目的。 1.正确表达概念的语言材料 数学概念是通过特定的符号和语言共同表达的,是一种规律性、科学性的思维表达方式。数学概念中各定理、法则、公式、性质等都是通过精确、简练、科学的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运用说理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将有关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充分地表达出来,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并认识到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相关内容时,关于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语言表述,比如长方体的一些共性:相对的面完全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为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通过对长方体概念中这些关键信息的描述,可以使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更加深刻。因为概念不仅是推理与判断的要素,也是逻辑思维中最基本思维形式的具体体现。所以,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体现知识发生过程的语言材料 只注重结果的数学教学,虽然短时间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是却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提升。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现代教学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强调“过程与探索教学”,是课堂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对数学知识形成和解答的过程进行讲解,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发生与探索的过程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如此,学生便会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内容时,很多同学总是无法正确分辨不同情况的正确解题方法,这时我们便可以先向学生明确其实植树问题就是“距离与间隔长”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组织班级内的学生对不同的“植树情况”进行演练,比如单边植树(两端都植),则让学生在长为20米的操场边上每隔5米站一个学生,则植树棵树为5,即20÷5+1=5(棵);单边植树(两端都不植),则让学生两端不站人,中间每隔5米站一个,则植树棵树为3,即20÷5-1=3(棵)。如此,學生通过实际体验,观察到不同情况树木棵树的变化过程,将抽象的植树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便能够详细地说出这类问题解题的过程,从而深入理解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准确讲述解题思路的语言材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不仅要使学生能够获取数学知识,即学习结果,还必须参与并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尝试说出自己解题、证题的思考、推理过程,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说理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时,以小明每天进行晨跑,且计划4周要跑22.4千米,则小明每周要跑多少米?这道题为例,很多学生很快便能够说出小明每天要跑5.6千米,但是让他们说出自己是如何得出这一结果时,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在我的再三鼓励下,还是有同学试着说出了自己的计算过程。有的说我是先将千米换成米,算出小明每周要跑多少米,然后再将米换算成千米,最终得出5.6千米的结果。有的说我是先用22除以4,得出5并余下2,然后再用24除以4得出6,因为22和4之间有一个小数点,所以结果就是5.6。虽然小学生的这些解题思想不够简洁或者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但是他们主动思考和说理的过程,却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 三、构建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有效策略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说理欲望 数学知识是立足于前人的积累与经验,是人们生活和数学活动的产物。因此,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探寻知识的起因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生活经验,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悟并明确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将教学停留在学生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却忽略了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之后知道了圆柱的表面积应当如何计算,但是理解得却不够深刻,题型稍加变化学生就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这时我们便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手工操作的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硬纸片对圆柱体进行分解与组合,引导学生说清楚圆柱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通过说理,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圆柱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深入理解了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内涵,无论题目如何变化,学生都会抓住公式的本质内涵,灵活地解决问题。 2.组织课堂辩论,感受说理的趣味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培养并保持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并让他们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体验。因此,结合说理课堂教学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说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有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可以拉伸成为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也是长×宽,有的同学则边说边演示,将平行四边形剪下来,拼成一个长方形,测量结果显示长方形的边长要比之前平行四边形的边长短。这时我们便可以利用学生之间对于解决问题存在的差异,展开辩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如此,学生通过思辨、分析、说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的认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说理能力,并在辩论的过程中体会数学说理的趣味性。 3.创造说理空间,不满足于就事论事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设计了不少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尝试、去归纳,从而去发现数学知识中所包含的规律,并进行猜想。但是在实际的教學过程中,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获取和猜想之上,还应当对对规律进行验证,对猜想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想与规律?这样的猜想与规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吗?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们便可以试着让学生去猜想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圆的周长有几个半径长?于是有的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大概应该有4个半径长;有的同学猜想圆的半径应当有5个半径长多点。当学生猜想完之后,我们还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充足的交流机会,使他们在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于是很多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大部分同学都用绳子围绕圆的一周,然后通过测量绳子的长度得知圆的周长,计算周长与半径的关系。还有部分学生则先量出铁丝的长度,然后将铁丝环成一个小圆,在所要测量圆的边线上滚动,最终计算出圆的周长,得到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经过猜想与实验之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和验证进行总结,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研究所获得的结论。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更多表述、说理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在表述过程中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注重自己在说理、表述过程中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展开说理培养,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交流、探究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说理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陈爱琼.立足小学说理课堂 促成数学深度学习[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5):92-94. [2]王友峰.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提升学生说理能力:以《证明(1)》的教学设计为例[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7(8):3-5. [3]吉智深.小学数学不可忽视推理的前奏:说理[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11):24-26. 编辑 温雪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