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面临着巨变,其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不同步,容易导致他们在情绪、行为、认知上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以至于他们比较敏感、脆弱,容易被外部环境左右且不能自拔,产生冲动情绪。不少中小学生自杀具有突发性,是当时压力下的瞬间意志力崩溃或一时冲动。也有的自杀源于长期的压力。绝大多数孩子從小被家长、亲人甚至老师灌输要上好学校、要学习出色、要考名牌大学,追求高学历,出人头地。使得一些孩子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到生活中物质的层面,而忽视了对精神的关注。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到应有的生命教育,很少考虑死亡的含义和死亡的后果,缺乏对生命的敬畏感。家长可借助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引领他们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烦恼,理解挫折是人生的必然。孩子敏感、躁动,如果父母能设身处地地了解孩子的感受,体会孩子内心的苦与乐,孩子就能从亲人的关怀体贴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懂得一个人不仅为自己活着,还要想着家人和所有关爱自己的人。有了这个牵挂,孩子就不会有轻生者那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也就不会走上绝路。 (摘自《中国妇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