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主持人语”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策略 |
范文 | 来春华 【摘???要】“主持人语”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新样态,负载着教育指向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解析“主持人语”,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进一步厘清“主持人语”的功能、类型、拓展空间,灵活发挥“主持人语”的引领作用,实现教材与学生的深度对话,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 【关键词】主持人语;道德与法治;运用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绝大多数的课文中出现了“主持人”形象:小女孩和小男孩以具有童趣的语言,实现教材与学生成长的对话。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细节中隐藏了课程的性质、教材的编写意图、课程的价值导向等内容。“主持人语”作为新教材的特色组成部分,不只是文本内容的简单呈现,还负载了多种教育指向功能。教师应重视对“主持人语”的研究,深入解析教材不同之处出现的“主持人语”,并有效运用“主持人语”为教学服务,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 一、品析“主持人语”,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课文中呈现的“主持人语”对教师制定教学目标以及组织教学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对“主持人语”进行反复推敲,准确把握“主持人语”背后的教学意图,进一步精准定位课时目标。 (一)基于学生起点,确定教学支点 理想的课堂需要一个教学“支点”来架构起整个课堂活动。如果教师能仔细揣摩“主持人语”,将目光聚焦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支点就能既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而创生。 例如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中的“这样吃好吗”板块,呈现以下“主持人语”:“吃饭时,我要怎么做?”教师紧扣“怎么做”进行反思:“怎么做”究竟指向什么?是科学饮食的搭配,还是健康饮食的习惯?用餐礼仪算不算?教师结合单元主题,通过仔细研读“主持人语”,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通过晚餐调查呈现荤素搭配不合理的现象,了解科学饮食需营养均衡的知识;②针对不良饮食现象,引导学生懂得“难吃学着吃”“好吃不多吃”的道理;③培养学生良好的用餐习惯和礼仪。这样的教学目标不仅较好地体现教材立意,而且智慧地把学生每天的晚餐作为整堂课的教学支点,助推教学目标螺旋上升。可见,基于学生起点,细读“主持人语”,使之成为教学支点,就能够增强课时目标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把握综合特性,凸显教学增长点 教学增量是检测课堂效度的标尺。“主持人语”有利于教师跳出教学内容拼盘的固性思维,学会从高维度的视野综合把握教学目标,凸显课堂教学增长点,实现对学生未来生活的引领。 如三年级上册《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中的“我们了解父母吗”板块,呈现以下“主持人语”:“你了解父母什么?通过哪些方式可以了解父母?”“哪些方式”旨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问、听、观察等多种方式了解父母。这一“主持人语”在提醒教师: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更要关注了解的途径或方法,为后续“感恩父母”的教学做铺垫。 (三)融合多维目标,明晰教学落脚点 多维目标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显著特征,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忽略情感目标。其实只要教师用心品味,就会发现课文中的很多“主持人语”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应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有机融合,使教学落脚点更清晰。 以二年级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中“我们的教室更漂亮了”板块为例,如果教师仅解读教材中的框题和范图,就会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展示装扮教室的成果”。但主持人说:“教室变得真漂亮!以后我们要定期装扮它。”尽管“主持人语”中的第一句与框题和范图形成呼应,但后一句才是关键,“定期”一词,说明装扮教室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持之以恒,这就与一年级上册相同主题的内容有所区分,即本册的落脚点是“积极参与”,本课的落脚点是“班级公共生活的好习惯”。“主持人语”将个人和集体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其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感。 由此可见,正确解读“主持人语”能使教师精准把握教材对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重点更突出,教学方法更有度。 二、解析“主持人语”,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材具有“以学程设计组织教学内容”的编写特点,即每篇课文都是站在儿童视角设计各种学习活动。教材中的“主持人语”引导着每个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帮助学生实现道德自主建构。 (一)巧用“导入型”主持人语,创设有效情境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主持人语”体现了导入话题的功能,教师可以借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在三年级上册《说说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校不简单”的板块中,主持人说:“请同学们自愿组成调查小组,一起来了解我们的学校吧。”“主持人语”点明了学习任务:调查了解学校的发展,增强对学校的喜爱和归属感。教师根据“主持人语”创设了“我为学校编写宣传册”的教学情境,将“我最喜欢的校园一角”和“我们的学校不简单”两个板块统整在一个活动中,贯穿始终。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以高涨的学习激情投入到学习中。 运用“导入型”主持人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情感共鸣,激发道德情感,体现课堂教学的温度。 (二)探究“推进型”主持人语,促进能力发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任务。教材中有些“主持人语”具有推进活动深入开展的功能,有助于教师把握活动层次,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二年级上册《周末巧安排》“怎样安排更精彩”的板块中,主持人说:“我来想办法,让自己的周末计划更合理。”“想办法、合理安排”是这句话的关键词。教师以此设计活动:学生在组内表演自己的周末生活,組员从合理性的角度进行交流并提出改进建议,并围绕“安全”提供周末计划的“金点子”。 教师从“主持人语”中提炼出教学的关键点,设计了有层次的推进活动:通过“表演”回望生活,提高梳理经验的能力;通过“交流”反思生活,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金点子”聚焦安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借助“推进型”主持人语,将活动目的提升到价值探究的高度,促进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 (三)锁定“小结型”主持人语,落实法治教育 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低段法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小结型”主持人语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易于落实规则教育。 如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的“还是排队好”板块,主持人说:“生活中总有些地方要排队。这是为什么呢?”这句话鲜明地亮出观点,并指向教学核心——引导学生认同排队的意义。教师锁定“主持人语”,安排了两次“井口逃生”游戏。第一次逃生失败,学生通过反思一致认为“无序”是造成失败的原因,提出排队逃生法;第二次逃生成功,学生再次反思,获得“还是排队好”的意义理解,为后续展开排队方法指导、排队问题解决奠定认知基础。 教师解读“主持人语”后,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建立排队规则的意义,使规则教育从权威的依从转变为对规则意义的认同,突破了难点,落实了“初步建立规则意识”的教学目标。 三、拓展“主持人语”,指导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内教育的延伸。教师对“主持人语”进行适度拓展,用于指导课外实践,可以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增长生活智慧。 (一)实践定位:引领生活 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因为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培养。 例如三年级上册《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的“我为学校出点力”板块,主持人说:“你们学校还存在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请分组调查,可以拍摄照片或文字报告等方式记录下来。” “主持人语”旨在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改进学校不如意的地方,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责任感。调查报告既是本课的学习成果,更是课后践行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师要基于“主持人语”,对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基于调查报告向学校提出改进建议,将?“建议”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因为这些都是热爱学校的具体表现。由此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二)实践内容:知行结合 知行脱节是学生道德学习中的难点。“主持人语”为破解这一难点提供了策略。在三年级上册《做时间的主人》的“我和时间交朋友”板块中,主持人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课前调查单,引导学生在分享自己经验的同时,充分了解他人“和时间交朋友”的方法,从中选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但到底是否适合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这也是本课教学的落脚点。教师提供了一份课后实践规划表,通过竞赛推动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验证。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主持人语”都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促使学生发现自己在行为、意志品质上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内在自觉、习惯养成。 (三)实践评价:各有侧重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全面关注、各有侧重”是实践活动评价的原则。“主持人语”有助于教师找到评价重点,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选取不同的评价手段。 以二年级下册《试种一粒籽》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种一粒籽”实践活动,并结合主持人语“种下一粒籽,收获了期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将生活经验与情感收获作为评价的重点。学生分享种植、观察、比较、实验的经验,畅谈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对生命、自然、劳动、合作等方面的感悟。 “主持人语”为内容丰富、学习方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实施多元评价的建议,使教师能够多维度、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教材是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载体。“主持人语”作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一种新样态,需要教师在充分研读中逐步清晰其在目标、活动、导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实现学生与教材的深度对话,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实效,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邬冬星.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建议案例解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2]方丽敏.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六个关键——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8(7):39-40. [3]陆宏英.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备课变革的三个视角——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11):18-20. (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实验小学?310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