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引导学生发现真善美 |
范文 | 冯丽萍 许漪文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曾经说过:中国诗歌的初心是真善美。“真”是诗歌的本质,是诗心的发源;“善”是诗歌的目标和方向;“美”是诗歌的生命和意义。《诗满花桥》是我校的校本教材,收录了240首儿童诗和现代诗。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让学生遇见诗歌,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和珍惜诗歌中呈现的真善美,让诗歌带来温暖、安慰和希望,让诗歌熏陶、浸润、感染学生的生命品质,让德育在诗情中绘成童年美好画卷。 一、在快乐阅读中渗透德育 诗歌阅读作为诗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陶冶情操,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诗歌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诗歌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诗歌综合能力水平。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由于学生的学习呈现着个性化的发展,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和传统教学方式一样,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以期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生。 例如,鉴赏《写字很有用》。这首小诗轻松活泼,简单易懂,读来令人过目难忘。低年级的学生刚上学,对事物都有着好奇心,写字尤其如此,他们爱写写画画,却很难将字写端正,写舒适,写得让人明白。通过诵读轻松而有趣的童诗,学生就能轻松而愉快地接受写字任务。另外,蚂蚁和蜜蜂是学生熟悉喜爱的小动物,通过它们的演绎,让学生接受“写字很重要”的道理。小故事,大道理,学生更喜欢,也更容易明白。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书写素养正逐步消退,所以我们要借助诗歌深化主题,让学生以后不论发展如何,无论走到哪里,都知道汉字是我们的根,我们要学写堂堂正正的中国字,学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通过对美文的鉴赏,在诗歌美文的鉴赏中渗透德育教育。 再如,鉴赏《青蛙》。这首小诗充满想象力,让低年级的学生看到了不一样的课堂。这首诗的阅读不能像平时读小诗那样,一字一字地去分析,而是要整体去感知诗人无穷的想象力:青蛙怎么会出现在课堂中呢?这其实就是学生的一种调皮。在诗歌的想象中畅游,有一只青蛙竟然出现在生活当中,并且出现在讲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好玩,但是当老师知道后可就不一样了。这是多么富有童真童趣的童心啊!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不能泯灭学生的天性,要发挥他们无穷的想象力去丰富这个世界,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中快乐地度过每一天。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此。在诗歌的教育中渗透德育,在德育中感知诗歌的魅力。两者融汇在一起,造就了不一样的教学风格。 二、在反复诵读中渗透德育 从古至今,无论是私塾还是现代学校,都要求学生朗诵吟咏诗歌,因为诗歌具有音节和韵律美,在反复诵读中,能体会诗歌的语言和韵律美。20世纪30年代初,夏丏尊等专家也说:“读,原是很重要的,从前的人读书,大多不习文法,不重解释,只知在读上用死工夫。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老师要用师生的诵读代替琐碎的讲解,善于通过恰到好处的点拨,引领学生走进“意象的河流”,启发学生驱遣想象,在学生的想象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用诗歌的韵律来浸润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老师在诗歌的教学中,首先要带领学生把每个字的发音读准,之后把朗诵的技巧教给学生,如,语调、停顿和重音等技巧。同时,老师应格外注重对学生重音的教学,指导学生对诗歌诵读的语调。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上播放诗歌诵读的音频,让学生对其不断地进行模仿,老师加以指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诵读出诗歌的韵味,从而让德育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现代二孩开放政策,很多家庭会有新成员的加入,对于“新成员”,“老成员”就会有许多想法,例如,“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是不是只喜欢弟弟妹妹们了”“我是不是就要被他们抛弃了”。有很多家庭的大宝就很排斥二宝的存在,还有新闻报道中说,有个大宝威胁爸妈说:“你们只要生二宝,我就跳楼。”多么可怕的赤裸裸威胁,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还会有幸福吗? 这是学生心底的抵触,但是,在学完了《那是一定的》这首儿童诗后,一定会触发他内心的真情。 “妈妈的肚子里有一个小孩,不知道他是弟弟还是妹妹,只知道我是哥哥,那是一定的。他是个什么模样,我猜不着,只知道他比我小,那是一定的。什么时候,我才能当哥哥,什么时候,他才会喊哥哥,有一天,我会当哥哥,有一天,他會喊我哥哥,那是一定的。哥哥是干什么的,我说不清楚,哥哥要做个好人,勇敢地保护弟弟和妹妹,那是一定的。”在教学《那是一定的》这首儿童诗时,笔者先带领学生把每个音读准,之后在“哥哥”“勇敢”等词汇上停顿或者重读,让学生知道哥哥应该承担的责任与担当,在润物细无声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诵读儿童诗肯定能改变学生的心。 三、在丰富的活动中渗透德育 金秋九月季,丹桂飘香时,杏叶黄时,诗满花桥。学校的书香校园氛围浓厚,班级的阅读兴致高昂,老师将校本教学和诗歌的诵读巧妙地结合,坚持从多方面、多形式和多渠道渗透诗歌,丰富古诗的内涵,将画画、游戏、歌唱等活动,与诗歌诵读结合起来,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让诗歌带动学生,走进德育。 例如,教学《粽子香》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满堂香”“桃枝插在大门上”这样的句子呢?组织学生假期与父母一起体验端午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自己体验节日的氛围,亲手制作粽子,闻香、尝味,个中滋味自己体验之后,再给学生讲解这句诗。组织学生绘画,将眼前所浮现的景象结合自己的个性进行大胆的创造和施展。最终,学生都可以画出富有动态的端午佳节。学生学习课内外诗词后,能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色彩创作出令人满意的画作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诗歌中意境的理解,从而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歌是千百年来诗人丰富情感的积淀,他们不仅展示了中华语言文字的丰富与形象,更显现了人类感情的多姿多彩。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诗歌以动态的动画形式展示出来,通过有趣的人物形象、绚丽的画面、鲜艳的颜色、悦耳的声音为学生创设诗歌中的意境,进而让学生深刻地感知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最近流行厉行节俭、光盘行动,我们可以读《菜园里》,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一起走进菜园,认识豆角、黄瓜、茄子、萝卜……可以读《浇麦歌》,好像看见了麦子在雨里拔节,好像看到了满地沉甸甸的麦穗,好像看到了农民伯伯开心的笑容。我们还可以做游戏,一手叉腰,一手摇着轱辘……通过诗歌教导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德育教育始终和诗歌在一起。 中华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歌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诗歌是中华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特殊的形式以及最为经济的文字表达最为丰富的内涵。诗歌教学应体现艺术美、风物美、人性美等德育要素,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教育学生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担当,我们在诗歌的教育中与德育相伴,我们在德育的教育中与诗歌同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