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比较阅读中学表达
范文

    丁亮亮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到六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了一个独立的习作单元。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承载着特殊任务。给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做精准定位,开展精准教学。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教学《麻雀》一课,引导学生把握描写不同事物的表达手法,领悟描写同一事物的表达手法,解锁同一作家凸显细节时的表达密码。

    关键词:比较阅读习作单元语文要素表达手法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到六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了一个独立的习作单元。和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相比,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承载着特殊的任务,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教学目标的定位,需从阅读感悟理解转向体会表达方法;二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侧重在阅读中学习表达,寻找与单元目标契合的言语表达特点;三是教学时间的分配,要舍弃细碎的分析讲解,把时间留给读写结合的言语实践。

    《麻雀》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结合整个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可以明确首篇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结合课后习题及“交流平台”的内容,细化解读《麻雀》一课,又可以确定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明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二是品读感悟,探究作者是如何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清楚的。本文阐释比较阅读的方法在习作单元精读课文中的运用。

    一、第一次比较:把握描写不同事物的表达手法

    教学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研究“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除了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处理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

    《麻雀》一课以猎人的视角,描述了猎狗、小麻雀和老麻雀之间发生的故事。基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笔者将“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这一问题转变为“作者是如何将猎狗的凶猛、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由此,笔者设计了两项任务。第一项:作者是如何将猎狗的凶猛、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动物进行研究,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把你的发现写在句子旁边。第二项:通过刚才的交流,说说作者把猎狗的凶猛、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方法。

    在任务的引领下,学生自读批注,整体把握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找到了描写三种动物的语句。他们分小组选择了其中一种动物进行重点研究,在相关的语句旁进行批注。讨论之后,知道了作者将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是细致描写“人物”的动作、外形、神态、声音以及心理。比如,通过外形描写,写出了小麻雀的弱小、无助;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写出了猎狗的凶猛;通过细微的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了老麻雀的勇敢无畏。

    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设计了比较阅读单(见图1、图2),让学生比较描写小麻雀、老麻雀、猎狗的句子,在发现句子异同之处的过程中,与文本展开进一步的对话。

    针对这两张阅读单,学生小组合作,体会到:写小麻雀时只写外形是因为通过外形描写就能让读者感受到小麻雀的稚嫩,写老麻雀时既写它遇

    任务说明:同是写麻雀,为什么写小麻雀时作者选择了写它的外形,写老麻雀时却选择了写它的动作?小麻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老麻雀: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任务说明:在写猎狗和老麻雀时都抓住了动作来描写。写老麻雀时还写了声音,甚至猜测了它的心理,把这些去掉可以吗?猎狗: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大嘴巴,露出锋利的牙齿。

    老麻雀: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到危险时的动作,又写它的声音,还猜测它当时的心理,就将老麻雀英勇无畏的形象写得更加立体。这些描写传递了老麻雀的紧张,更传递了母爱的力量。至此,学生意识到,作者选择不同的描写角度描写不同的形象,是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

    二、第二次比较:领悟描写同一事物的表达手法

    《麻雀》一课中,作为旁观者,作者目睹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横向比较阅读,学生整体把握了作者描写三种动物动作、神态、声音、心理等的方法。此时,就需要聚焦某一事物,纵向比较作者描写这一事物时的表达手法,领悟作者把事情写清楚的诀窍。

    《麻雀》一课中,作者着墨最多的是故事主人公——老麻雀。老麻雀形象的塑造,影响着整個故事的发展。笔者设计了阅读单(见下页表1),让学生对老麻雀的动作、声音、状态进行比较。

    通过阅读比较,学生发现,这三列分别展示了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原来,要把事情写清楚,可以像这样,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出来,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动作声音状态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第一次比较阅读,学生知道描写“人物”可以围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展开;第二次比较阅读,学生又知道,聚焦故事“主角”,将“人物”的外形、动作、声音、心理等写清楚,也就是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如此提纲挈领,学生再读文本时就明晰了将事情写清楚的方法和路径。

    三、第三次比较:解开同一作家凸显细节时的表达密码

    阅读与写作犹如双生花。在阅读中可以学写作,在写作中运用阅读。相较于阅读,写作更难掌握。阅读经典名篇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重点品读某些句子,并试着迁移运用。

    《麻雀》的作者屠格涅夫,是著名的语言大师。其作品语言精到、观察细腻、想象丰富,并通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形成了朴素自然、清新明丽的语言风格,有很多值得我们玩味的细节。带着学生阅读《麻雀》,笔者对其中描写细节的句子做了梳理,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解开名家凸显细节之密码,习得更多表达的技巧。

    笔者出示了本文描写细节的句子(见图3),让学生品读,发现作家屠格涅夫把想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巧妙自然地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再把这些句子放在一起比较着读读,谈谈自己的发现。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学生品读后交流,发现了每个句子的共同点:前半部分是看到的,后半部分是想到的;对不同的内容,作者却用“好像”“分明”“可能”等连接词,将它们巧妙地连接在了在一起,语句过渡自然、形象生动。

    这一环节的教学看起来与本课教学目标没有太大联系,对学生却非常实用,便于学生迁移运用。品读结束,就有学生仿写出句子:“我远远地看见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在移动,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蚂蚁在搬家,它们的队伍井然有序,像是一列小火车在缓缓地行驶”“我把一块肉扔进盆里,它可能被这从天而降的东西吓了一跳。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探出脑袋,慢悠悠地接近食物,一口将肉牢牢咬住”。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是指向学生习作的阅读素材,需要教师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将目光从内容解读转移到表达上,学着将自己积累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内化为个人的语言体系,进而形成习作的关键能力。比较阅读是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的一种方式,能够助力学生从阅读中学表达,在表达中会运用,持续提升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对此,值得做更深入的探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