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课改视野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范文

    周明明

    摘 要: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属于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不断创新,有效教学成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有效教学的意义,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尽量让学生在固定时间掌握更多知识,从而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课堂效率并未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提高课堂效率,这些都是相关教师在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都在提倡有效教学。总体而言,有效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在有效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情境教学、问题教学等各种方式,通过这些教学能够让学生快乐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自主发现与探索知识。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激情,就会高度集中注意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索愿望。

    (二)营造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有效教学中,必定要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平等愉悦的氛围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敢说、敢想、敢于展现自我。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师扮演着组织者与指导者,采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同时还需要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及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理解与尊重,真正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在有效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利用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布置各种探索任务,让学生互帮互助、互相配合,共同探索出结论。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人发展空间,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人,利用学习主动权加强知识探索。

    二、新课改视野下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措施

    从前面分析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教学非常重要。但是怎样才能进行有效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体会,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明确目标,让学生成为主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属于教学灵魂,直接影响着整个数学教学过程。而且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自然,教学目标都符合新课改要求,也是整堂课的指挥棒。对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因经验缺乏,时常难以掌握学习重难点。因此,教学中就要依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不断提高其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测量”相关知识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逐渐认识各种长度单位(包含m、cm及mm)。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求学生准备一把尺子,寻找这些知识中哪一些是已经知道的长度单位;許多学生都回答知道cm和m,然后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哪种物体采用cm表示。要求学生用尺子测量1角硬币的长度与厚度,逐渐引出mm单位。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尺子上cm如何表示。最后为巩固知识,教师可出示各种问题,要求学生填写相应长度单位,比如橡皮长度为多少mm?通过这种自主测量和思考,学生就能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直接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创设教学情境很重要。情境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创设适应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这种教学情境也符合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通过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相关知识时,其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认识与理解土地面积单位,比如平方千米及公顷等,掌握面积间的进率,1公顷=10000m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回顾旧知识引入教学:大家估计一下,数学书封面大约为3(? )?黑板面积大约为3(? )?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所学面积单位。然后创设相应情境:大家计算一下,边长为100m的正方形,面积应该是多少平方米?通过计算,学生就可得出答案为10000m2。完成后就引出公顷知识,规定边长为100m的正方形面积为1公顷,即1公顷=10000 m2。然后要求学生计算教室面积,可以估算教室面积大约为50 m2。那么这样200个教室面积大约就为1公顷。通过这种教学情境,有效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三)结合生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教师可从生活中选取一些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实现学以致用。

    比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知识时,要求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描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寻找身边的图形。教师可准备一些图形,随机抽取出来,要求学生回答属于什么图形。接着要求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许多物体表面为正方形和长方形,阐述其边和角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测量与比较的方法,对结论进行验证。通过实际练习,逐渐掌握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艾艳君.重视体验,发展素养:浅析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重构[J].中国校外教育,2019(8).

    [2]费晓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探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9(1).

    [3]莫振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有效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