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中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
范文 | 姚雯 摘 要: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的一种体裁。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运用夸张手法编写的故事。童话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采取拟人化的描写,以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也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以及幻想来塑造人物形象,对儿童进行生活以及精神教育。小学中年段学生在逻辑与思维较低年级有所提高,针对中年级学生这一特点,提出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童话教学水平,让学生真正走入童话,体会童话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一、小学中年级童话教学的特点 (一)语言生动易懂 童话的语言生动易懂,具有口语化的特征,在学生的语言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童话的情节性强,学生在复述童话上没有大问题,这也有利于学生在后续的教学中表演童话,从而理解童话。 (二)富有美好愿望 在小学阶段的教材中,童话中的人物大多积极向上,人物形象丰满,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学生走进童话,体会童话人物的美好愿望,在心底撒下真善美的种子,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小学中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一)读中体会童话的语言之美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童话时,引导学生用生动有趣、充满童真的语言阅读童话,充分展现文学的语言美,教师引领学生在读中体会到童话中所蕴含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 例:《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次擦亮火柴。 师:设想一下,又冷又黑的夜,小女孩衣衫单薄,赤裸着双脚,瑟瑟发抖地蜷缩在冰冷的角落里,这时候,她的小手拢在火焰上,什么感觉? 生自由答:温暖、舒服、幸福等。 師:你们看一下,咱们这么多设身处地的美妙感受,其实都在安徒生的这几句话里面了,对吧?如果把它删去了,我们这么多美妙的感受都没有了,表达不出来了。这就是想象的力量,这就是童话的魅力。 师:带着你们的新感受把这段话读一下。(出示课件)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面前,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 服啊! 1.自读。 2.指名读(个别指导)。 3.同桌互读。 4.齐读。 师:读出了一份温暖,读出一份惊喜,其实安徒生的语言就像一首诗,让咱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段落以诗歌形式出现,音乐起) 生齐读: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 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 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 烧得旺旺的, 暖烘烘的, 多么舒服啊! (二)想象体会童话的虚实结合之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童话类课文中,存在明显反复的表现方法。学生在朗读这些童话之前,教师要指出表现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寻找到朗读文章的方法。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特别是小女孩5次擦亮火柴时的情景,引导学生体会到童话的虚实结合,引导想象。 例:《卖火柴的小女孩》第5自然段。 师:同学们,当小女孩擦亮火柴以后发生了什么? 生: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师:是的,同学们,如果我把中间小女孩看到大火炉这几句删掉,直接后面接上“火柴灭了,火炉也不见了”这句话。请你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PPT出示两段,学生朗读进行比较) 师:同学们,老师把哪一部分内容去掉了?是小女孩真实看到的吗? 生:不,大火炉是小女孩想象出来的。 师:是的,而且作者写得如此真实,“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让我们也跟着小女孩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读好它。 这个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比较朗读加入想象部分和只有现实部分,在朗读跟着小女孩想象火柴擦亮的画面,孩子们通过朗读发挥想象,比较于平常教学时的语言讲解,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内化语言,想象中续写童话 在前面朗读和想象的教学中,教师设置阶梯帮助学生进行朗读想象,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从感受到内化,从而进行童话情节的续写。如引导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最后一次擦亮火柴。 例:《卖火柴的小女孩》第9自然段。 师:小女孩擦亮了4次火柴,看到了火炉、烤鸭、圣诞树、奶奶这些美好的事物和人物,那么最后一次,小女孩会看到什么呢?那又是怎样的美好呢? 生1:她会看到奶奶从一扇门里走过来,奶奶身后散发着太阳般的光芒,奶奶像天使一样,有一对洁白的翅膀,慢慢向小女孩走来。 生2:她会看到奶奶带着她最爱的食物,走到她跟前,轻轻抚摸着她的头,跟她谈起在天堂里发生的美好事情。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较为规范的语言训练,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童话的语言情感,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都得到了提高。 (四)演童话,表现童话之美 “演童话”在童话教学中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想象力、提高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几个情节为例,让学生自由选择演任何一次擦亮火柴时的场景,通过语言、动作、眼神,体会人物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加深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在表演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与学生共同解读人物内心,体会童话情节的魅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