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提高二年级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
范文 | 阎新云 摘 要:部編教科书努力构建符合语文学习规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体系,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教材中。以二年级“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为例,了解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遵循课文训练的要点:从图画入手训练;以问题导航训练;有特点的段落训练;抓贯穿全文的关键词句训练;抓住中心句训练;列提纲式训练,由简入难,螺旋上升的梯度发展序列,稳定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逐步提高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能力体系;课文内容;二年级 部编教科书努力构建符合语文学习规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体系,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教材中。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使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加清晰,使教学更加有章可循,使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梯度目标。以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为例,体会教材编排特点,研究如何提高二年级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一、从图画入手训练 义务教育教学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书画语言能力。借助那些生动形象的插图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课后练习题中,通过五幅图片把“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过程”形象地表现出来,并且提出要求“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形象地对比,感悟到“腿、尾巴”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关键点,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后面的抓住关键词句,点明了方法。 二、以问题导航训练 问题是打开思维大门的钥匙。从教材里的课后练习题我们可以得到更多启发,寻找更多策略。从课后问题出发,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找答案,在答案中提炼关键词句,这也是了解课文内容的策略之一。《妈妈睡了》一课第一道课后练习就提了一个启发性问题:“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这里就给了策略提示:一是朗读课文,二是找找“睡梦中妈妈的样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带着明确的目标去找找。为了精准找到答案,目标一定要明确,要求一定要具体。这些要求也可以变成学生朗读中的思考问题,不过设计指向要明确,要具体!否则学生不知道要找什么。《我是什么》《妈妈睡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后训练也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 三、有特点的段落训练 部编语文教材编排体现了从易到难的特点,训练的梯度也十分明显。了解课文内容的训练是由段落内容训练到课文内容的训练,在《曹冲称象》一课体现明显。课后练习题中让学生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给内容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在训练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方面指出了一条捷径:抓住表示顺序的词句进行讲述概括。这为以后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供了一条路径,特别是按照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的内容概括提供了依据。 四、抓贯穿全文的关键词句训练 读一段话,总有一两个关键词,若能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抓关键词解读课文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课文中有很多贯穿全文的关键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它是感悟文章中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策略。《玲玲的画》一课课后练习: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三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抓住了三个贯穿全文的词语能有效地辅助学生把课文内容梳理清楚,同时再次点明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是必须熟读课文,关键词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找出关键词语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1)抓住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2)抓住起线索作用的词语。(表示情感变化的词语,如《玲玲的画》中的“得意、伤心、满意”;在文章中前后呼应的词句,如《黄山奇石》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如《赵州桥》一课的“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抓住地点转化的词语,如《雾在哪里》一课,出现的海上、岸边、城市,如《风娃娃》一课的“田野、河边、广场”等。) 五、抓住中心句训练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 “ 抄 ”。在《妈妈睡了》一课中第2、3、4自然段中的第一句就写出了妈妈睡了的样子,抓住了这样的句子就抓住了课文的内容。 六、列提纲式训练 列提纲是作家构思习惯之一。它用简洁字句概括文章的内容。主要有人物提纲、情节提纲、结构提纲等,它可以说是一篇作品的思维导图。二年级《大禹治水》一课课后练习“按照下面的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采用的就是提纲式的文字。列提纲的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了解课文,也为学生以后学习写话打好了基础。 总之,在二年级的教材中层次清晰地安排了“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的训练,形式多样,由浅入深,每个单元的训练点虽有不同,但是不同的训练点之间又相互渗透。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能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王彦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浅谈[J].学周刊,202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