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体育教材生活化”的含义与方法 |
范文 | 毛振明 张媛媛
摘 要:“体育生活化”和“生活体育化”并不是新生事物,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此有一些扭曲的理解,“扁担南瓜”“白菜莴笋”“扫把扫地”出现在体育课堂上,本文认为,重新对这些问题进行阐释很有必要。首先从“体育生活化”的真义辨析入手,然后提出“体育生活化”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体育生活化”,最后指出“体育生活化”的正确方向和应该做的工作。 关键词: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体育教材生活化;体育教学;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9-0010-03 一、问题 “生活体育化”是国民健全的现代生活方式形成标志,“体育生活化”是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服务的目的和目标,而体育课程的生活化、体育教材的生活化、体育教法的生活化则是“体育生活化”的努力方向和具体工作。如此理解的话,“体育生活化”是一个有益和正确的改革工作方向。但是,21世纪初开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初期,曾经有很让人困惑甚至是很荒唐的一幕:在“体育生活化”的标榜下,体育课中出现了扁担南瓜、白菜莴笋、扫把扫地、破麻袋、破标语、破砖头、自行车等生活用具,还有大量的诸如“小小交通警”“庆丰收”“分类扔垃圾”等等类似“生活情境剧”式的教学实践,而且有一些课改专家大声叫好,认为这是体育与生活的结合。一时间,外行人看不懂体育课了,体育教师不会上体育课了,体育教学现场乱象丛生,泥沙俱下。这种现象的背后除了“淡化运动技术教学”的错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影响之外,对“体育生活化”的错误理解也是一个重要的根源。那么,“体育生活化”以及“体育教材生活化”是一个怎样的思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怎么实现这个思想,我们该不该将体育课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什么叫结合,怎么结合等都是需要讨论和澄清的,因为如果“体育生活化”“体育教材生活化”还像体育课改当初那样被错用、滥用时,它不但可以变成一个错误的命题和思想,还具有危险和危害的一面。因此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下讨论。 二、“体育生活化”的真义辨析 “体育生活化”和“生活体育化”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早在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以后,“生活体育”和“体育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就已在国内外出现,只不过这样的理论始终没有成为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和热点,其实践也没有得到一贯的延续,而是断断续续地“闪现”在国内外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进程之中。 杜威和陶行知提出教育要与生活相融合的命题,是因为他们反思了教育为什么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学生为什么要学那么多在生活实践中没用的东西,教育为什么不能更实用一些,那么多有用的生活知识和技能为何不能成为教学内容。在以神学、哲学等占统治地位的古典教育面前,这样的问题提出非常有意义。 政治、学科、生活、人的发展永远都是教育的全要素,也是需要相互平衡和中和的各要素,更是各国的教育要全面追求与实现的目标,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提出了“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指出了教育与生产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教育生活化”是一个永恒的教育命题,“生活教育”也必然是一个经常会“闪现”在不同阶段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风景线”。 那么,“体育生活化”是什么呢?我们为什么需要“体育生活化”呢?体育真的需要生活化吗?笔者对此有如下观点: 首先,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要为社会生活服务,当然体育也必须为生活服务,体育生活化不是空穴来风,也没有逻辑错误,而且,至今许多“生活教育”和“生活体育”实践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应该予以重视并勇于实践。 其次,相对其他一些学科,体育更直接地指向未来的生活,更是为了国民的健康生活,体育为生活服务天经地义,体育应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第三,当前的体育的确有脱离生活的倾向,体育为老百姓终身体育生活服务的效果不好,应该加强。 第四,体育生活化是发挥体育功能的一个选择,应该加以研究,加以实践。体育生活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研究与明辨。 三、“扁担南瓜”“白菜莴笋”“扫把扫地”等是“体育生活化”的方向吗? 很明显,“扁担南瓜”“白菜莴笋”“扫把扫地”等体育教学实践不是体育生活化的方向,它们都是错误的实践。其理由如下: (1)体育教育是与体育生活相结合,而不是直接地与具体的生产行为相结合,也不是与具体的劳动技能相结合,体育毕竟不是为了教学生如何挑扁担、如何扫地、如何收白菜,因为体育教篮球、教足球、教羽毛球、教乒乓球是为了让国民享受有体育的、健全的生活。 (2)即便说体育要为生产生活服务,甚至像“文革时期”那样的劳动体育也应该搞的话,那么“扁担南瓜”“白菜莴笋”“扫把扫地”的教学课也不合格,因为,如果挑扁担的技能提高是本课的目标,那么这堂课里要认真教如何挑扁担,如何挑装着南瓜的扁担,如何挑装满水的扁担,上山如何挑、下山如何挑等等,扫地、收白菜也是如此。但这里问题就出现了:这堂课如果这么上,那还是体育课吗?这些简单的具体劳动技能值得在一堂正式的体育课中去教学生吗?如果这么教,要上多少这样的体育课呀?耪地、砍柴、插秧、收麦子是不是都要教啊?还有,甭说都教了,就是教了几节课是不是也违反了体育课程标准呀? (3)如果有人说:这些课是通过挑扁担来锻炼身体,挑扁担是个形式,那么笔者也会反问:我们锻炼身体的形式不是很多吗,好玩的、科学性强的、针对性强的、竞争性强的身体练习不是很多吗?非要用扁担和南瓜来锻炼身体的理由在哪里呀? (4)如果有人说扁担南瓜只不过是一种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方法,就像有些专家说的那样“应该让学生把家里东西都拿出来上体育课”,那么,我们更要问:难道说这个学校里就没有任何体育器材吗?任课的体育教师不会任何徒手的身体练习方法吗?还是学校正巧有好多好多的扁担,或者是学生都从家里拿来了扁担?是老师家里买了太多的南瓜吃不了拿来上体育课,还是学生按老师的要求专门买了南瓜来上体育课呢? 因此,“扁担南瓜”以及类似的体育教学实践绝不是“体育生活化”的努力,也不是“生活体育”的科学实验,把扁担拿进体育课里上课也更不是“体育教材生活化”的工作,它仅仅是一个错误,甚至就是胡闹。 四、什么是“体育生活化”和“生活体育”的正确方向? 本文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是终身体育的一环,各国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本国国民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体育生活化的方向。反过来说,如果学校体育的教育效果不能体现在受教育者一生的生活中,那么这个学校体育一定是不成功的,至少是低效的。那么体育不能很好地为生活服务的现象和问题在哪里呢?本文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六方面: (1)表现在体育毕业生们说:“我们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 (2)表现在在校的学生们说:“我们宁愿自己在课外玩,也不喜欢上体育课。” (3)表现在公园的老人们说:“我们每天体育锻炼内容里和体育课教的很不一样,中小学体育课里光长跑了。” (4)表现在小区里的大妈们说:“来参加楼下的跳舞吧,王教练是以前在某文艺团体练过舞蹈的,舞教的挺好的,也不难,都能学会。” (5)表现在很多很多不喜欢体育的人说:“我们不喜欢体育锻炼是因为不会锻炼,可能还会受伤得病,我们不看体育节目是因为我们看不懂,但我们会打麻将、会看斗地主啊,所以我们去了。” (6)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说:“‘生命在于运动的说法我不同意,我崇尚‘生命在于静止,我觉得在家宅着的生活挺好的。” 上述现象使我们感到体育教育与国民的健康生活需要越来越远了,甚至是背道而驰。那么,为什么以健康生活为目的的体育远离了体育呢?本文作如下分析:体育源于SPORTS,SPORTS源于生活,但当SPORTS变成了体育,体育变成了体育课之后,它的任务、环境、形态和过程等等有了很大的变化,如: (1)自由的体育活动过程变成了按部就班的课程教学过程,自主的选择变成了公民的义务; (2)自发的体育友伴集体变成了班级授课制的集体,可以随意退出的集体变成了一待就是三年到六年的、不可退出和自由选择的集体; (3)随心所欲的、以欢畅为标准的活动时间被压缩成了固定的45分钟; (4)“以玩开始,以玩结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的体育活动变成了“以教开始,以练结束,学中不玩,练中少玩”的体育教学活动; (5)很可能会贯穿一生的娱乐性体育活动变成了与终身体育生活连点模糊的跑步和做操; (6)只有友伴平等关系的体育活动加入了体育教师的威严和指挥,搞不好还会遇到强迫和体罚。 因此,当SPORTS变成学校体育后,体育课似乎离学生现在的体育生活远了,离学生终身体育的生活就更远了,离学生对体育的期待和需要远了,也离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为国民健全幸福的生活服务的宗旨越来越远了。因此我们必须要把学校体育教育、把体育课与学生们当前的体育生活结合起来,把体育教育的效果与中国老百姓一生的健康生活需要、运动娱乐需求、体育观赏的爱好及体育锻炼的生活结合起来。本文认为,这应该是我们提倡“体育生活化”,追求“生活体育”,促进“体育教材生活化”的本意和正确方向。 五、“体育生活化”应该做的工作 学校体育要为学生当下的健康生活服务,要为学生一辈子的健康生活,要为国家的终身体育形成服务,那么我们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方方面面都要进行改革和转变。笔者可以想到的这方方面面的改革应有如下内容(表1): 六、结语:上好体育课,为学生一辈子的健康生活服务 促进“体育生活化”和“生活体育化”是一个有意义的命题,它的本意应是:学校体育要成为终身体育的一环,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的实现而努力,体育要促使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健康、更安全,体育要为每个国民的一生的健康生活服务,体育要努力把自己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活内容。因此,“体育生活化”和“生活体育化”必将是今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视角和发展方向。 但是,“体育生活化”和“生活体育化”不能被矮化为“扁担南瓜”“扫把扫地”“搬砖头”“白菜莴笋”,不能庸俗的扎头巾、穿军装、背药箱,这样的实践与国民未来体育实践和健康需求背道而驰,而且它们会毁了体育的学科声誉,模糊了体育的教育目标,歪曲了体育课程教学的价值,辱没了体育教育人的集体威信,因此,是必须严肃地加以斥责和大声叫停的。 让我们大家准确把握“体育生活化”和“生活体育化”的精神实质,汲取其中可以强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养分,品味可以促进体育教材教法创新的闪光思想,让“体育生活化”和“生活体育化”的智慧推动未来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我们把体育课上好,让体育课能为学生一辈子的健康生活服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