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体育“微项目”师本研修模式探究 |
范文 | 戴守慧 摘? 要:从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所遭遇的问题、体育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形成研修“微项目”。借助理论学习、集体研讨、课例研究等形式进行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研修活动,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参与体育教师的研修能力和专业素养。 关键词:体育;师本研修;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9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9-0054-03 “师本研修”是在“校本研修”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概念,是一种以教师为本,基于学生发展需求背景,旨在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修形式。该形式注重基础层面上的研修规范性与教师个体独创性的和谐生长,促使教师个体在宽阔的课程空间和教学空间中获得自由自主的发展。“微项目”是以解决体育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问题为内容,组织进行的一系列相互关联、不断深入的学习、教学、研讨、科研等活动。以“微项目”为载体的体育学科师本研修就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以“微项目”师本研修为形式,以提高体育教师的研修能力和专业素养为目标的研修模式。 一、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形成研修项目 师本研修的选题方向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实际需求,且“微项目”研修通常以群体的形式展开,研修群体中每位教师的研修需求不尽相同也很正常,但若處理不好无疑会影响最终效果。通常的做法为:确立选题方向时先由每一位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先民主后集中,最后整合形成符合群体意愿的研修方向。这样做的益处是既能满足大多数人的研修需求,又可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还能提升研修对象的参与深度。 案例:我校体育组共有5名教师,在确立研修方向时要求每位教师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或专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思考,5位教师分别提出以下问题:⑴如何提高体育中考项目训练的有效性?⑵如何改善学生爱体育不爱体育课的现象?⑶如何制作体育微课?⑷如何有效监督指导学生的课外锻炼?⑸如何解决论文写作素材缺失的问题? 这5个问题看起来各有特点,但它们之间有共同点。通过集体研讨剖析,该组教师提炼出一个可以串联5个问题的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能否提高体育中考项目训练的有效性?“信息技术”能否改善学生爱体育不爱体育课的现象?“信息技术”能否制作体育微课?“信息技术”能否有效监督指导学生的课外锻炼?“信息技术”能否解决论文写作素材缺失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体育组以“体育中考的微课开发应用的师本研修”为“微项目”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研修活动。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关于“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点多、面广,显然过大,不符合“微项目”的研修初衷。最后精选“体育中考的微课开发应用”这一点为突破口,既符合教师教育教学的现实需求,又目标明确、易于操作。由此可以得出,“微项目”形成要在研修方向中找寻关键点,确保既能突破问题,又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内容开口小、易操作。 二、以发展教师为根本制定研修方案 师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体育教师的研修能力和专业素养,因此,研修的活动安排要全面关注教师的学习、研究、发展。形成研修项目之后要从师资、设施等方面对研修的资源进行分析,以论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这是研修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同时要对研修的内容进行合理筛选、规划和架构,以确保研修的效果(表1)。 由案例可以看出,研修方案是研修活动开展的前提,制定项目方案时首先要围绕研修的项目确立相关研修活动的主题,一个“微项目”应由一组相互关联的主题研修活动构成,每个活动之间应存在递进关系,这样才能推进研修的深入;其次确立各主题活动的负责人,既要考虑到研修的全员性,也要充分考虑到每个教师的特色和特长,若干个主题活动应分别有不同的参与者担任组织者,每位参与者必须组织至少一次主题活动;再次确立研修的课时和研修的形式,各主题负责人根据参与者已有的水平和研修的需求确立研修的课时和研修的形式,方案中的课时和形式并非固定不变,实施时可以根据研修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最后由项目负责人汇聚大家的专题,梳理调整研修的计划,形成完整的研修方案。 三、以主题研修为抓手实施研修活动 1.开展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的开展是研修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研修方案形成后,各主题活动的组织者要根据自己负责的主题内容设计活动。主题活动设计一般包含活动名称、活动组织者、活动参与者、任务分工、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流程等。在活动设计时各主题活动组织者需给其他参与者分配任务,让每一位研修活动参与者都带着任务进行活动。研修活动中每位研修者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按照主题活动设计的形式(沙龙交流、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专家指导、课例研讨、反思提升等)开展主题活动。 案例:研修主题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课例研究 活动组织者:E教师 任务分工:A负责活动签到及课堂目标完成情况观察;B负责后勤保障及课堂练习负荷观察;C负责活动主持及课堂教师素养观察;D负责上课,说课;E负责活动组织。 活动目标:围绕“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这一主题进行开课、研讨、培训,通过“教、研、培”一体化充分提高师本研修的质量与成效,引导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理解微课在中考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与功能,从而开发更多的教学手段,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益。 活动形式:课例研讨 活动流程: (1)课前研讨 全组教师进行课前研讨完善教学设计,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活动的任务安排。同时分工观察微课对课堂效益提高的效果。 (2)课例展示 D教师在初三8班利用微课开设体育中考内容“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和50米跑”研究课,通过课例展示微课在体育中考内容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课例研讨 E教师主持研讨;D教师说明课的设计意图;A、B、C公布统计数据和观察结果;提问疑问,讨论交流。 (4)活动总结 E对全场活动进行总结,全组成员撰写活动反思。 由案例可以看出,在研修的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在研修过程中都承担着其他参与者不可替代的任务,每一位研修者的参与度都会影响本次研修的结果。因此,这种在同伴督促和任务驱动下的研修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研修的效益,杜绝研修时三分研修七分观望的现象。 2.关注生成性问题 在研修过程中出现预设外的新情况、新问题会在所难免,因此,在研修中不仅要关注已设定问题的解决,更要关注研修过程中现场生成的问题。 案例:研修生成性问题的解决策略 在主题活动“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课例研究中,除了既定目标外生成以下问题:⑴体育微课适用的课型。⑵体育微课运用的时机。 解决策略:⑴自主观看市电教馆空中会客室第55期“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实践探究”栏目。⑵增加一次研修活動专门对上述问题进行主题研讨。⑶邀请省特级教师参与研讨,开设微讲座。 由案例可以看出,此次研修活动中在解决已有问题的前提下生成了两个新的问题,且这两个问题和项目的开展密切相关。基于此,项目组提出了3条解决策略,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和专家讲座,变成解决问题和提升研修品质的必需手段,丰富了参与研修教师的理论基础,挖掘了研修深度。 四、以个性需求为动力提炼研修成果 教师是成人学习者,在研修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喜经验轻理论,讲究学习的“即时有效”,倾向于“现得利”,不喜欢“将来有用”。因此,在微项目研修时要针对教师学习的特点和各位教师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的需求,加强成果意识,边研修边出成果,激发教师研修的内驱力。 每一次主题活动后组织者要对活动进行总结,既要评价本次研修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又要对活动中即时生成的问题进行研讨。让参与研修的教师有话说、有事做、有思考,活动组织者还要带领大家撰写活动的反思,形成案例或论文。 案例:研究部分成果(表2、表3) 2017年经过一学期的研修,我校体育组教师由研修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形成市级立项课题研究4项,撰写与研修相关案例、论文11篇,开设研修专题公开课2节、讲座1次,教科研成果较前几年增加明显。表明在“微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实施的效果和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梳理,可以促进研究成果的生成,增加研究者对项目的认同感。我校学生体育中考成绩和往年相比提升明显,在生源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说明该研修项目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