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青岛永平路小学 传统游戏大课间开展案例 |
范文 | 袁静 朱军 肖升介 徐勤萍 摘 要:在“传统游戏”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基础设施实际情况探讨“传统游戏大课间”的实施。实践表明:通过优化场地安排、按水平段分类、小评比大作用三种方式能够改善大课间的开展效果,提升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关键词:传统游戏;大课间;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8-0056-02 近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传统游戏课程的开展,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研究经验,并参与编写了“益趣、益智、益美、益体”的四本《传统老游戏》校本教材读本,收录了60个适合学生玩的游戏进行重点推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全校师生中开始进行“传统游戏”校本课程开发读本实验的研究,推广和普及传统老游戏,现在传统游戏已成功融入我校文化,成为我校特色,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学校各学科传统游戏的渗入,班级板报、宣传栏及摄影展等校园文化的渲染,基尼次挑战赛、传统游戏运动会等各式各样的特色活动,传统游戏微视频的制作与推广以及传统游戏大课间的开展等。本文主要就我校传统游戏大课间的开展方式及取得成效与大家解读。 一、优化场地安排 我校地处老城区,学校占地面积仅9007平方米,建筑面积3858平方米,是典型的老校。针对我校可利用活动面积偏少的情况,学校详细划分了每年级每个班的大课间活动区域,既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校场地,又方便各班游戏器材的规整及课间秩序的管理。具体场地划分如图1。 二、按水平段分类 学校根据每个水平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各个水平段班级选取了不同的传统游戏,每个水平段拥有自己的大课间传统游戏集,具体安排如下。 水平一:颠、踢沙包,沙包游戏,短跳绳,长跳绳,呼啦圈,跳房,老鹰捉小鸡,骑驴,过城门,班级特色活动。 水平二:颠、踢沙包,沙包游戏,短跳绳,长跳绳,编花篮,坐轿子,顶牛,撞拐,班级特色活动。 水平三:颠、踢沙包,沙包游戏,短跳绳,长跳绳,跳马,抽陀螺,滾铁环,抖空竹,跳皮筋,班级特色活动。 学校采取每班一游戏,每周一循环的方式,相同水平段班级游戏互不重复,将各班本周需要的传统游戏器材发放到班级内保存使用,周五下午归还学校体育器材室并领取下周器材。水平一班级循环表见表1。 三、小评比大作用 此外我校专门建立大课间检查小组,由全校每班派一名学生作为组员,每天大课间时巡回检查并进行评分,分数计入班级量化考核,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评比颁发流动红旗。进一步保证大课间传统游戏高质量完成。评分标准见表2。 说明: (1)聘请学生检查员进行监控评分,每班选派一名学生任检查员,至不同年级进行监控评分。 (2)学生检查员持评分表、反馈表两表,大课间结束后,评分表上交教导处,反馈表派发给当日检查班级。 (3)检查员评分提前不打招呼。 (4)评分情况计入每周量化考核成绩。 “传统游戏”学校课程推广在我校实施四年多,传统游戏大课间也进行了不断的完善,永平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老游戏为我们的校园生活注入了青春的活力,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注:本研究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ALA150010)“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青少年体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子课题研究成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