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试论毛泽东的体育大局观
范文

    姚学进 彭先国 朱爱民

    摘要:毛泽东的体育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的基本内核是体育的民众性与政治性。经过半个世纪的社会实践后,逐渐为民众所接受,因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影响,由此惠泽后世,激扬天下。

    关键词:毛泽东;体育观;核心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1-0027-03

    On the Sports Thoughts of Mao Zedong

    YAO Xue瞛in1, PENG Xian瞘uo2, ZHUAi瞞in1

    (1.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Hunan China; 2. College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Hunan China)

    Abstract:The sports thoughts of Mao Zedong play a vital role in Mao's thought. It have a profou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times character. Its central idea is that sports also involves characters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people and practice of politics. The thoughts were not widely accepted by the public until almost fifty years of practice.It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rt on the society as well as the thoughts of later generations.

    Key words: Mao Zedong;view on sports; central idea

    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的体育思想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也从来没有一个人的体育思想有如此重要的研究价值。笔者认为,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产生于其所处的时代,而当毛泽东体育思想一产生,就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由此俱往矣数风流人物之体育观,本篇论文,拟就毛泽东体育思想的特点与核心做一次挂一漏万的梳理与研究,不妥之处,请同侪指正。

    1 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

    お

    关于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学术界近年来已有不少的研究,这些研究已经从多角度探讨了毛泽东体育思想[1-3]。这些探讨,似乎留于表面欠缺深度。毛泽东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继往开来的人物,同样,他的体育思想也具有继往开来特点,其体育思想不仅仅是其哲学观与人生观在体育领域的自然延伸,更重要的也是他中国革命观在体育领域的扩展。

    中国自甲午战后被日本人视为“东亚病夫”,中国的积贫积弱到了极点,整个社会发生着或隐或显的嬗蜕。一批近代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多途径的寻找变通之道。简言之,在西学东渐的气氛中,西方的体育思想开始东透。洋务派首先在学校中列入西式体育课程,用西方的跳高、跳远、跳栏、意志和赛跑训练北洋水师。百日维新中,康有为真崇尚武强国,在维新学堂开设日式德式体育课程,如此等等。这些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地提倡体育健身、健民。曾国藩曾说过,一个帅才必须智雄兼具。谭嗣同认为欧洲之所以强大称霸全球,就是因为他们好“动”、“尚体操”。总之,近代以来,鸿生硕彦为除病体,远搜西洋之术、以图别启途轨。

    青年毛泽东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又汲取了近代西式教育理论中科学合理的体育观,并在青年时代付之于实践。1909年,毛泽东就学湘乡东山小学,广泛参与体育活动,爬山、游泳、荡秋千、踢毽子等无所不能。1911年到长沙求学,仍习惯于前。1914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第一师范,他的体育运动与思想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负责组织全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批评校方对体育活动漠不关心、流于形式,并因地制宜地创造了一种新的体育锻炼方式——“六段运动”。

    这时的毛泽东对体育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一种全新的有别于传统与西方理论的体育观已经形成。首先,他将体育与国家与民族的危亡相联系。他认为“吾尝虑,吾中国之将亡,今仍知不然,改建政体、变从民质、改良社会、无忧也”。青年毛泽东的观点是,国家要强,必须文明其体,个人要强必须野蛮其体魄。“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苟文明其体魄,则文明其精神随之”。[4]

    将全民体质的好坏与国家民族的兴衰相联系,这在毛泽东以前是没有人想到的。如前所述,曾国藩也重视体健,并每天以下棋散步实践之,在他训练的湘军中,特别注重军队的尚武与不怕死精神的培养,但他的这种观念与实践乃是服务于与太平军的生死搏斗,及至兴办洋务,仍跳不出“中体西用”的范围。而康有为仍然在走曾国藩的路子,尽管他在启民智、用民力、兴西学、尚西制等方面已经超越了前者,但是他的西式体育观并未超越曾国藩。

    由此可见,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表现出了高人一筹的远见卓识。テ浯危毛泽东的体育观源于他的实践与对现实社会的观察。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有问主苍茫大地的忧国之志,并为此见情愫堕肝胆,为此他十分注重身体的锻炼。大家知道,清代自乾隆起,腐态已现,经鸦片战争,中国的“积弱”已展现在世人面前,外国人用鸦片毒害着中国人的体质,百姓面如菜色,士兵手足无力,以至于林则徐惊呼,若长此下去,中国将面临无御敌之兵的险境。因此,民族体质的好坏实际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怎么办呢?毛泽东的回答是从自己做起,增肌力、强体质。关于这一点,前文已做了叙述。

    但是,能够像毛泽东那样注意增肌力强体质的毕竟只是少数人,更多的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民众。“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5]西方学者把近代中国定为“饥荒的国度”。

    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民体病弱给国家带来的危机一直是青年毛泽东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1916年暑假,毛泽东专程到离湖南湘潭板仓20余公里的高桥拜访柳直荀的父亲柳午亭,向这位早年留学日本,热心体育的长辈请教有关体育问题。1917年4月,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他的著名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阐明了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青年毛泽东认为:“体育于吾人实为第一之位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其一是知识的载体,其二是道德的载体。

    青年毛泽东之所以有这样的思想,也受了杨昌济的影响。

    杨昌济早年曾留学日本,对日本近代教育重视体育极为赞尚。他经常以“不死、求己、猛进、坚忍”勉励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要求他们有坚忍顽强的意志,强壮的体格,既要有竞争之勇气,更要有奋斗之勇气。

    就这样,在杨昌济等的影响之下,毛泽东摈弃了当时教会学校教育中一些不合理的体育观念,在观察社会的实践中,最终提出了他的完整的体育思想。

    最后,青年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是其哲学观在体育思想领域的自然延伸。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可以改造与征服自然,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被转化。

    青年毛泽东认为,体育是一门关于人体教育的终身学问,“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人独患无身耳,他复何患。求所以善其身者,他事亦随之矣。”“德、智皆寄于体”[5]“欲图体育之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人之身盖日日变易者,新陈代谢作用不绝形于各部组织之间,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7]总之,毛泽东体育观充满了辩证的思想。

    由上可见,毛泽东的体育观与他的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其基本点是强调事在人为。“知所先后,则近道矣。”[5]笔者以为,这个“道”,就是变,所谓“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等都是为了变,而这个变的主体是人,人变则世变,人不变则世不变。所谓“人独患无身耳,他变何患”,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有变则世事可为,可以做到“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2 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内核

    お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有一个辩证的发展与质量飞跃的过程,一如他的哲学思想一样。如果我们大致用时间来判定的话,可划分为长沙、延安与全国解放后三个时段。长沙时期,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全面阐述了他青年时代的体育观。延安时期则主要强调体育要与实践相结合,服务于实践,服务于战时。全国解放后,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一变而为全民的体育思想,并产生了无与伦比的社会影响。

    从这个简单的梳理中,我们可以发现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基本内核:

    首先,毛泽东是体育运动的积极实践者,又是一个体育活动的倡导者。他所倡之体育,不是为体育之体育。因为在近代中国,那种为体育而体育没有丝毫意义。在毛泽东看来,近代中国,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民贫体弱的问题,虽然中国问题不是简单通过体育能解决的问题,但要解决中国的问题,民众一定要强大,因为毛泽东相信最深厚的伟力之源在于民众,所以毛泽东强调体育的大众性,这是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基本内核的第一个层面——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毛泽东体育思想基本内容的第二个层面是政治性。毛泽东同志主张人的体育锻炼从小开始。“儿童入小学,宜专注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5]

    由此,毛泽东进一步主张体育与德育、智育一起协调发展。“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善其身而无过于体育。人们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之后,就应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无产阶级的政治。在延安,毛泽东就指出各类教育应围绕抗战开展工作,配合好伟大的民族抗战。1941年,毛泽东为《解放日报》体育专刊题词:“开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体质。”1942年,又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锻炼体魄,好打日本”。1953年,毛泽东号召全国青年锻炼身体,做到“身体好、工作好、学习好”。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在笔者看来,体育的大众性与政治性的要旨都是要发挥出体育的最大社会功能。而这种社会功能又可以分为个人的、社会的与国家的三个层面。个人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体,而且可以完善人格,毛泽东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常年坚持不懈地进行冷水浴、游泳、体操、爬山等锻炼活动,在江西中央苏区与战士游泳、跑步、爬山,担任1933年5月举行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运动大会的总评判员。在延安,经常打乒乓球、游泳滑冰。全国解放后还经常挤出时间锻炼,并于1954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浪淘沙?北戴河》。

    体育的最大化在于它的社会性,所以毛泽东一直主张全民体育,青年求学时,除了自己身体力行、强身健体以外,还动员宣传同学重视体育。因此而批判当时的教育制度导致学生体质下降:“吾国学制,课程密如牛毛,虽成年之人,顽强之身,犹莫能革,况未成年人者乎?况弱者乎?”[8]在湖南一师时,为号召更多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毛泽东组织了约有20人参加的类似“斯巴达”性质的团体,坚持一边学习,一边体育锻炼。井冈山时期,组织全中华苏维埃体育运动大会,并亲自担任总评判员。延安时间,毛泽东号召全党、全军、全民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毛泽东的号召下,1942年,延安举行了抗战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会,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要求青少年“健康第一”,要求他们“身体好、工作好、学习好”。1952年,毛泽东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由此,全民性的体育锻炼在全国蓬勃展开,体育在新中国成立后,终于实现了它的民众化与社会化。

    当然,毛泽东体育思想从最初形成到付诸实践再到民众化社会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在笔者看来,毛泽东要求体育服务于社会与民众只是思想的目的之一,其最高境界,是将其服务于无产阶级的政治,因为政治统帅一切。可以说,这是毛泽东体育思想核心中之核心。因为毛泽东深谙近代中国的民族苦难,立志挽救民族危亡,所以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体育之服务于政治就不难理解了。在青年毛泽东看来,体育不能救国,但可以强感情、增意志、身体健全,可以德、智、体之,由此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民族一旦有了意志,这个民族就可以无坚不摧。毛泽东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延安时期,他要求体育服务于战时,“锻炼体魄,好打日本”。全国解放后,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发展之目的,是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而其最为经典的范例,是“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乒乓外交从此打开了中美外交的大门,它不仅使中美之间横亘了几十年的壁垒崩塌,也使世界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3 结束语

    お

    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基本内核是它的大众性,而它的最高境界是服务于民族与国家的整体利益,这是其一;其二毛泽东体育思想实际上是其哲学观、人生观与革命观在体育领域内的自然延伸,这种延伸既是吸取了前人的思想成果,更是他对中国革命现状与革命道路不断探索与反思的结果;其三,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人的体育观象毛泽东那样,能够影响到一个民族,惠泽每一位民众,出生于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人都是这个体育思想的受益者,中华民族的素质从而得以了极大地提高与改善。遥想近代,祖国山河,遍地伏尸,各国列强,宰割天下,分裂河山;而如今,民族积弱不再,列强威服,追逐吾邦。何也?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是也,毛泽东体育观是也。

    参考文献:

    お

    [1] 于素梅.毛泽东与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比较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3)87.

    [2] 杨正云.毛泽东体育思想初探[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2):94.

    [3] 尚保春.青年毛泽东与体育[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1):10.

    [4] 二十八画生.体育之研究[J].新青年,1917,3(2).

    [5]邓晓东.转载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全文.学校体育教育新论[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1-10.

    [6] 梁启超.新民论.梁启超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101.

    [7] 李修平.试论毛泽东的体育思想[J].湖北体育科技,1992.(1)1.

    [8] 尚保春.青年毛泽东与体育[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1)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20: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