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原地区大学生运动负荷心率初步研究
范文

    段成武等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横向的时间角度来看,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趋势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西藏地处拥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 m以上,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当地的体育研究和体育教育带来了特殊性和局限性。为初步了解高原地区大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探讨耐力项目在高原的适合性,本研究以1 459名西藏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男生1 000 m跑、女生800 m跑为测试项目,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参照指标,对被试者的心率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求为《标准》在西藏地区的执行与修订及高原体育教育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西藏地处低压、高寒的雪域高原,大气氧含量仅有平原地区的60%。相关研究显示,在海平面位置时,人体每分钟需要250 mL氧气,即吸入5 000 mL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 700 m时,人体必须吸入大约8 300 mL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1]。也就是说,与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学生相比,高海拔地区的学生即使不做运动,其心、肺等器官也承担着更高强度的运动负荷。本研究以2 950 m与3 650 m两个海拔高度来对比高原地区学生1 000 m、800 m耐力跑前、后的心率变化,分析合理运动负荷心率范围及运动成绩达标情况。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西藏地区的高校主要分布地拉萨、林芝两地各选取一所高校,以非体育专业的1 459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拉萨某高校(海拔3 650 m)学生共227名,包括男生107名,女生120名,西藏本地学生122名,非本地学生105名;林芝某高校(海拔2 950 m)学生共1 232名,包括男生514名,女生718名,本地学生1 044名,非本地学生188名。选取的被试对象身体健康,没有服用任何药物,平均年龄均为20岁,体重、身高均无显著差异。

    1.2研究方法

    1.21数据收集手段

    本研究使用芬兰生产的Polar 610i型心率监测仪测试并记录男1 000 m跑、女生800 m跑运动前、后的即刻心率,同时采用秒表记录被试的运动时间成绩。

    122数理分析方法

    从Polar 610i系统平台读取收集到的相关数据,经筛选后将研究所需数据调入Excel进行整理和计算,并用SPSS Statistics 18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

    1.23心率标准推算

    本研究选择现在最常用的心率推算公式[2],推算最大心率及合理运动负荷心率:

    HRmax=220-年龄

    合理运动负荷心率的上限=HRmax×85%

    合理运动负荷心率的下限= HRmax×65%

    2结果与分析

    2.1运动前、后心率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对不同海拔、男女学生运动前、后的心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详见表2。

    从同一海拔高度、不同性别的表现情况来看,无论是林芝地区还是拉萨地区,女生运动前、后的平均心率、最高心率均高于男生。在海拔2 950 m的林芝地区,女生运动前、后的平均心率分别高于男生340 n/min、965 n/min,女生运动前、后的最高心率分别高于男生3 n/min、4 n/min;在海拔3 650 m处的拉萨地区,女生运动前、后的平均心率分别高于男生310 n/min、952 n/min,女生运动前、后的最高心率分别高于男生4 n/min、10 n/min。由此可知,在处于同一海拔高度时,男生的运动负荷心率普遍低于女生,即男生对耐力运动的承受能力普遍要强于女生。

    另外,从同一性别、不同海拔高度的角度来看,较高海拔地区(拉萨3 650 m)男女学生运动前、后的平均心率、最高心率均高于较低海拔地区(林芝2 950 m)。较高海拔地区女生运动前、后的平均心率分别高于较低海拔地区1505 n/min、319 n/min,较高海拔地区女生运动前、后的最高心率分别高于较低海拔地区20 n/min、10n/min;较高海拔地区男生运动前、后的平均心率分别高于较低海拔地区1504 n/min、332 n/min,较高海拔地区男生运动前、后的最高心率分别高于较低海拔地区19 n/min、4 n/min。由此可知,较低海拔地区学生的运动负荷心率要普遍低于较高海拔地区同性别学生,即较低海拔地区学生的耐力运动承受能力普遍要高于较高海拔地区的同性别学生。事实证明,海拔对运动负荷心率和耐力运动承受能力的影响是普遍存在且非常重要的。

    2.2最大心率与合理运动心率范围的统计与分析

    根据最大心率和合理运动心率的推算公式可以得到,适用于被试学生的最大心率标准为200 n/min,合理运动心率范围为13000~17000 n/min。此标准与全国其他地区同龄学生的衡量标准一致。

    所有被试学生的运动负荷心率与运动成绩统计结果见表3。

    在运动心率方面,海拔2 950 m处,合理运动心率范围的被试女生仅占被试女生总数的3134%,合理运动心率范围的被试男生仅占被试男生总数的4598%;海拔3 650 m处,合理运动心率范围的被试女生仅占被试女生总数的3875%,合理运动心率范围的被试男生仅占被试男生总数的4205%。可见,无论是哪个海拔高度、何种被试性别,超出合理运动心率范围的被试比例均>50%。

    从同一海拔高度、不同性别被试的运动成绩统计情况(见图1)来看:在海拔3 650 m处,男、女被试的运动成绩均主要集中在及格等级,但男生成绩为及格、良好、优秀等级的比例分别比女生高出893%、558%、342%,且男生的达标率比女生高出1974%;在海拔2 950 m处,男、女被试的运动成绩均主要集中在良好、及格等级,达标率也大致持平,但男生成绩为及格等级的比例比女生成绩为及格等级的高出741%,男生成绩为优秀等级的比例比女生成绩为优秀的比例高出072%。由此可知,在同一海拔高度,男生的运动成绩普遍优于或与被试女生相当。

    从不同海拔高度、同一性别被试的运动成绩统计情况(见图1)来看:较低海拔地区(林芝2 950 m)女生的成绩主要集中在良好等级,较高海拔地区(拉萨3 650 m)女生的成绩主要集中在不及格等级,较低海拔地区女生的达标率比较高海拔地区女生高出5499%,而前者运动成绩达到及格、良好、优秀等级的比例也分别比后者高出了330%、3777%、1393%;较低海拔地区(林芝2 950 m)男生的成绩主要集中在良好、及格等级,较高海拔地区(拉萨3 650 m)男生的成绩主要集中在及格、不及格等级,较低海拔地区男生的达标率比较高海拔地区男生高出3210%,而前者运动成绩达到及格、良好、优秀等级的比例也分别比后者高出了178%、1911%、1123%。由此可知,在不同海拔高度,较低海拔地区被试学生的运动成绩普遍要高于较高海拔地区的同性别学生。

    3讨论

    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逐渐稀薄,含氧量随之降低,会对运动心率造成一定负担,对运动成绩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另外,林芝地区相对拉萨海拔较低,且地处林区,植被较丰富,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含氧量,而拉萨不但海拔较高,且周边植被以灌草为主,这会在一定程度会加剧缺氧,进而增加心脏负担,使得学生心率加快、成绩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拔2 950 m与3 650 m处,合理运动心率范围内的被试男、女学生比例均<50%,超过最大心率的学生也比例很高。事实上,通过加大强度的训练,耐力项目的成绩能够得到一定成都的提高。然而,运动量必需适可而止,特别是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超负荷心率运动会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影响健康。长时间的大强度运动,会增加运动性贫血的发生率,可能造成运动能力下降、右心室肥大、窦性心律不齐等症状,且运动过程中极易发生短暂性休克甚至猝死。也就是说,对西藏地区而言,被试所进行的1 000 m、800 m这样的耐力项目运动负荷过高、运动强度过大,不太适宜。

    另外,笔者还将西藏大学生的耐力跑成绩与海拔较低的山东地区大学生的耐力跑成绩[3]进行了比较,西藏男大学生的1 000 m成绩远不如同龄山东男大学生的成绩(P=003),西藏女大学的800 m成绩远不如山东同龄女生的成绩(P=002)。两者P值均<005,可见西藏大学生的耐力跑成绩远远不如同龄山东大学生的耐力跑成绩,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还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的考试分数权重不得少于30%,且毕业年级学生测试成绩及格率须达95%以上[7]。而西藏大学生的耐力跑的不及格率非常高,仅拉萨地区男、女学生的不及格率就分别高达4206%、6000%。这些都说明,对于西藏地区而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成绩评定标准偏高。

    综上所述,就高原环境而言,男生1 000 m跑、女生800 m跑这样的教学内容,运动强度过大、适宜性欠佳。教师在高原环境中进行课堂耐力训练时,应该降低运动强度,运动负荷要适当,以学生运动后精神饱满、不感到非常疲劳为标准。此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也需进一步深化、完善。应把海拔因素考虑在内,为不同地区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运动成绩评定细则,以求运动成绩的标准更加公平、准确。在西藏地区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时,耐力项目的成绩标准应适当降低。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在高原地区,处于同一海拔高度时,男生的运动负荷心率普遍低于女生,即男生对耐力运动的承受能力普遍要强于女生。

    4.12在高原地区,处于不同海拔高度时,较低海拔地区学生的运动负荷心率要普遍低于较高海拔地区同性别学生,即较低海拔地区学生的耐力运动承受能力普遍要高于较高海拔地区的同性别学生。

    4.13在高原地区,处于同一海拔高度时,男生的运动成绩普遍优于或与被试女生相当。

    4.14在高原地区,处于不同的海拔高度时,较低海拔地区被试学生的运动成绩普遍要高于较高海拔地区的同性别学生。

    4.2建议

    4.21就高原环境而言,男生1 000 m跑、女生800 m跑这样的耐力项目教学内容,运动负荷过大、运动强度过高、适宜性欠佳。教师在高原环境中进行课堂耐力训练时,应该适当降低运动强度。

    4.2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需进一步深化、完善,应把海拔因素考虑在内,为不同地区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运动成绩评定细则,以求运动成绩的标准更加公平、准确。在西藏地区执行《标准》时,耐力项目的成绩标准应适当降低。

    参考文献:

    [1]欧阳仲志青藏铁路客车增压增氧量分析[J]铁道车辆,2005,43(3):29-32

    [2]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1998:238-239,452

    [3]王晶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D]泰安:泰山医学院,2012:23-26

    周蓉晖,邓树勋,孙学川,等华南地区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比较分析[J]体育学刊, 2009,9(5):49-5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