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英国竞技体育崛起的原因及启示 |
范文 | 甄嫒圆
摘 要: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奖牌榜的第36名到2016里约奥运会的第2名,英国竞技体育在短短20年时间里快速崛起。通过对英国历史、文化及其体育发展过程的考察,总结其快速崛起的原因。英国竞技体育快速崛起是政府和社会高效合作的结果。具体原因:1)1996年政府部门重组,最大化地整合了社会各方资源;2)不断加大的资金投入和精准的资金投入机制确保资金效用最大化;3)对国际体育赛事的广泛支持,增加了本土运动员的竞争实力;4)科学的后备人才和教练员培养体系以及国际领先的体育科研系统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5)悠久的体育文化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参与是其重要依托。 关键词:里约奥运会;英国代表队;英国竞技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7)05-0015-05 Abstract:From 1996 Atlanta Olympic Games to 2016 RIO Olympic Games, the Great Britain (GBR) Team has risen rapidly from 36th to 2nd on the medal tally within only 2 decades. This article sums up the reasons: 1) The reform of the government in 1996 maximize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ocial resources; 2) The increasing capital investment and the precise funding mechanism have ensured the maximized utility of capital; 3) The widespread support for international sporting events has increased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the local athletes; 4) Scientific cultivation system of athletes and coaches,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leading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system provide a full range security for the British athletes; 5) Long sports culture heritage and mass sports participation are the foundations of the GB sports. Key words: RIO Olympic Games; GB Team; British competitive sport 2016年里约夏奥会,英国揽获27金、17银、23铜,跃居奖牌榜第二,这是其自1908年以来在奥运会上获得的最好成绩。2000年以来,英国不仅在奥运会上的成绩突飞猛进,在各种世界级比赛中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根据目前学者将“奥运金牌榜排名进入前三作为大国竞技体育崛起的主要标志”[1]来看,英国的竞技体育在2012年就已经成功崛起。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的第36名到2016里约奥运会的第2名,英国用了短短20年时间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原因何在?本文通过对英国历史文化及其体育发展过程的考察,总结其竞技体育快速崛起的原因,以期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有所启示。 1 英国竞技体育崛起过程 英国不仅是现代竞技体育的发源地,也是唯一一个参加了所有夏冬奥运会、在同一城市成功举办3届奥运会并在所有夏奥会上都获得过金牌的国家。在一战之前,英国在世界竞技体育发展中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一战以后,其在国际竞技体育赛事中的成绩一路下滑,在夏奥会上的成绩始终徘徊在第二集团之外,甚至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仅以一枚金牌在奖牌榜上退居第36位,在冬奥会上也是多届颗粒无收。1997年布莱尔领导的新工党执政以后,采取一系列举措逐渐扭转了英国竞技体育发展低迷的状况。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英国在奥运会上的排名不断上升,到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更是一跃进入奖牌榜第2名。除了夏奥会,英国在冬奥会、残奥会、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足球世界杯以及各种世界级别的体育锦标赛上也进步迅速。英国在世界竞技体育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都在不断攀升。自2000年以来在素有“体坛奥斯卡”之称的劳伦斯体育奖(Laureus World Sports Awards)上英国共获得20个奖项,仅次于美国(27个);自2012年以来,英国在全球体育赛事国家指数(Global Sports Nations Index)排名上始终居于前三的行列[2];目前在35个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组织中的28个组织的领导机构中都有任职,其参与率高达80%,在国际体育事务中拥有较高的话语权[3]。短短20年时间里,英国的竞技体育俨然已经重新崛起。 2 英国竞技体育崛起的原因 2.1 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型,有效整合多方资源 英国在1990年代以前并没有统一的中央体育管理部门,竞技体育管理是松散的社会自治模式,各地方自治权很大,各级别各性质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各成体系未能形成资源互补,这是造成其竞技体育成绩下滑的一个重要方面。 1997年布莱尔领导的工党政府上台以后大刀阔斧的改革成為推动英国竞技体育崛起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首先,在体育的发展理念上,政府由之前仅关注大众体育、学校体育转向重视竞技体育,对二者的激励效应,加大了对竞技体育的重视,由此调转了其体育发展航向。其次,形成了政府宏观管理、社会主导的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和跨领域多部门全方位合作的竞技体育运行机制。1997年中央政府部门文化、传媒与体育部(Culture, Media and Sport,DCMS)成立,英国的体育事务首次有了统一领导的核心机构,随之专门负责英国竞技体育相关事宜的国家非政府公共组织——英国体育理事会(UK Sport)成立。DCMS只负责宏观上制定政策和发展战略规划,具体执行的工作交由英国体育理事会负责,而后者又通过与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四个地区体育理事会以及46个国家单项体育组织、英国奥委会、残奥会、地方政府、学校、俱乐部、社区、志愿者等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展开工作,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具体工作上承担更多责任。各组织之间并没有管理与被管理的上下级行政关系,主要是围绕国家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合同管理、计划管理、绩效考核、基金分配等方式开展工作。为了避免因组织林立而造成的部门之间沟通不顺,DCMS也非常注重从组织架构、战略规划、监督审查等方面加强与各组织机构之间的横向和水平整合,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样的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是建立在以联邦政府为统一领导、充分依托和发挥社会各个行业效能基础之上的一个开放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既有高度普及的大众体育支持,又有专业性的竞技体育组织机构运作,也有多元化的精英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通道,还有高水平的科研训练服务保障以及政府的强大支撑[4],既有效避免了之前完全靠社会组织运作带来的资源浪费,又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互补,成为推动英国竞技体育快速崛起的不竭动力。 2.2 不断加大的资金投入和精准的资金投入机制 英国竞技体育快速崛起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不断加大的资金投入和精准的资金投入机制。 英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国家彩票收入,政府也非常注重资金投入的回报率,采用“单点划拨”的划拨方式,即根据国家体育发展战略规划,成立专项计划,设立专项计划资金账户,实施单位通过竞标单独申请,竞标成功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争取资金支持,不存在行政划拨和逐级划拨的情况。通过签订协议,实施单位与资金划拨单位之间形成契约关系,前者必须定期向后者进行工作汇报,后者监督管理实施情况与专项计划战略目标的契合度,及时调整资金划拨。一般DCMS会围绕一个奥运周期的战略规划做财政预算,根据前一个奥运周期运动员的表现将资金重点投入到最有可能拿奖牌的运动员和传统优势项目上,在一个财政周期内,国家理事机构将为英国政府的主要推广项目优先提供资金,以确保重点项目能够按计划顺利实施和推广[5]。在里约奥运周期,英国体育理事会收到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和彩票基金共5.43亿英镑,其中70%的资金分配给国家单项体育组织(NGBS)用于“世界级表现”计划(World Class Program,WCP)的开展以及对运动员的奖励(Athlete Performance Award,APA)两个方面[6]。WCP的资金主要投入到三类运动员的训练、竞赛和生活等方面(祥见表2),对于资助的运动员和金额会随着其表现而调整,对于没有希望拿奖牌的运动员英国执行“不折衷(No Compromise)”原则停止或者减少资助。APA直接奖励给运动员用于其体育投入和生活开支,英国体育理事会根据不同标准将运动员划分为A、B、C三个等级,不同等级获得的奖励详见表2。在里约奥运周期里共有约1 300名运动员受到政府资助。从项目来看,重点资助田径、自行车、皮划艇、马术、体操、曲棍球、赛艇、帆船、游泳、拳击[7]等传统优势项目,在里约奥运会上这些项目共揽获52枚奖牌,占总奖牌数的78%。截至2016年里约奥运会结束,英国自国家彩票基金支持以来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共获得了700枚奖牌[8]。其他投资还用于支持世界级教练计划、后备人才选拔服务、发展同国际体育组织关系及其合作伙伴的工作。 2.3 全方位的竞技体育支持体系 英国理事会的使命是“与合作伙伴共同引导英国体育获得世界级成功”,为了完成这个使命,英国政府与社会各领域、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构建了竞技体育科研系统,高水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精英教练员选拔、培训、考核系统等全方位的竞技体育支持体系。 首先,英国非常重视通过体育科研来提高竞技体育的水平,自2002年后在全英逐渐建立起了专门从事体育科研、运动医学、工程技术研发的英国体育研究院(UK Sport institutes,UKSIs)。在伦敦奥运周期内,研究院为86%的英国运动员提供过相关服务,其中服务的29个项目中有27个都在2012的奥运会和残奥会上拿过至少一块奖牌[9]。2012年后,在里约奥运周期内NGBS共投入了2 600多万英镑在英格兰体育研究院(English Sport institute,EIS)的建设和服务上[10],成立了专门的问题解决方案团队,积极探索如何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到优秀运动员的训练中,以期英国运动员在里约奥运会上有更好表现。目前,英国在体育科学和运动医学界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在尖端体育科学与运动医学的管理、研究和相关理论发展范畴内,英国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很高的评价和良好的声誉[11]。其次,英国始终秉承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的理念和依托社会力量全方位多层次培养的原则,在普及与提高之间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后备人才发展体系。其竞技人才培养分为基础、参与、竞技与精英四个阶段,前兩个阶段主要是依托学校和社区俱乐部,重在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基本体育技能并从中发现有天赋的运动员,后两个阶段主要是优秀运动员成长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过程,主要由NGBS和地区单项俱乐部负责,是专业化训练阶段。一般英国会在距奥运会8~10年前开始着手发现和选拔有天赋的运动员,在4~6年前对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进行专业化训练、系统培养,在第4年时挑选有潜力拿奥运奖牌的运动员进行重点培养,最后确定奥林匹克领奖台层级运动员[12],不同阶段的运动员都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再次,英国政府还非常注重提高教练员的经验和技术来帮助提升其竞技实力。2002年后英国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练员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由教练员准入制度和分级制度组成。想要从事教练员工作,首先要得到该项目单项体育协会认可并需严格培训,培训合格才能上岗。其教练员主要划分为A、B、C、D 四个等级,A级最高D级最低,一般C、D两个级别的教练员只能作为志愿者在俱乐部从事最基础的训练,A、B级别的才能在职业俱乐部和高水平队进行专业训练。英国教练员资格认证采取逐级培训逐级考核方式,证书并非终身制,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考核,对其执教资格进行重新评估,促使教练员知识不断更新。为了提高精英教练员的比例和执教水平,英国理事会从2004年开始发起了精英教练员计划,培养了一批世界级的精英教练员,最近英国又发起了学徒制精英教练员计划,旨在采取为已经有一定执教经验的教练员配置导师的模式让其快速成长为世界级精英教练员。 2.4 积极举办和参与国际大型体育赛事 体育理事会成立以来,大力支持英国举办和参与各种国际大型体育赛事。 1997年世界级赛事计划发布,拟每年将彩票基金的一部分用于大型体育赛事的竞标、举办以及提供赛事方面专业的技术支持,2001-2007年共竞标成功55项国际体育赛事,其中包括2012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2012伦敦奥运会后,英国体育理事会又发起了“黄金赛事系列”计划,将奥运会、冬奥会以及英联邦运动会比赛项目的世界级锦标赛、欧洲级锦标赛和高质量的世界巡回赛作为竞标重点,拟到2023年投入4 000多万英镑的体育彩票基金用于支持100场大型体育赛事的申请和举办,确保英国在2012年以后仍然是世界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主要国家。2015年DCMS发布了“黄金架构”赛事战略规划,对在赛事竞标和执行阶段各合作伙伴的职责及可提供的具体服务给出了指导性意见,接着黄金赛事系列投资指导性文件发布,明确了可支持的国际赛事的具体标准、程序和原则。英国举办体育赛事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大众的体育参与、增加举办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收入、增加国际影响,另一个关键的原因是期望通过这些赛事提高英国本土运动员的竞争实力。国家也将运动员在这些赛事中的表现作为选拔参加下届奥运会、残奥会及资金支持的重要参考标准。英国的资助计划虽然以四年为一个周期,但每年的计划仍然会根据这些运动员在赛事中的表现进行调整,以确保国家的资助能够支持最能够拿奖牌的运动员。 2.5 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体育文化传统 英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崛起还离不开其悠久的体育文化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英国是一个酷爱运动的国家,自中世纪以来在英伦三岛就流行着丰富多彩的各种户外运动,其中大部分运动项目在1870年代以后逐渐传遍全球,目前里约奥运会28个比赛大项中就有15个大项(游泳、羽毛球、足球、田径、曲棍球、乒乓球、网球、足球、射箭、马术、赛艇、皮划艇、高尔夫、7人制橄榄球、水球)起源于英国,这些项目在英国既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深受民众喜爱,为英国竞技体育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人才储备资源。除此,现代竞技体育的许多规则、标准、体育法典、发展模式最初都来源于19世纪的英国,并且至今仍留有英式文化痕迹,使英国在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则制定等方面树立了权威性,增强了其在国际竞技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另外,在20世纪90年代政府干预竞技体育发展之前,英国已经存在着各种各样数目庞大的民间体育组织,这些组织在组织竞赛、制定规则、规范体育发展方面早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着自身相对成熟的体育管理和运行方式,能够独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使其“社会主导”方式有了得力的依托,當政府开始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时,这些社会组织的合力带来的高效性很快就显现出来。不仅如此,英国还孕育了发达的体育产业和成熟的赛事体系,大部分运动项目在英国都有自己成熟的职业联盟赛事,有些赛事如英超、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英国高尔夫球公开赛、F1英国赛等在世界上有着较高的知名度,这些丰富的社会资源都为英国竞技体育快速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启示 3.1 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英国政府与社会之间“一臂之距”的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最大化地调动了社会资源,实现了有限与有效、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 我国的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下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只是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这种管理体制和发展方式已暴露出弊端,转型是时代所需。转型中可借鉴英国三方面的做法:首先,竞技体育仍然要被“管”,只是政府管的程度和方式要改革。政府的角色要从“大包大揽”的全能型家长角色和发号施令的领导角色向只从政策和资金上宏观引导、同社会力量合作的沟通协调者、服务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简政放权,管办分离,从顶层设计上加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构建起能够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发挥社会力量的机制。其次,我国社会组织的数量还非常有限、力量比较薄弱,政府还需为体育组织的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自治制度空间,从资金和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再次,要积极探索普及与提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激励机制。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还未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紧密衔接的机制,不仅竞技体育对大众的激励作用不明显,有潜力、有体育特长的青少年上升到精英水平的渠道也不畅通。转型中应该学习英国将竞技体育的发展建立在广大群众基础上的发展理念,通过与社会各类别的组织或个人结成广泛合作关系,从组织架构上构建一个有利于普及与提高之间双向互动的机制,从政策上加以引导,真正实现二者之间的无缝连接。 3.2 优化竞技体育支持系统 英国政府不仅非常重视体育科研的创新和转化,建立了覆盖全英的体育研究网络,而且始终秉持依托社会各方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后备人才的理念,建立了可持续性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还非常注重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和执教水平,建立了完善的教练员资格认证制度,这一切都为英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崛起提供了全方位的“后方支持”。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虽也有科研的支持、有后备人才的培养也不乏优秀教练员的支持,然而我国的科研创新和转化效率非常低,人才培养方式单一,高投入低产出,且至今也仍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教练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竞技体育支持系统待优化。可借鉴英国的一些理念和方式方法。首先,不仅要加大对体育科研的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要创设有利于加快体育科研创新和转化能力培养的机制,尽快落实竞技体育与科技相结合的具体政策措施,为科研人员与教练员、运动员创设沟通合作的机制;其次,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要建立起能够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努力构建社会多方参与、共同承担、分级负责的多层次全方位运动员保障体系,逐步深化和完善多级选材模式;再次,在教练员培养方面,要尽快建立起一套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教练员职业资格体系,逐渐规范和完善教练员的职业资格认证与注册、选拔与聘用、培训与开发、考核与评价、流动与保障等制度并注意加强每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在具体的资格认证标准方面,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以需求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3.3 探寻最佳的资金投入-产出机制 英国是非常讲究实用的国家,他们将对竞技体育的资金投入当成商业一样进行精密的计算,在投入与产出之间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将“钱花在刀刃”上,从而确保了这种投资的收益最大化。 历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经费主要通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逐级划拨,这样的划拨方式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资金划拨单位和实施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却缺乏对产出效益的科学评估,造成资源浪费;二是这种自上而下的划拨方式未能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我国可借鉴英国采取“单点划拨”并重视后期跟进、适时调整的资金划拨和监管方法,通过成立专项计划设立专项资金账户,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让实施单位拟定商业计划书进行竞标,通过契约的形式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实施单位在竞标书中要详细阐述实施目标、实施方法、时间、需要的资金额度等,资金划拨单位要始终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对各单位的标书进行严格审核,对于中标的单位根据标书申请的金额直接将资金划拨到位,减少中间环节,后期要按照其标书计划进行监督管理,对于未能按计划完成指标的单位或个人减少或停止资金投入,确保资金投入能够获得最佳产出。 4 结论 英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崛起是國家和社会通力协作的结果,关键之处是政府与社会之间构建了非常有效的体制机制,在这套机制里面,有精准的资金投入系统、高效的赛事运作系统、全方位的体育科研支持系统、完善的后备人才和精英教练员培养系统等,在普及与提高之间实现了无缝连接,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资源,真正践行了“举全国之力发展竞技体育”的口号。这套机制能高效运转的重要前提在于英国充分考虑了本国国情,其悠久的体育文化孕育了庞大的社会体育组织、众多的体育志愿者、广泛的群众参与度、相对成熟的社会治理模式,这些可供利用的社会资源使“社会主导”的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有了得力的依托。与英国相比,我国的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下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同样显示了政府干预带来的高效性,只是英国的发展模式更好地整合了全社会的资源,相对经济环保,而我国则更多的是举政府一家之力,增加了国家的负担也未能充分调动社会大众参与。面对时代的新变化,我国竞技体育应该尽快根据国情完成转型,转变之前主要依靠国家力量发展竞技体育的方式,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能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和参与度的体制机制来。 参考文献: [1]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2]Sportcal.Global Sports Nations Index[EB/OL].[ 2015-10-3 ].http://www.sportcal.com/impact/ nations index. [3]廖莉.论国际竞技体育话语权[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浦义俊,吴贻刚.英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历史转型及其启示——基于政府职能转变视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1):175. [5]王英峰.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6]UK Sport.Investing in Sport[EB/OL].http://www.uksport.gov.uk/our-work/investing-in-sport. [7]UK Sport.Current Funding Figures-Rio (2013 - 2017) [EB/OL].http://www.uksport.gov.uk/ our-work/investing-in-sport/current-funding-figures. [8]UK Sport.Medals[EB/OL].[2016-08-25].http://www.uksport.gov.uk/everyroadtorio/medals. [9]EIS.What We Do[EB/OL].http://www.eis2win.co.uk/what-we-do/. [10]UK Sport. English Institute of Sport[EB/OL].http://www.uksport.gov.uk/about-us/the-english -institute-of-sport. [11]黄鑫.英国优秀运动员模式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4. [12]唐丽,等.英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及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4,35(5):8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