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词语并列处要不要断开
范文

    摘要:高考断句题的设置源自传统的“句读”,传统的“句读”是在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即把连在一起的句子断开,形式上是一“圈”到底或是一“点”到底或“圈”“点”结合,它不完全等同于如今的标点停顿,传统的“句读”词语并列处是可断可不断的。

    关键词:高考;并列词语;断句

    以一道断句试题为例:

    A. 神武诸帅/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旄鉞/名望至重/如臣幺麽/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

    B. 神武诸帅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旄鉞/名望至重/如臣幺麽/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

    C. 神武诸帅/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旄鉞/名望至重/如臣幺麽/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

    D. 神武诸帅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旄鉞/名望至重/如臣幺麽/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

    选哪个选项做正确答案呢?依我看,此题没有一个选项是断得严谨而又没有争议的。争议在哪里呢?一是并列词语处要不要断句,即“韩世忠张俊”之间要不要断;二是“皆贵拥旄鉞”的“贵”是做状语修饰“拥”,还是独立做谓语?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什么叫断句。《现代汉语词典》对“断句”一词解释为:古书无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也就是说,古书的断句应是在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即把连在一起的句子断开,形式上是一“圈”到底或是一“点”到底或“圈”“点”结合。如笔者手头这部古版《宋元学案》(商务印书馆发行,王云五主编):

    董真卿.字季真.鄱阳人.深山先生之子也.学于双湖勿轩.著有周易会通十四卷.明杨士奇称为集大成之书.

    问题是古书在我们现在该用顿号处断不断呢?我们不妨进一步查验一下。细细一检视,发现有断的,也有不断的。如:

    而尧舜禹汤文武周孔颜曾思孟之心所寄也。(《宋元学案》商务印书馆发行,王云五主编)

    “尧、舜、禹……颜回、曾子、子思、孟子”等并列词语间就未用“点”断开。再如:

    由是许衡郝经刘因皆得其书而崇信之。(《宋元学案》商务印书馆发行,王云五主编)

    “许衡、郝经、刘因”三个人名并称时也未用“点”断开。续查他书,再如:

    春分前秋分后接于本体及梅桃体。(《家庭万宝新书》)

    “春分前”与“秋分后”之間也依然未用“圈”断开。

    颜真卿文卢元佐书末详处所。(《通志略》商务印书馆发行)

    “颜真卿文”与“卢元佐书”之间也未断开。

    而有些书,并列处却又是断的,如:

    凡三百篇、楚骚而外。(《古诗源》清 沈德潜,中华书局版)

    惟余竞、病二字。(同上)

    庐江小吏妻、羽林郎、陌上桑之类。(同上)

    如此一来,词语并列处到底是断,还是不断?我们便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恼人的是,高考语文卷在词语并列处该不该断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意见。为此,笔者还遍查了近几年的高考断句题,所给句子没有一例出现过并列词语。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回避了“并列词语处要不要断句”这个低层次却又着实困扰人的问题。

    这次安徽黄山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中,考生却遇到了这个困扰:并列短语,断,还是不断呢?学生纠结了半天。命题者的初衷似乎觉得这不是问题,然而却引发了诸多争议,包括语文教师也为此争论个不休。

    当今高考语文卷上断句题的设置,其初衷应该是源于古时的句读。读书人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误读或误解文章。断句的水平,体现了读书人的学识水平。唐代就有人说:学识如何观点书。故而,高考试卷上出这样的题目是可以检测出考生的文言水准的。

    不过,我的观点是,倘若在如今的顿号处也断开,那考查的层次就混乱了,即将小层次与大层次混为了一谈。古人断句向来是着眼于大层次,就笔者所检视的几本书来看,亦是不断的占多数。况且并列短语,考生一眼便能识别,大可不必在此处还设疑。更何况此处向来就没有一致的结论。

    笔者妄加揣测,命题者应该是从《宋史·杨存中传》中选取了几个段落,然后删减组织成篇,拟断句题时,再将传中的这句“神武诸帅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旄钺,名望至重,如臣么麽,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的停顿作为正确选项,于是选项B便胜出。

    殊不知,断句与现代的标点符号并不像符契一般一一吻合。

    笔者以为正确的断句应为:

    神武诸帅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旄鉞/名望至重/如臣幺麽/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

    翻译成现代汉语,便是:

    神武诸将如韩世忠、张俊,都是显贵,(又)拥有兵权,名望特别高,像我这样微不足道的人,一旦地位与他们相抗衡,实在难以自安。

    也就是说,“贵”做状语修饰“拥”,实在牵强与生硬;倒不如让它独立做谓语,更来得自然与贴切。

    遗憾的是,命题者似乎是缺乏审慎独立之精神,不加思考地将传中的停顿作为了正确的选项。愚以为,错误项可以错得离谱,而作为正确之选项应该经得住各种质疑与辩驳。

    作者简介:舒敬东(1967—),男,安徽黟县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