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也从“教授王君盛”谈起 |
范文 | 摘要: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在暂时缺乏确切资料的情况下,带着问题出发,联系古代文化常识,揣摩文章字词,并找到作者或同时代作家作品中相似语句作为印证,这样有助于疑难句子的理解,做到言之有理。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方法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中收录了曾巩的《墨池记》。在教学中,学生读到“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一句时,甚是疑惑,这个州学教授叫什么名字呢?是“王君盛”,还是“王盛”,抑或“王君”? 《墨池记》一文写于庆历八年九月二十日,此时曾巩年龄廿九,已名闻天下,但屡试不第,仍是一介书生。州学教授当是其长辈或上级。教授若是姓王字君盛,在文中直呼教授姓名“王君盛”,用语显得生硬。或许有人会认为介绍对方用“官职+姓+字”,这样会更郑重其事。但本文不是传记,而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是曾巩应教授盛情之请而作的一篇“记”。行文中直呼“教授王君盛”,不大符合文体要求和写作者的身份。 古人经常用“姓+君(公)+字(名)”作为书面场合的称呼。与曾巩同时代的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一文中,是这样称呼潮州知州王涤,“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官职+姓+君+字(名)”。《墨池记》一句与之类似,“教授”,学官名,主管授业和课试等,“王”为姓,“君”是对人尊称,“盛”是名或字。据此,教授有姓有名叫“王盛”。学生之所以觉得困惑,可能是单名引起的。如果名是双字,就容易理解一些,如欧阳修《真州东园记》一文中“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此句提及的三个人分别是施正臣、许子春、马仲涂。 那么教授姓名可以是“王君”吗?此处“君”不是教授的名或字,而是对人的尊称,相当于“先生”,王君即王先生。曾巩在《思政堂记》中有这么一句“尚书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太原王君为池州之明年,治其后堂北向,而命之曰思政之堂”,可见官职+姓+君,也可作为书面场合的称呼。同时,结合下文“推王君之心”一句推断,前后两处均是尊称“王先生”。如果教授叫王君,下文直说“王君”,行文用语生硬,连姓带名直呼对方,不合礼节,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推君之心”。“盛”在此处可作为程度副词,解释为“深、十分”之意,“盛恐”即“深怕”。“盛”与下文“又告于巩曰”句中“又”字照应,足见教授“爱人之善”以及“勉其学者”的良苦用心,亦可见作者用笔精细。 综上所述,教授有姓无名,实为“王先生”,行文合情合理,结合“盛”“又”,更见作者笔力,解释为“王先生”是上解。教授有姓有名叫“王盛”,符合古文中称谓法,行文中规中矩,解释为“王盛”为中解。教授姓名为“王君盛”或“王君”,似乎也能说得通,但用语生硬,有失礼、不合文体之嫌,解释为“王君盛”或“王君”实乃下解。在文言文学习中,在暂时缺乏确切史料的情况下,带着问题出发,联系古代文化常识,揣摩文章字词,并找到作者或同时代作家作品中相似语句作为印证,这样有助于疑难句子的理解,做到言之有理。 作者简介:陈学勇(1976—),男,福建古田县第一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