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语文文本深层解读的有效途径
范文

    摘要:阅读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解读文本的方法,使其形成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从而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拟从抓住文本突出点、文本的疑惑点、文本的体验点着手,探讨文本深层解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深层解读;有效途径

    文本深层解读是相对于浅阅读而言的。浅阅读只能使读者把握文本的一些表层含义,不能使其深入地探究文本的内在意蕴。笔者围绕初中语文深度解读文本的几种方法展开有效探讨,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紧扣文本的突出点

    文本的突出点通常指文本中频繁出现的内容。文本的突出点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考量目标达成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抓住文本的突出点进行深入解读,从而体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本的突出点,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究,从而深入文本内核,解读文本深刻内涵。文本的突出点通常是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字词句、人称的转变、标题的设置、结尾的意蕴中呈现出来。教师要抓住这些关键点进行突破。例如,学习鲁迅的《故乡》一文时,关于闰土前后肖像的描写,几次故乡环境的描写,前后情节的突转等,都是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所要关注的突出点。

    笔者在执教《囚绿记》一文时,就借助本文的突出点“囚绿”一词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文眼时,学生意见不一,学生找到的答案有以下三种:“囚”“绿”“囚绿”。教师没有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是抓住学生都能解决的问题“‘绿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具体的语句描述来展开教学。教学片断如下:

    师:“囚绿记”中“绿”是主体对象,指的是什么?

    学生迅速寻找,汇总为“绿影”“绿色”“绿友”等。

    师:“绿”具有怎样的内涵?能否结合语境进行阐释。

    教师给出范例:绿影指的是绿色的影子,是太阳照过常春藤叶,投进房间里形成的绿色光影。(朗读具体语段)

    师:请以下定义的方式解释你心目中的“绿”。

    生1:绿友指的是与“我”成为亲密朋友的那片常春藤。(朗读语句)

    生2:“绿囚”指的是那被“我”囚禁的,却依然散发绿色的常春藤。(朗读语句)

    ……

    师:同学们明确提出“绿”指的是常春藤,艰难的常春藤、不屈服的常春藤、可爱的常春藤……“绿”指的仅仅是常春藤吗?作者是怎么称呼它的呢?

    学生朗读。

    生1:自然界的一个个小生灵,文中用“婆娑的舞姿、纤细的脉络”来表达。

    生2:是一个个不屈服的战士。文中说“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

    生3:文中用“离开北平一年了……会和我面生么?”离开北平,是为了参加战斗,这绿囚似乎是与“我”并肩同战的民族同胞。

    教师因势利导出示写作背景。(ppt)

    本教学片段教师以一个“绿”字为抓手,引导学生探索文字背后作者所要寄托的深刻情感。课堂抓住文本的突出点,紧扣标题层层追问,从“囚绿”到“绿囚”其实是情感的升华。从赞美常春藤的不屈到赞美一群人的不屈,再到赞美大我的民族精神。从找“绿”的表层含义着手,探寻文本中叙述称呼的变化,最终体悟作者情感的变化和升华。

    二、紧抓文本的疑惑点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惑,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疑惑点,巧妙地设置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问题的生成,加以鼓励的评价和机智的问题设置将文本解读引向深处。比如,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学生会体会到桃花源景色的美丽、民风的纯朴、人际关系的和谐等,这个地方值得为外人道也。为什么陶渊明在文章末尾却强调“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点开展教学,具体教学片断如下:

    师:“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足”是什么意思?

    生:“足”是“值得”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翻译这句话的意思。

    生:桃花源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学生产生疑惑。为何不能对外人说呢?

    师:这么美的桃花源难道不值得对外人讲吗?

    学生表示值得。

    生1:不是不值得说,而是不能说。因为这里一片和谐,作者怕这种和谐被打破。

    生2:作者是不敢说,看下面他们见到渔人,便要邀请他们到自己家,可以看出这里的人毫无防备之心,作者怕告诉其他的人打破这里的淳朴民风。

    师:由此看出作者喜爱桃花源的景色和民风,生活中有这样的地方吗?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教师投影,展示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得出“桃花源其实是作者内心美好情感的构建,每个人心中都应该为自己构建一个美好的桃花源”。

    师生总结:桃花源不是不值得一说,而是不要告诉别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美好的净土,请不要去破坏。

    教师抓住学生在阅读过程的疑惑点,通过对字词的辨析品味,以及对背景知识的补充,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处。

    三、关注文本的体验点

    文学作品凝聚着作者对自然、生命、人生的内在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咀嚼,感知人物的个性,明晰写作的技巧,把握作者的情思。

    学生需要学会诵读,通过咀嚼文本中的细节来体会文本深层含义。比如,关注一些被忽略的副词、动词甚至标点符号。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说的:“在备课时我们尽量做到细化落实每一个板块,每一知识点,每一个问题设置。”只有细化到文本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我们才能将文本从浅阅读引向深度阅读。比如,肖培东老师在执教《植树的牧羊人》时就抓住了文章中的细节加以品味。教师要求学生圈画出“我”与牧羊人最后一次见面的语段,并且对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进行批注。学生一边读一边批注。教师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文章第19自然段“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这句话进行批注,得出这句话写出了老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荒漠变成了绿洲。教师让学生找出荒原变化的语句,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中勾画,一边品味一边用概括的词总结荒原前后的变化。

    肖老师通过学生圈点勾画的阅读方式对重点段落进行了分析。学生通过阅读,总结共性,将思维发展有机融合在学法指导中。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对文本进行解读。所谓由浅入深是指在课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充分的预测,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点拨的,哪些是可以通过学生讨论动态生成的,哪些是需要生生、師生互动探究完成的。只有充分预测才能进行深度阅读,学生才能在阅读中消除畏难情绪,逐步将思维引向深处。

    文本深层解读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深度阅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从内心热爱阅读,从“要我阅读”转变为“我要阅读”,才能实现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

    作者简介:甘碧琳(1973—),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四安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