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寓口语训练于作文教学中 |
范文 |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写作往往没有兴趣,几乎每次作文都有抄袭应付的现象。为了改变现状,我多方查找原因,发现他们不愿写作的根本原因是不会观察生活,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美。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指引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实现学生与环境、教材、学生、教师多向互动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土壤。 一、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环境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作文教学就自然而然地应与生活环境联系起来。所以,教师应从生活环境入手,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与环境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作文的乐趣。当然,根据所教年级段的不同,教师为学生选择的对话对象也应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因为认知能力差,可选择一些粗浅、直观、带有漫画性质的事物;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对一些事物能较直观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时教师可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为他们确定一部分对话对象,再由他们自主选择一部分对话对象;高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自主、独立的愿望不断增强,教师可让他们自主选择对话的对象。当然,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对话应贯穿到每个年级段的作文教学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发展,将对话的语言再逐步引向规范、准确。 二、注重口语交际与教材的情感关系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已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得到论证,勿用置疑,无需多谈。如何让阅读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得以在作文中加以延续,我认为实施教材中的人物对话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人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学生在学习了这些文章后对文中的人物获得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如果我们能及时地组织学生与教材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阅读的材料,更可以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延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往往阅读归阅读,作文归作文,这样就达不到情感延续的效果,所以我每讲一篇课文都要让他们进行一次对话,然后写一次小练笔。 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作文鲜活事例缺少,儿童化语言的缺少,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多为学生创设一些生生互动的情境,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有效的交流、对话。学生们大多是纯真、善良的,他们之间的交流是真诚的,他们对话的语言也是儿童化的语言。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愿意交流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如在作文教学中常常碰到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等写人的文章,我就引导他们相互对话,在交流中了解对方的爱好特点,心中的烦恼与快乐等,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素材。当然,仅仅作文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之间对话,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与每天的生活联系,组织他们相互对话,在对话中加深友谊,提高作文能力。 四、为学生搭起一座与老师沟通的桥梁 教师既要为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文本的解读提供一个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又要起引导、点拨作用,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形成互动氛围。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不敢也不愿与教师进行交流,因为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比较远。为此我努力做到:首先,教师应营造一种师生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平等对话;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师生对话的情境,开展一些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对话,师生活动中增强与教师对话的信心,发挥自己在对话中的主动性;其次,教师应积极地转变观念,主动地向学生介绍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成为学生的朋友。在平时的小练笔中,可以增加一些师生交流的话题,如:“老师我想对你说……”“我向老师提建议”等等,以此来促进学生与教师主动交流;最后,教师应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自问、自想、自读、自悟、自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乐意的事。为此我开设了见闻发布课。尤其是星期一,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两日不见就如隔三秋,唧唧喳喳说个不停,每个人都急于要向老师和同学们倾诉一下他们双休日所经历过的酸甜苦辣。我因势利导,干脆把每周一的前两节课改成口语交际课,让他们畅所欲言,满足他们倾诉的欲望。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内心的感受得到渲泻,课堂变成了交际的舞台,同学们很高兴。他们充分发挥了本身优势,说的同学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听的同学津津有味、全神贯注。笑声、掌声弥漫整个教室,学生很愿把自己的心事告诉老师。 寓口语训练于作文教学中,我们较好地达到以学习写作促成长的效果。在这种课堂上,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机会来感受与体验写作生活,写作课堂成了学生感受人生,体验生活的成长过程,通过这种作文教学,我们也能较好达到以成长助写作的效果。 (刘会珍河北省邢台县南石门中心学校西小郭完小)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