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世纪语文特级教师风格流派综述与反思 |
范文 | 王小雪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文教学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特级教师,他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流派,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特级教师的流派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阅读教学为研究重点的流派;一类是以作文教学为研究重点的流派。 一、阅读教学流派的繁荣与反思 20世纪80年代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大多数都是在阅读教学的领域里有所建树的,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纷繁多样、颇具影响的七大流派,然而在繁荣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们的一些不足和局限。 (一)阅读教学流派的繁荣 1情感派——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特点是“教之以情,授之以趣”。非常讲求教书育人,把语文的育人功能发挥到极致。同时,又注意运用自身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讲求效率,上课节奏快、大容量。把教学和研究结合在一起,既善讲又善写。情感派的教师是学习者、勤奋的人,同时也是探索者和精益求精的人,他们有职业之情、学生之情和专业之情。 2思维派——代表人物是北京八十中学特级语文教师宁鸿彬。特点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主要建树是卡片辅助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的时候把前人的经验总结出来,认为语文学习离不开“读、思、练”这几个环节,学习一篇文章要形成熟读——质疑——解疑——总结——运用这样几个步骤。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思维调练寓于听、说、读、写训练之中。 3语感派——以洪镇涛为代表。特点是“确认语文教学以语言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语言为根本任务,用学习语言统摄教学全过程”。指导学生在“学堂”里“学习语言”,洪老师认为,学习语言的正确途径是指导学生对语言材料直接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建立了“四步四法七课型”的语感教学法。“四步”就是语感教学的四个环节。第一步,感受语言,触发语感。第二步,品味语言,领悟语感。第三步,朗读课文,习得语感。第四步,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四法”就是语感教学的四种方法。第一,美读感染法;第二,比较揣摩法;第三,语境创设法;第四,切记体察法。“七课型”是语感教学的七种课型。有:语言自读涵泳课、语言鉴赏陶冶课、语言教读品味课、书面语言实践课、口头语言实践课、语言基础训练课和语言能力测评课。 4大语文派——代表人物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特级语文教师张孝纯。特点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把语文学习与各种学生活动,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读写听说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训练”。他的教学有六性:高度的思想性、充分的知识性、深刻的启发性、强烈的感染性、浓厚的趣味性和正确的示范性。他还提出了“教大语文,育小能人”的观点。 5自学派——魏书生为代表。特点是“把教育管理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教学结构上,总结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激发兴趣、发展能力培养智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6得得派——代表人物是华东师大附中特级语文教师陆继椿。特点是“教学重训练,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建立了初中语文教学一百零八个训练点,实行了“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注重实际应用,讲究实效,教学艺术的科学性强一些,把课教得实惠一些,让学生学得扎实一些,使教学效率高一些。 7导读派——以钱梦龙为代表。特点是“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训练”。把语文教学过程当作学生训练过程。提出了“四式”课堂教学结构: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并且构建了“导学五步教学法”。 (二)阅读教学流派的反思 综上所述,以上的这些语文教学流派在推动语文教学的进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主要表现在: 1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发展。在80年代的特级教师里,由于我国几千年来师道尊严的传统,形成了在教学过程中完全由教师掌握着学习进度的局面,而又由于在那个时代,语文教育事业不是特别发达,特级教师的改革似乎也有这个方面的缺陷。比如得得派和导读派的教学特点都是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完全是教师领导学生学习,教师教一点,学生就学一点、懂一点,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语文不只是单靠训练就能提高的,有关于对语言和文学的感悟和情感方面就是不能训练出来的,所以在这一点上也是值得商榷的。 2忽略语文实践性的特点。语文不仅是一门人文性的课程,同时也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80年代的特级教师的改革体系,可以说为那个时代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但是他们的体系对于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似乎刻意追求,不论是得得派的108个训练点,还是大语文派的面面俱到、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想等,都为追求知识的完整而忽略了语文的实践性特点,在这一方面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3对教师素质要求过高。80年代的特级教师的流派都是由精英分子组成的,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教学,一般的老师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较,尽管后来也有·些老师按照他们流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然而效果却截然相反,比如有的老师学习魏书生先生的自学派的教学方法,结果这个班级的语文成绩明显比没施行的班级低很多,而且学生也根本没有兴趣用这种方式学习,事倍功半。那为什么魏先生的班级都喜欢这个教学方法,而那些老师班级却实施不起来呢?原因就是他们不是魏书生,无论怎么学也未必全学得来,他们的流派需要的知识储备、文化底蕴和对课堂的控制方面都极高,一般人没有这么高的素质,所以尽管特级教师们的思想很好、很宽泛可是在当代也未必能有几个教师学得出来,所以对于他们的思想大多数的教师只能望洋兴叹。 二、作文教学流派的繁荣与反思 “半壁江山”常常被用来形容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80年代特级教师对作文教学做出的探索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作文教学流派的繁荣 80年代涌现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 1文体中心的作文教学流派。这个流派在当代作文教学界有相当大的影响,80年代的作文训练几乎都是采用这个模式。主要特点是以“文体中心”为理论依据。结构基本上是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并相对应于初中、高中作文教学。其基本程序是“模仿——改写——仿作——平析——借鉴——博采”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系列。其优点是学生写作文体意识强,作文也容易入门,效果明显。 2思维中心的作文教学流派。代表人物是常青的“作文分格训练教学法”。所谓的“格”,是单一的基本训练单位,具体地说是把说话、写话、片断训练到篇章训练,从写 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训练的基本单位——格。对每一格训练都提出了要求,他把每种文体按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五条线索系统组织成256格,每一格就是一种“语段写作公式”。 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刘朏朏和首都师大教授高原提出的“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侧重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三级训练体系的总体结构是:观察是基础,分析是核心,表达是结果,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是侧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二)作文教学流派的反思 尽管在特级教师的努力下诞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但是,这些作文教学流派还是有许多局限性的。 1过于繁琐,限制思维。例如,在常青的写作基本训练分格体系中有很多格,其中仅表示声音的就有很多,声音变,化格、声音类别格、声音感情色彩格,在每个大类之下又分成许多小的格,几乎应有尽有。学生一旦想要在作文中描写关于声音的,只需要从里面寻找就行,这样也就暴露出了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限制学生的思维,由于划分得应有尽有学生很难再有突破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束缚的消极作用。 从主观上看,80年代的作文教学流派虽然注意到写作智能的培养,也有利于推动作文教学的科学化,但是他所关注的写作智能也只是一种表层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写作思维过程的深层思维模式,因此从客观上看,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2缺少内在精髓。无论是文体中心还是思维中心的教学流派大多是重视模仿的写作训练体系,这种模仿很不符合学生写作的心理规律。作文应该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单纯的去模仿,这种模仿只能解决作文中的形式层面的东西,而关于作文的内在精髓——作者的认识或感受却不可能有好的体现。 三、新课程标准对80年代特级教师流派思想的继承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80年代的特级教师流派无论是在作文教学方面还是在阅读教学方面都非常超前,尽管他们的思想也有缺点,可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思想的缺陷也是那个时代的局限,在那样一个教育不发达的情况下,他们就能提出这么多有见解的语文教学方法,无论是在那个时代还是在今天新课程的背景下都非常值得继承和发扬。而这些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体现得最为明确。 在新课程的教学建议里关于写作的要求就突出了对写作教学的几个派别的继承。其中写到:“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这很明显是对常青、刘朏朏的重视思维的作文教学流派的继承。 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里就突出了对阅读教学的几个派别的继承。例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写到:“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想要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教师必须要充满感情的上课,这也是情感派的要求;“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很明显是对语感派和思维派的继承;而对于其他的一些派别比如自学派、导读派、大语文派等都是贯穿在整个课程标准里的,我们可以这样说,整个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就是将80年代特级教师的理念精华浓缩在一起,结合当代语文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弥补了80年代特级教师们的不足,而另一方面又吸取了他们的精华的内容而制定的,可见在新时期80年代的特级教师的理论对我们的语文教育事业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对80年代特级教师流派的梳理和反思以及对新课程背景下的继承,我们可以看出,中学语文教学的不同流派,是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形成,日臻完善的,它是在整个教育改革活动下诞生并发展的。不同风格流派的形成标志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日趋成熟积累了一些比较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是语文教学改革充满生机的表现,也是充满希望的表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