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沉寂的布喀达坂“魔鬼城堡”上的青海第一高峰 |
范文 | 杨涵 布喀达坂又名新青峰,因位于青海与新疆的交界处而得名。 作为青海省内的最高山峰,布喀达坂虽然“成名日久”,但由于位置太偏,一直未吸引人们太多的注意。直到本世纪初,一些民间登山队才开始在这里展开试登,但最终都无功而返。布喀达坂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的6000米级“处女峰”,景色壮美、冰山巍峨,人们对它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大地震震碎登山梦 布喀达坂开始被国内登山界关注的时间很晚,大概在2001年初,中国民间最具实力的登山团体——北京大学山鹰社对布喀达坂作了一次评估,发现它的攀登难度大,危险性极强,于是就放弃了布喀达坂的攀登计划。 就在山鹰社作出决定后不久,2001年11月14日,布喀达坂所在的昆仑山西段发生了一场里氏8.1级的大地震。这次世纪大地震不但在当地造成300余公里的地裂,而且使海拔6860米的布喀达坂北侧的冰峰崩落,数十万立方米的冰雪从绝顶处轰然塌落——在当时,这应该是一幅让人震撼的场景,如果没有亲历,实在是难以想象。 在地震前,作为昆仑山西段冰川的主要蕴含地,布喀达坂附近冰川分布广、冰川地貌复杂。有资料显示,布喀达坂周围有大小冰川53条,冰川面积243.6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布喀冰川长达24.2公里,它平卧于山峰东南坡,自上而下铺展开来,在冰舌前缘形成大面积的冰塔林和冰碛残留,形态千奇百怪,就像一座魔鬼城堡。这座“魔鬼城堡”是登山者难以回避的,必须穿越,其间的危险自然不言而喻。 2001年大地震后,布喀达坂附近的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设想的登山路线不复存在,随着余震不断和冰川基岩的疏松脆弱,山体垮塌、雪崩时有发生,而这些正是登山者的大忌。国内的登山团队,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的,都纷纷打消了征服布喀达坂的念头,毕竟匹夫之勇的莽撞只会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到目前為止,布喀达坂只有少数地质勘探人员进入,但他们攀登的距离很短,一般刚上到雪线就立即折返。2006年,由国内很多机构组成的联合科考队浩浩荡荡开往布喀达坂,历经千难万险,他们于当年11月初抵达布喀达坂脚下的河谷地区,安营扎寨后便开始了科考活动——这是昆仑山大地震后人们对布喀达坂的首次科学踏勘,当地的气候、地形资料被搜集更新,相信这些资料能为以后攀登布喀达坂提供帮助。 最后的猎人向导 2006年,当时的布喀达坂联合科考队就探访到了依然健在的狩猎人——肉孜·吐尔逊老人,肉孜老人应邀作为向导参加了那次考查,为科考队提供了许多准确信息。事后,当一些登山爱好者慕名而来,也想请老人出山时,却在一年后的2007年,传来肉孜·吐尔逊逝世的消息。 “活地图”的离去无疑给登山者们当头泼了盆冷水,热情瞬间冷却了下来。时至今日,国内登山界都还没有攀登布喀达坂的计划传出,布喀达坂必将长久地沉寂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