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兴趣为写作插上翅膀 |
范文 | 写作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充满想象、充满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学会感知美、审视美、创造美。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重写作技巧、轻写作内容,重理论讲解、轻实践引导,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感知,学生的兴趣未能激发,生活积累、知识积累、情感积累未能调动,思维未能激活。因而我们读到的学生作文往往是“只有文字,没有思想;只有呻吟,没有情感;只有虚假,没有真诚”。其实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篇篇静态的习作上,而是要致力于捕捉和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从而抒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才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才有作文的潜力。一旦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有了对作文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文时就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兴趣的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多读书、勤积累,做好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学生写作上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写,常常听到有学生发牢骚 ,我们的生活有多单调,由家到学校,有什么东西可写。其实并非是如此,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生活,只要活着,就有生活。三岁的孩子有三岁孩子的生活,他们会津津有味地向老师讲述家里的事,会向父母讲幼儿园的趣事。同样,初中学生尽管接触生活的面并不是很广,但他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的见闻,也是生活,只不过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无法打开思路,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出来有一定的难度。要做好这个转变,唯有引导学生多读书,勤积累。丰富笔头先丰富脑袋,“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对学生来说,能使他们获得思想,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当学生的读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写作所需的材料就会汩汩流淌不竭。 在过去的一年中,笔者让学生每天坚持阅读,每天写读书笔记,每个月进行一次读书沙龙。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后,平时又注重了感悟,所以让学生写日记,不再像过去那样叫苦连天,能把生活中的事写下来。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在他的《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说,提高写作能力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对读物达到迷恋的程度。这个观点其实和我们古人所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相同的。 二、为学生铺设表达的平台,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冲动 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往往因为对所叙之事,所议之处不够熟悉或未能有真切的感受,因而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事实的表象上,过多纠缠于客观事实的判断,而不深入到事物的内核与人的心灵深处,而且日积月累学生会越来越讨厌写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对写作观念重新认识:写作不是为了再现,而是为了把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从而抵达到一个又一个心灵的世界。一个学生的写作其实应该是他在人生过程中所受到的刺激,他的读书所感,他内心里最迫切要说的东西,这些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教师就要为学生铺设表达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冲动。 为学生铺设表达的平台,首先教师在每次布置作文时要精心命题。于漪老师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命题时必须把准学生思想的脉搏,把触角伸进学生的心灵,捕捉他们生活的热点和兴奋点,看他们每天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关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把命题命在他们心里,从而让学生的思想、灵魂受到撞击。比如当今中学生大多数敏感自信,爱思考,爱幻想,时而又有困惑、迷惘,可针对这些情感命题,如《我们这些人》《欲说如今好困惑》。这些命题针对性强,能刺激学生的表达欲。同时教师在命题中千万不要编拟那些容易使学生说空话、套话、假话的题目,所命之题一定要留给学生表达真实思想的空间,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可以说出精彩的话来。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BBS论坛等网络平台,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由创作,使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在网络上写作,不会受“为作文而作”的思想的束缚,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同时网络又具有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在网络上“发表”了自己的文章,一改过去老师是唯一的特殊的读者,同学、家长及社会人员等都有可能在第一时间点击浏览,将会接收到读者的建议、赞美、批评……读者的产生让学生领略到写作是有回报的,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从而激发起写作的兴趣。 三、改革作文评价方式,让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持续保持 学生写作热情的激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进行,可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保持对作文的浓厚兴趣。这就需要改革作文评价标准。过去我们的作文评价是用教材“要求”的一个标准去“套”全班学生的几十篇不同文章,教师是以“法官”的身份在对学生的作文做出评判,我们的作文评语就犹如那毫无情感可言的干巴巴的“判决书”,诸如“中心不明确,思想感情不健康”“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语言基本通顺”等,这种评价方式会让学生觉得劳而无功、无所适从,最终摧毁学生的写作欲望,从而使学生丧失进一步写作的动力。 在实践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首先要改变观念。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以一颗平常之心,平等之心来看,以多一点期待、少一些责备的心来看更适宜。学生的作文有长短,文笔有优劣,但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不要以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而要着眼于学生对生活的真知灼见,看到作文中跳动着的鲜活的思想,年轻的甚至是幼稚的感情,及时地捕捉他们作文中的点滴可取之处,用真诚的态度,由衷的赞叹,恳切的教导,来点燃他们还处于朦胧状态的智能星火,激发其写作的兴趣。 其次是采用多元的评价机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延时评价”,即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教师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行评价打分。亦可采用“自我评价”,即让学生在自读作文后,经过思考,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有时还可提出困惑,及时纠正失误,养成自我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从而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还可采用“学生互评”,学生互评,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同时学生互评是用同龄人的眼光去审视作文,能够在评议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吸收他人的长处,也能养成珍惜和尊重别人劳动的品质和习惯。作文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多元化的,但教师要记住的是作文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作文的好坏,而是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写出更好的文章。 除以上三个方面外,还有许多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教师下水作文,既能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起到“现身说法”的效应,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教师尽情交流的快乐;又比如教师可以在每次作文训练之后,和学生共同挑选一些佳作,编辑作文专刊,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教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犹如给学生一对“翅膀”,能让学生在写作的天空中自由地、尽情地飞翔。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丁卫军.作文教学:给每个孩子一部人生[J].语文教学通讯,2008,(11). [3]黄厚江.作文评价的标准及其实施办法[J].语文教学通讯,2008,(10). (周雪琴 浙江省绍兴市袍江中学31207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