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
范文 | 二十一世纪是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碰撞与磨合的时代,多媒体教学正以其势不可挡的力量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的堤岸,为语文教学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提供了很好的突围途径。它凭借自身声图并茂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完善语文课堂的整体结构;培养主动探究意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正日益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宠儿,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不竭的活力。 但这并不意味只要运用多媒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犹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恰到好处的运用能够为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不当却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因为盲目无原则的滥用,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极易走入误区。 (一)预设过强,生硬呆板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预先设计好教学环节,对整个课堂教学步骤做出充分的预想。很多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预设过强,将对课文内容重点难点的分析、板书、问题、答案等相关内容不分巨细一一反映在课件中,环环相扣、繁琐复杂。结果,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不是课件为人所用,而是师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按预设过强的课件上课,教师会只把注意放在怎样费尽心思一步步将学生引向自己预先设计的环节。学生在课堂中常常会随机生成与教师预先设计的答案有差异甚至有冲突但很有创意、很有价值的答案,而这往往是一堂课中最能体现教学成果的亮点所在。由于教师很难当堂对课件进行灵活修改,在两难选择中,只好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沿着自己预设好的 “标准”答案一路点击下去,这样势必会压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扼杀学生的探讨意识和创造性。这种预设过强的多媒体教学也不再是能为锦增色之花,反而遗憾地成为了戴在师生项上的难以挣脱的枷锁。 (二)内容庞杂,臃肿不堪 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荷塘月色》新课程示范课。执教教师觉得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于是追新求异地利用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做了大量穿插。先是音乐响起,然后放了一段关于朱自清的文化纪录片;接下来播放名家美读示范;配合文中景物描写的内容运用大量图片渲染课文意境,每读一句就是一张甚至几张图片,然后若干张图片串起来,就算完成了对这篇名作的教学。 这样 “过于多媒体化”的课堂,戕害了学生语言感觉、文学兴趣与审美能力。这大量的或贴近或脱离文本的剥夺了学生想象空间和感悟空间的课件内容,的确是挑起了学生的兴趣,然而,作用也仅在于此而已。因穿插内容过于庞杂,多媒体由辅助完成教学目标的配角摇身一变篡权为完全占据课堂舞台的主角,遮掩了教学目标,降低了课堂实效。 (三)用不择时,荒芜主线 多媒体教学能将新鲜的素材引入课堂,结合教学目标在课堂需要时适时穿插,会及时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等作用。但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情境适时使用。 一位教师在《智取生辰纲》的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听课状态不佳,甚至出现了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课堂气氛非常沉闷。于是该教师“灵机一动”,想到了之前下载的《水浒传》片段和《好汉歌》,生硬的中断了教学主线,让大家跟唱《好汉歌》,欣赏起影片片段来。 结果如执教老师所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氛围也霎时间开了锅一样活跃了起来。然而,笔者不禁要问:这样的多媒体运用是成功有效的吗?与教学目标、文本内容有何关系?及时关注课堂动态,并为此做出积极的努力,这位教师运用多媒体的动机无可非议。问题是,运用的时机不当。如果将该环节设置在开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时,可能会收到理想效果。但在前后毫无关联的情况下,仅仅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而生硬地中断教学主线、背离教学目标乱用滥用,不仅不能有效辅助达成教学目标,反而使学生被教师这一突如其来的教学设计弄得云里雾里,与文本的距离越走越远。 上述多媒体教学的误用,不仅收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反而容易打乱课堂教学节奏、中断课堂教学主线、模糊课堂教学目标,最终反客为主、弄巧成拙。所以,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时也要考虑到它的有效运用原则。 (一) 服务教学目的,锦上添花 多媒体和其他教学手段一样,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它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不能盲目随意地运用,必须遵循一定的目的性。运用多媒体穿插的内容,应取决于是否有助于学生读懂文本,促进师生对话,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只有遵循目的性原则,穿插内容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旁敲侧击、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丰富教学内容,繁简相宜 多媒体的运用贵在恰到好处。教师应该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服从于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吻合课堂的内在节律,符合课堂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运用多媒体进行繁简适宜的穿插。增一分则太多,减一分则太少,这样的运用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依据教学目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紧扣知识点选取繁简适宜的穿插内容;紧扣能力点,从课文中寻求训练学生某种能力的最佳点,从不同角度进行穿插;紧扣疑难点,备课过程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度穿插。 (三)把握教学节奏,适时运用 在需要的时机有的放矢地运用多媒体,才能起到妙语生花、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如下时机进行巧妙穿插:一、先声夺人,用于新课导入处。谢榛《四溟诗话》中有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教师如果能在新课导入时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把一些高效的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无疑会先声夺人,使课堂顿添色彩。二、丰满细节,用于文本空白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抓住教材中的空白处运用多媒体穿插适量内容,不仅能丰满空白处的细节,挖掘出潜在的价值,而且能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三、震撼心灵,用于课堂高潮处。课堂教学高潮是把学生情感推向顶点的关键处,恰到好处运用多媒体能为学生的情感升华做好相应的铺垫。 苏联教学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在语文课堂实际教学中适量、适时地使用多媒体,才能充分显现出多媒体时空变换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景色物体的色彩美、师生互动的和谐美,充分展现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开放高效的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焕发光彩照人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邓雪强.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穿插艺术[D].【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2]周玮.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自制和使用[J].中小学电教,2002,(2). [3]陈乃立.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之我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3). [4]余映潮.穿插引进——教学设计的基本手法之四[J].中学语文,2006,(7). [5]胡志林.节上生枝 姿态横生——例谈文章的分杈之笔[J].语文天地,2005,(24). (刘红丽 浙江省衢州二中324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