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闺妇形象探析
范文

    中国是诗歌大国,学会鉴赏诗歌、传承优秀诗艺文化,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提到要把握诗歌中的形象。理解和分析诗中的形象是鉴赏诗歌的要点之一,而诗歌鉴赏也应该从感知文学形象开始。中国古诗中闺妇的形象常常作为诗中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一些闺怨诗中,而古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早已远离我们的时代,鉴赏成为难点。例如,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就涉及到温庭筠《梦江南》的鉴赏问题。《梦江南》中的女子就是一位典型的孤独寂寞而又自哀自怜的闺妇。闺怨诗教学中,要以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闺妇的类型,正确分析闺妇形象。

    一、闺妇的类型

    教材中有许多怨妇的形象。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女性是一个典型的商妇。《氓》中的是一位弃妇。王昌龄《闺怨》中的是一个典型的宦妇。

    思妇在诗歌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要高一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了思妇的离愁别绪。同样的人物形象还出现在晏殊《蝶恋花》中。还有一些思妇能袒露自己的心声,写出最真实的人性,譬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二、闺妇形象分析

    (一)戏说风情

    1.驱遣想象

    诗歌作品的艺术美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给我们留下的深广的、多层的审美空间之中。教师如果想让学生深入到这多维的空间,让学生领悟艺术美的审美层面,就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从而展开丰富的想象。这里提到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和扩展想象。

    再造想象指再现作品中的生活图景、艺术形象的一种想象。学习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时就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自己的话来描绘:思妇辗转反侧,对镜伤怀,愁肠百转,纵使卷帘拂月,也难遣心中的相思之结,只有祈求上天的那轮明月,寄去自己的思念和深情,亦或幻想自己化作高飞的鸿雁和善游的鱼龙。这样的情景再现,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对解读思妇的形象很有帮助。

    扩展想象是根据作者创作的一种画面,加以扩展、补充的想象。诗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常常留有空白,这就要求我们凭借生活经验、审美情趣去填补这些空白,从而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其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商人的无情和女子的挽留,但是一个“重”字,一个“轻”字,可以引发很多想象:商人只看重利益,哪里在乎别离,上个月又出门去做生意了。出发前可怜的女主人公泪流满面、苦苦哀求,诉说着初见时的恩爱,只为琴瑟和谐、家庭美满。可是商人哪懂艺术和情感,毅然决然抛下女主人公,让她留守空船。这样去扩展,女主人公的深情与孤独就能够深深印在读者的脑海里。

    文学作品一般都是以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所以学生在阅读中首先要以作品提供的形象为依据,通过自己形象思维活动,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展和再创造。作为教师而言,必须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想象力更丰富,思维更活跃,从而更有效地去引导学生思考。

    2.抉微发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解读一些含蓄而又精深微妙的言辞,发掘出隐含在语言中的深义。譬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个叠字,十四个字没有一个“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寻寻觅觅”是主人公的动作,她也许在寻找往日的欢愉,但找到的却是“冷冷清清”的景象,心中只剩“凄凄惨惨戚戚”。叠字的艺术手法不仅能够带给读者不绝如缕的音韵效果,也为整首词奠定了哀愁的感情基调,此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奢望着往日的、思念着亲人的、孤独的女子。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画面选取了三种景物,其中“菊”、“愁”、“泣”三个关键字特别重要。“菊”字露出几分秋意,而秋天在古典诗词中往往意味着感伤和忧郁,浸透着离情别绪。此时的菊花被轻烟笼罩,似乎也含着忧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像在不停哭泣,因此“泣”可谓用得“触目惊心”。在这样一个凄清的环境下,更能令人深刻地感受到女主人公那不可排解的思念之情。

    所以,好的语言文字对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探寻真情

    1.了解历史

    跟学生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一来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来对鉴赏闺妇形象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汉代董仲舒按照孔孟的大道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三纲中“夫为妻纲”就决定了女子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汉代班昭《女诫》中提及:“男有再娶之意,女无再适之文。”这些思想一直影响到后世。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一定的提高,但受到“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妇女仍然不能摆脱被束缚被压迫的命运。到了宋代,社会又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氏遗书》:“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2.知人论世

    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文辞也。”当代著名诗人赵缺《无咎诗三百序》中说:“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也就是说每一个作品,都是诗人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的产物,所以为了更好地鉴赏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思想进行研究。譬如在学习李清照《声声慢》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主人公的身世进行分析。如果不了解她所遭受的变故,就无法看到一位心力交瘁、孤苦难耐的闺妇。

    三、教学思考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的同时,也要善于运用发散思维,选择新的角度和方法。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纵向比较来分析闺妇的不同形象。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常常会涉及到“酒”,但是不同时期的“酒”带有不同的味道。《如梦令》中的画面生机勃勃,非常有情趣,那时的酒是甘甜的,待在闺中人也是青春活泼的。《醉花阴》中的酒就充满了浓浓的相思味道。而最难喝的酒还是在《声声慢》中淡然无味的酒,这时李清照独坐闺中,人比那黄花还要脆弱。学生通过品味不同时期的酒才看到了不同面貌的闺中女子。这对于理解闺妇形象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总之,分析闺妇形象的方法贵在灵活,要不拘一格。

    参考文献:

    [1]李建邡.语文教学论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

    [2]曹培根.古典诗歌鉴赏和教学的立论与方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

    [3]钱建江.语文:另一种表达[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4]张晓芳.《古诗十九首》思妇诗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

    [5]霍珍.浅析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J].社会视窗,2009,(6下).

    (姚致远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2155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