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打造交互合作的对话式阅读教学课堂 |
范文 | 现如今,语文课堂中的对话式阅读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传统“灌输式”阅读教学手段的盛行,教学仅仅是流于形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忽略实际的教学效果,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一直在原地踏步。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创新开展对话式的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妙导入,大胆创新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需要巧妙地将学生带入课堂的重点教学内容中,同时将所渗透的思想主题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因此,课堂导入在语文课堂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营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文章的知识背景,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 在教学鲁迅的《祝福》一课时,为了改变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笔者首先设置了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描述自己脑海中春天的印象,很多学生表示:“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代表着温暖与希望。”这时再告诉学生:”但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春天却与我们印象中的春天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提问设置巧妙地导入《祝福》的文本教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春天所发生的情节,将其与文章的思想情感做出对比,祥林嫂的春天在对比之下显得非常凄凉,春天对她来说并不代表着希望,反而充斥着悲哀和痛苦,这样的描写方式暗示了祥林嫂的命运以悲剧作为收尾。 通过这样的创造性导入,巧妙地形成对比反差,具有思想冲击性,这样的对话式阅读教学设置也使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与透彻,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与发展,深入探究文本的精髓也使学生对教学重点把握得更加到位。 二、小组合作,探究文本 新课程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对文本进行高效对话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也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师生间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是彰显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这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文本的高效探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教学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时,首先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在仔细阅读此诗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本词的创作背景,在了解背景之后也加深了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感悟。然后笔者依旧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本首词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以及主题内容。在经过一番交流讨论后,要求每组派出代表为大家做出分析以及提出各自小组的问题,最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回归文本,仔细研读,鼓励大家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各组各抒己见,因此各组的观点必定各有不同,此时,作为教师应当大胆表扬,肯定课堂发言内容的多元性。个别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这时作为教师应当适时点拨,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思考,自己去探求文本内涵,给学生一个锻炼与提升自己的平台。 小组合作的课堂形式,鼓励了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掌握程度,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主动深入文本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文本意蕴的动机,并且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语文素养的积淀,以及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反复品味,深层阅读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对话式阅读活动,反复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由于课文蕴含的信息量与知识点非常的丰富,因此如果只读一两遍课文,对课文也只是笼统地理解把握。如果想要掌握文章的重难点,需要通过反复阅读对文章进行透彻地理解。正如古语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文字风格,摸清文章的结构脉络,掌握文章的主题情感,更能使学生加入自己的情感进行体验,提升学生的情商与共情心理。 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一文时,鉴于这篇诗词辞藻丰富,意境优美,因此反复品读文章,带领学生进行深层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笔者首先为学生做出了朗读示范,然后要求学生充满感情地进行练习朗诵。在进行几分钟的练习之后,笔者询问学生有没有主动为大家示范朗读的,一开始大家并不是十分愿意,在笔者的多次鼓励下,有两名学生自告奮勇,为大家做出了出色的示范。这样的反复阅读,带领学生走进了作者创设的情境,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感同身受作者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这样的反复阅读,也表现了诗词由浅至深的理解过程。 通过这样的反复品味,深层阅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并体悟作者的情感,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现自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也体现了对话式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成果。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至关重要,推崇对话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彰显了师生间、生生间视野的融合交汇、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规范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真正地投入于文本的阅读之中,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程小环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二高级中学 125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