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议语文教学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范文

    孙万贤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课堂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将师生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过程视为一种简单的认知过程,课堂教学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远。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应用祖国语言文字和创新精神有着独特的优势。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对教材挖掘不深,教学方法陈旧,虽然使用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根本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探究空间,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因此,我们应深度剖析语文创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语文创新教育的出路,让课堂这个本来最具生命力的地方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纵观如今一些时髦、创新的公开课,不少教师特别重视对语文教材人文精神的挖掘,舍得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篇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教育,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却一笔带过,课堂教学虽形式变化多端、热热闹闹,却听不到学生入情入理的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课文关键字眼的深度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学生对文本的独到分析见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因此,我们在突出人文性的同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语文学科的工具性。1.语文是思维的工具。知识是进行思维的依据和源泉,人们只有语言能力增强,思维才能变得清晰、严密、准确。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像蜜蜂酿蜜一样,广泛地博采、提炼,获取知识,并以这些知识为依托,提高学生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语文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能表情达意,是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交流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毋庸置疑,语文课教学要更加突出它的工具性,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沟通交流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使语文充满着智慧的交流,表现着个性的张扬,踊跃着灵性的互动,流淌着师生间真情的表白,以彰显语文课堂教学善于沟通、乐于表达的独特魅力。3.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工具。学生看的书多,不仅认识的字多,造句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理解段落大意的能力、分析文章的能力就会强一些,学习其他课程就会很轻松。

    二、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但不能泛化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总是设计出各种学习提纲,学生忙于问题的讨论,活动材料的整理,总结交流变成“一家之言”,泛泛而谈,没有深度、广度。细细思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探究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性,随意性大,片面追求活动形式,却丢弃了回归文本的听说读写训练。

    我们积极倡导将过去那种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并不是说语文教学可以淡化或者干脆就舍弃文本、舍弃品词读句和情感体验。因此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更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做到“收放自如”,讲求实效。除此以外合作交流时还应考虑语文课程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呵护他们瞬间思维的灵光,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

    三、倡导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但不能华而不实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的现象,教师整节课都在按课前预定的程序忙于鼠标与键盘之间,师生间缺少有效交流,学生丧失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些多媒体课件背景过于花俏或引入不当,转移了学生注意力,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有些完全可以靠板书或口头讲授的知识也使用多媒体,甚至有些必须由教师示范朗读才能入情入理的片段也全部由多媒体录音代替,这种只追求形式,忘却教学效果的做法远离了信息技术的初衷。

    在制作语文课件时,图形图像资料的应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适可而止的原则。在教学时,我们要灵活地把现代教育技术所拥有的独特动画效果,如动画模拟、录像拍照、背景拟音、图文串联等同电子白板的拉幕、探照灯、移动、擦除、即时批注、放大缩小等,常用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便在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具有独特韵味的句、段时更好地调动学生思维,使他们对作品中所描述的意境形成多角度、丰富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如教学《绿》这一课,品读、感悟、体验西湖的绿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突破,笔者采用古诗怡情、录像激情、配乐传情以及品讀到深奥处停顿释疑的方法,使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感知、体会西湖“绿”的特点,令人心驰神往。

    四、倡导形式多样的对话交流,但不能远离文本

    目前语文对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封闭式问题过多,问题思维水平低;二是问题多是预设的,缺乏生成性。对话教学是生本、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进行多向交流、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2]。因此,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在对话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1.在理解中对话。比如《荷花淀》中水生嫂对水生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读者如果揣摩其中的语气语调,那是意味无穷的。到底是平缓的,还是埋怨的,还是说反话?前句与后句的语气是否一样呢?因此,阅读过程最首要的是让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收集处理信息,建构意义。2.在矛盾中对话。语文对话课要上出语文味,学生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沉浸在文本之中,在充分阅读文本与文本展开充分对话的前提下,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带着质疑大胆言说,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标准(201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田祥鸿.初中语文“对话教学”初探[J].教育文汇,2013,(0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