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注情境教学,彰显语文魅力
范文

    卢慧芳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文本创设典型场景,有效激发学生情绪,将情感和认知活动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围绕文本结合实际,引入或创设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此激发学生态度意识和情感体验,引导其深入文本透彻理解,在不断的创造性思考中,实现自身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智力多元开发的目的。

    一、画图——创设直观之境,丰富感性认知

    “画显诗章,诗显画神”,古人题诗作词大多诗画结合,两者相映成趣。可见,语文和图画的联系由来已久。抓住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可画图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认知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在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同时激发其问题探索的兴趣,主动参与探究,丰富自身感性认知,达到预期的理解目标。

    在教学《游褒禅山记》一课时,学生对于其中描述地理位置的词不太理解,像“东五里”、“华山之阳”等,给其整体认知造成了困难。对此,我联想到“地图”,尝试借助画图解决这一难题,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直观感受地理分布。首先,我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将褒禅山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用图画表示出来。然后,开展小组交流,互相演示,及时纠错。最后,进行“大王来巡山”活动,邀请一位学生担任导游,将自己的图画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带领大家进入褒禅山,一览其名胜之景。这样一来,便轻松解决了理解难题,借助情境学生不仅整体把握文本,透彻理解,还体会到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激发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除了古诗词,借助画图创设情境还可运用于小说教学,具体化呈现小说情境,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解短篇小说《促织》时,我就巧妙引入数学中的坐标轴,充分运用其中的纵轴、横轴反映人物和事件。具体运用时,笔者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划出重要内容,然后引导其在横轴上标注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以及结局,纵轴则反映成名后的心情,以此直观呈现事件发展的过程和心理变化,突出小说一波三折的特点,帮助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二、音乐——创设想象之境,加强情感体验

    自古以来,文学就与音乐相伴而生,彼此点缀,文学能给音乐增添韵味和内涵,反之音乐能给文学提供意境和美感。鉴于这一点,就可在诗歌教学中引入音乐,创设相关的内容情境,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导其融入其中,深入体会,充分感知文本意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在教学《琵琶行》一文时,考虑到诗歌旋律、节奏以及情感特点明显,其中委婉连绵的旋律充满表现了琵琶女感情悱恻、境遇沧桑的形象。为了帮助学生充分领悟,笔者在深入探究前引入同名曲《琵琶行》,为学生创设压抑悲怆的氛围,让其身临其境,深刻体会琵琶女内心的感受。一遍过后,学生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受到感染变得有些低沉,显然这是情境发挥了作用。这时,笔者趁热打铁,进入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诗歌情感的发展变换节奏进行创意朗读,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大多数学生对“循声暗问弹者谁……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一段比较感兴趣,笔者就其多次练习后,给其配上伴奏,进行诗意朗读。教学末,学生对于琵琶女形象的特点已经准确把握,能够感同身受,这时我就鼓励全班朗读,挑选一名学生担任总指挥,根据播放音乐的轻重缓急和文本内容的起伏打节拍,带领大家深情朗读。像在朗读“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时,就应该比较舒缓,语气较为平稳;而在朗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时就应该有力、急速,以此彰显故事发展的跌宕起伏。创意朗读过后,学生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不仅发泄了心中愤懑的情感,对于文本的体验、把握也更加到位。

    可见,借助音乐创设情境,不僅能营造氛围,渲染意境,唤醒学生情感体验,还能激发语感,在创意的朗读中训练提升,以此促进思维、想象的融合,在深化自身理解的同时丰富情感体验。

    三、游戏——创设推理之情境,增添课堂趣味

    根据新课标精神,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科学引导,更要注重与学生的日常互动,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为深入的教学活动奠定情感基础。对此,我会在文本教学中适当引入游戏,为其搭建文本情境,边学边玩,劳逸结合,让教学事半功倍。

    在教学《祝福》第二课时,笔者根据文本特点设计了一个“杀人”游戏,围绕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开,让学生体会推理过程,与此同时深化文本理解。具体开展时,我先将学生带到心理活动室,根据不同的人物角色分组:祥林嫂、四叔、四婶、我、柳妈以及旁人,让其围坐,便于讨论。然后,由我担任“法官”,宣布祥林嫂的死亡信息,组织众人猜测“谁是杀死祥林嫂的真凶?”这个问题一出,随即点燃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他们开始自发交流。五分钟后,我借祥林嫂的“临终遗言”开启讨论,让其先猜测凶手,然后自主辩解。这一过程,所涉及的辩解都要源自文本,不可随意猜想,学生可以个性化思考,但所说内容都有据可依。一番讨论交流后,我宣布答案,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杀”死祥林嫂的真凶及其死因。

    由此,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就能深入文挖掘分析,不仅体会到了语文课堂的趣味,被文学的魅力深深吸引,还对学科有了崭新的认识,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其中,展开积极主动的学习。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