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阅读训练应在“读”中下功夫 |
范文 | 吕秀维 【摘要】文章是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读文章就是凭借书面语言去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阅读教学既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也是提高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多读”是达到理解的重要途径。那么,要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在“读”中下功夫呢?下面,我就以指导学生阅读《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为例,浅析自己的几点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关键词】小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初读全文,了解内容 《语文教学法》指出:“教师不能单纯地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就以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着手列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通读全文。使初读课文,一入手就有目的,一结束就有收获。我常出示的问题有:“课文是写人的,还是写事或写景状物的?写人的,主要人物是谁?用什么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写事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各自然段有什么联系?”等了解课文概况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有利于抓住课文内容。我在指导学生学习《一夜的工作》一文时,我就让学生带着“课文主要写谁?用什么事件表现人物品质?”这两个问题去初读课文。读完课文,学生就能得知:课文主要写周总理,用审阅稿件的事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二、再读全文,了解中心 在学生初读全文,领会内容大意后,我就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带着问题再读。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文时,我先提出:“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一中心句来写的?”然后,我要求学生用默读的方法,边读边思考,并从文中找出来,再要求学生举手发言。这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准确找出“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句话。也有少数学生找到“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一句话。此时,我不轻易下结论,而是先让大家齐读这两句话,再引导学生议论比较,看哪一句更能反映本文的中心思想。通过这样“读、找、议、比”的教学过程,学生既抓住了课文内容,又了解了课文中心,也对课文获得了整体性的感知。这样以找中心句统篇的方法,既激发了学生再读课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默读的能力。 三、细读段落,理清思路 为了让学生能较准确地给课文划分段落,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我经常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细读段落中思考。如《一夜的工作》一文,我提出了“周总理在夜里工作,作者为什么会亲眼看到呢?作者看到周总理这一夜是怎样工作的?作者在回来路上有什么感受?”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细读课文,在细读中思索、理解。然后要求学生举手发言。这时,我发现学生对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回答得较正确,而第二个问题,有的学生回答得不够完整。有的学生还提出疑问,认为总理吃点心与工作没关系。由于学生一时不明白作者的思路,不懂作者用衬托对比这一写作手法。我就根据课题以及全文内容,以谈话的方式,按作者的思路依次板书如下: 这样学生就不难理清作者的思路,准确地给课文划分段落。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既懂得要划准段落,先要理清作者的思路,也大大克服了学生在分段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精读片断,理解词句 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课文的中心思想,在行文布局中,总要把表达浓郁思想感情在遣词造句上作精心的安排。因此,我们必须胸有成竹地选准精读的片断,加深理解词句。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主要围绕“劳苦”和“简朴”这两个重点词来表达全文的中心。如何理解这两个词?我先让学生找出“劳苦”的近义词“劳累”,“简朴”的近义词“朴素”帮助理解。再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如找出含有“看”意思的词“审阅”“浏览”,接着问学生:“他是怎样审阅的?为什么说不是普通的浏览?”并让学生找出具体的句子精读,进行细细推敲理解,体会总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接着往下问:“哪一句是表现总理工作量大的句子?”让学生找出有关句子。抓住“一叠一尺来高的文件。”这一句来理解。最后设计序列填空:总理每晚要批(一尺来高)的文件;他一句一句地(审阅),(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还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他一直工作到公鸡喔喔地(叫明)了。指名学生填空,再齐读,这样综合归并,以突出工作“劳苦”这一中心词。接着启发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是怎样突出“简朴”这一中心词的。引导学生从“陈设”与“食物”这两方面来理解,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地读懂课文,老师再给予点拨小结。 从指导学生精读的过程,使学生懂得必须选准精读的片断,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指导,学生既学得实,又学得活,而且教学效果也能达到事半功倍。 五、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能唤起学生与作者感情的共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教给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的方法。如《一夜的工作》一文,虽然语言朴实,可作者却抒发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何读出这一情感呢?我先引导学生定准舒缓、赞叹这一基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之感,宛如看到总理那日日夜夜忙碌工作的情景。再指导学生随着事情的发展而读出不同语气。当指导学生读总理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时,我先范读,读出“平淡”与“亲切”两种不同的语气。再让学生辨析、比较、体会。并要求学生讲出要读出亲切语气的理由。以突出总理关心别人,平易近人的形象。当指导学生读总理怎样审稿时,要注意停顿,重点词要读出重音,做到字、词落地有声。使学生如见其人的感觉。在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时,我提醒学生语调要高,要读出赞叹、自豪、激动的语气,特别注意读出中心句的强烈感情。我先范读,再让学生自己反复吟诵、品味,使学生仿佛看到周总理每个夜晚都是这样认真工作的情景。体会出总理工作的劳苦,表达出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之情。 在指导学生读出不同语气的同时,还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初步指导学生正确运用重音与轻声的技巧,注意层次之间,句段之间以及长句之内的停顿与间歇。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吸收、内化语言意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通过以上初读、再读、细读、精读、有感情读等几个过程的指导,既加强了读的训练,也使我深深体会到:让学生掌握怎样读书的方法,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而且也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叶圣陶先生说过:“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伟。”因此,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从“读”中下功夫,加强指导读法。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课,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編辑:郭恒)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