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点亮爱的心灯 |
范文 | 李夕鹏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结合文本,根据生本的特点,爱比自己弱小的,花香在身边;爱比自己强大的,给比拿愉快。在教育中实现人性的光辉与语文教学两相圆融,让爱永在孩子心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的教育;策略举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结合文本,根据生本的特点,教师要用自己的爱感动学生,要通过文本让学生理解爱,爱自己,更要爱别人,要求别人给予爱,但更要学会奉献爱,正如爱德门所说:“爱如果为利己而爱,这个爱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欲。”真爱如太阳,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爱是生命的火焰,点亮爱的心灯,没有它,一切就会变成黑夜。 一、爱比自己弱小的,花香在身边 莎士比亚说:“人生如花,而爱便是花的蜜。”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阶段,在小学生教学过程中贯穿以传统美德以及社会公德的教育,以教师的循循善诱为主,随着教学阶段的循序渐进而延展。小学课堂对小学生情操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小学生感悟爱的能力,对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小学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入情的诵读中,深入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在情感体验中受到美的熏陶,通过文本渗透自然地进行爱的教育。 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片断: 1.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回答:“我”是谁?“弱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2.出示“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读了这一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觉到了花儿娇嫩美丽;生2:我感受到花儿颜色鲜艳,惹人喜爱;生3:我感受到了花中的香味。 师: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出示:“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师:读了这一句,你感到花儿怎样啦? 生1:从“滂沱”我感到了雨大,从“低垂”感到花儿无助;生2:我感到花儿需要保护。 师:假如你就在这朵弱小的野蔷薇的旁边,你想说点做点什么呢? 4.萨沙在大雨中把自己身上的雨衣盖在蔷薇花上,想象被萨沙保护过的蔷薇花怎么样了?它们在风中摇晃着小脑袋,仿佛在说些什么?萨沙看着这一切,会怎么想? 5.萨沙为什么会这样做? 生1:妈妈说:“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生2:爸爸的行为影响了孩子。 6.“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1:妈妈眼中萨沙是弱小的,萨沙眼中蔷薇花更弱小;生2:萨沙有爱心,有自信。 7.面对这一家子,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请你写一段话,然后全班交流。 8.平时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照顾你的?你想到过照顾别人吗?是怎样照顾别人的? 在这个案例中,萨沙将亲人的爱传承到花草,爱比自己弱小的,花香在身边,爱出了温馨,也爱出了自信。然后教者荡开一笔,联系实际,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所有的积淀在此倾吐,将所有的体会予以表达,将爱的心灯点亮 。 二、爱比自己强大的,给比拿愉快 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愉快。”在我们的生活中,啃老族比比皆是,父母爱孩子几乎不用引导,因为那是“老母鸡也会的事情。”但试着分析一下,真正让一个像小学生去爱自己父母,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又有几个人呢?更不用说,用自己所能去爱比自己强大的血缘关系以外的人了。然而,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融入这个社会,学会博爱,学会奉献,这种精神,这种爱的奉献教育一定要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这样的爱,爱得才有“品味”。语文是一个人文性的学科,对爱的教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法片断: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这篇课文讲了几件事? (栽花、赏花、写信) 2.出示课件,儿子种这些花容易吗?你从哪里体会出来?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生1:儿子还没有镢头那么高,太小了,种花不易;生2:“顾不上休息”说明爱得充满激情;生3:“各种各样”说明种的品种很多。 3.假如你好久没见到爸爸,你见到最先想做的事是什么? 4.“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 他的心里,一定藏着一个很大的愿望,他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想要对花儿草儿说,就请你大声地替他说出来吧! 5.出示:“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为什么? 6.当你看到“姹紫嫣红”这个词,你还能想到哪些词? 7.此时,高尔基看着这些花,他会想起了什么? 8.“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别人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呀!” “美好的东西”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每次各指什么? 生1:第一个指鲜花;生2: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是像鲜花这些物质的东西,还是一种情感。 9.“给”永远比“拿”愉快……“给”和“拿”是什么意思?文中指的是什么?高尔基希望儿子时时处处想到什么? 做怎样的人? 生1:“给”:给予,文中指“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生2:“拿”:拿取,指向人们索取。 …… 10.读了这封信,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会说些什么呢? 在这个案例中,高尔基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儿子是一个小屁孩,但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表现出来的爱,不亚于一个成年人,凡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这个孩子种下的是鲜花,留下来的奉献。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持,我们一定能引领学生在语文中沐浴爱与自信的光辉,使我们与学生的生命绽放出最美的光彩,使人性的光辉与语文教学两相圆融。 参考文献 [1]薄俊生.让爱的种子生根开花结果[J].小学语文教学,2013(12). [2]肖艳杰.让爱撑起一片蓝天[J].新课程,2011(03).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