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巫溪县大宁河流域气候地域特征
范文

    冯家兄等

    一、 流域气象特征

    大宁河流域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北方冷空气南下因受秦岭、大巴山阻挡,形成了本流域温和湿润的气候,但由于地形起伏大,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呈现出“一山兼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在海拔800m以下的丘陵地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4.4~18.2℃之间;在海拔800~1300m的低山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1.0~14.4℃之间;在海拔1300~2300m的中山地区夏秋较暖,年平均气温在5.0~11.0℃之间;在2300m以上的高寒地区夏凉冬冷,气温大于等于10℃的天数平均每年仅有115d左右。

    据巫溪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9℃,气温年际变化不大,约在1.4℃左右,年内气温变化较大,7、8月份平均气温最高,1月平均气温最低,月较差约21°,极端最高气温41.8℃,极端最低气温-3.3℃。

    大宁河流域西、北部属大巴山暴雨区,东部与鄂西北暴雨中心相邻,雨量充沛,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33mm,河谷地区降水量较少,巫溪县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 mm左右, 1966年年降水量最小仅707.7 mm。

    本流域4~10月为雨季,其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90%,其中7月降水量平均占全年降水量的16%。11月~次年3月为枯季,其中1月降水量最小,平均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

    二、流域径流情况

    (一)地表水资源

    大宁河流域地表水由降水产生,由于流域内灰岩分布广泛,出露面积大、岩溶比较发育,天坑、漏斗、暗河、落水洞、洼地星罗棋布。地表水与地下水互相转换,地表水分水岭与地下水分水岭不完全吻合。大部分地下水以暗河、泉水出露,并汇入大宁河。大宁河地表水资源的估算,是在对本流域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及实测降水量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大宁河流域集水面积4181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27.3m3/s,多年平均水量40.1亿m3。

    (二)地下水资源

    经有关水文地质部门普查,根据其出露岩性和降水补给条件分析,大宁河流域属地下水资源富集区,按平均 30.0万m3/km2框算,全流域地下水总量约为 12.5亿m3。大部分地下水以暗河、泉水出露并汇入大宁河,埋藏较深的地下水数量较少。

    (三)流域径流情况

    大宁河干流各坝址径流系列均由巫溪站径流按面积插补。大宁河支流上各坝址径流系列中,东溪河各坝址根据宁桥站径流按面积、雨量插补。

    (三) 流域洪水

    1.暴雨洪水特性

    大宁河流域西、北部属大巴山暴雨区,东部与鄂西北暴雨中心相邻,雨量充沛,暴雨中心在西北部的建楼、高楼、尖山、红池坝、及柏阳河的塘坊一带。尖山雨量站1963年年降水量达2980.5 mm。短历时暴雨较大,巫溪县气象站实测最大1h降水量为67.5 mm,(1977年8月),建搂雨量站实测最大1d降水量为300.0 mm,(1994年),建楼雨量站实测最大3d降水量为762.0 mm,(1994年)。

    大宁河流域洪水由暴雨产生,4~10月为汛期,较大洪水多发生在5~9月,年最大洪水多出现在7、8两月。

    巫溪历年年最大洪峰流量发生月份见表4。

    (四)流域泥沙情况

    大宁河流域实测泥沙资料较少,下游大昌站在1953年进行过几年的悬移质泥沙测验,中游巫溪站在1997年开始进行泥沙测验。1998年8月西溪河发生山体滑坡。故巫溪站资料系列短,且缺乏代表性。

    大宁河中、上游植被相对较好,人口、耕地相对较少,水土流失不严重(地质灾害除外)。

    根据《四川省水文手册》查算,多年平均悬移质泥沙输沙模数为600t/km2。

    中梁一级电站采用多年平均悬移质泥沙输沙模数为600t/km2。本次规划亦采用多年平均悬移质泥沙输沙模数为600t/km2。各主要坝址悬移质泥沙平均年输沙量见表5。

    一、 流域气象特征

    大宁河流域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北方冷空气南下因受秦岭、大巴山阻挡,形成了本流域温和湿润的气候,但由于地形起伏大,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呈现出“一山兼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在海拔800m以下的丘陵地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4.4~18.2℃之间;在海拔800~1300m的低山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1.0~14.4℃之间;在海拔1300~2300m的中山地区夏秋较暖,年平均气温在5.0~11.0℃之间;在2300m以上的高寒地区夏凉冬冷,气温大于等于10℃的天数平均每年仅有115d左右。

    据巫溪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9℃,气温年际变化不大,约在1.4℃左右,年内气温变化较大,7、8月份平均气温最高,1月平均气温最低,月较差约21°,极端最高气温41.8℃,极端最低气温-3.3℃。

    大宁河流域西、北部属大巴山暴雨区,东部与鄂西北暴雨中心相邻,雨量充沛,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33mm,河谷地区降水量较少,巫溪县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 mm左右, 1966年年降水量最小仅707.7 mm。

    本流域4~10月为雨季,其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90%,其中7月降水量平均占全年降水量的16%。11月~次年3月为枯季,其中1月降水量最小,平均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

    二、流域径流情况

    (一)地表水资源

    大宁河流域地表水由降水产生,由于流域内灰岩分布广泛,出露面积大、岩溶比较发育,天坑、漏斗、暗河、落水洞、洼地星罗棋布。地表水与地下水互相转换,地表水分水岭与地下水分水岭不完全吻合。大部分地下水以暗河、泉水出露,并汇入大宁河。大宁河地表水资源的估算,是在对本流域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及实测降水量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大宁河流域集水面积4181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27.3m3/s,多年平均水量40.1亿m3。

    (二)地下水资源

    经有关水文地质部门普查,根据其出露岩性和降水补给条件分析,大宁河流域属地下水资源富集区,按平均 30.0万m3/km2框算,全流域地下水总量约为 12.5亿m3。大部分地下水以暗河、泉水出露并汇入大宁河,埋藏较深的地下水数量较少。

    (三)流域径流情况

    大宁河干流各坝址径流系列均由巫溪站径流按面积插补。大宁河支流上各坝址径流系列中,东溪河各坝址根据宁桥站径流按面积、雨量插补。

    (三) 流域洪水

    1.暴雨洪水特性

    大宁河流域西、北部属大巴山暴雨区,东部与鄂西北暴雨中心相邻,雨量充沛,暴雨中心在西北部的建楼、高楼、尖山、红池坝、及柏阳河的塘坊一带。尖山雨量站1963年年降水量达2980.5 mm。短历时暴雨较大,巫溪县气象站实测最大1h降水量为67.5 mm,(1977年8月),建搂雨量站实测最大1d降水量为300.0 mm,(1994年),建楼雨量站实测最大3d降水量为762.0 mm,(1994年)。

    大宁河流域洪水由暴雨产生,4~10月为汛期,较大洪水多发生在5~9月,年最大洪水多出现在7、8两月。

    巫溪历年年最大洪峰流量发生月份见表4。

    (四)流域泥沙情况

    大宁河流域实测泥沙资料较少,下游大昌站在1953年进行过几年的悬移质泥沙测验,中游巫溪站在1997年开始进行泥沙测验。1998年8月西溪河发生山体滑坡。故巫溪站资料系列短,且缺乏代表性。

    大宁河中、上游植被相对较好,人口、耕地相对较少,水土流失不严重(地质灾害除外)。

    根据《四川省水文手册》查算,多年平均悬移质泥沙输沙模数为600t/km2。

    中梁一级电站采用多年平均悬移质泥沙输沙模数为600t/km2。本次规划亦采用多年平均悬移质泥沙输沙模数为600t/km2。各主要坝址悬移质泥沙平均年输沙量见表5。

    一、 流域气象特征

    大宁河流域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北方冷空气南下因受秦岭、大巴山阻挡,形成了本流域温和湿润的气候,但由于地形起伏大,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呈现出“一山兼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在海拔800m以下的丘陵地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4.4~18.2℃之间;在海拔800~1300m的低山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1.0~14.4℃之间;在海拔1300~2300m的中山地区夏秋较暖,年平均气温在5.0~11.0℃之间;在2300m以上的高寒地区夏凉冬冷,气温大于等于10℃的天数平均每年仅有115d左右。

    据巫溪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9℃,气温年际变化不大,约在1.4℃左右,年内气温变化较大,7、8月份平均气温最高,1月平均气温最低,月较差约21°,极端最高气温41.8℃,极端最低气温-3.3℃。

    大宁河流域西、北部属大巴山暴雨区,东部与鄂西北暴雨中心相邻,雨量充沛,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33mm,河谷地区降水量较少,巫溪县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 mm左右, 1966年年降水量最小仅707.7 mm。

    本流域4~10月为雨季,其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90%,其中7月降水量平均占全年降水量的16%。11月~次年3月为枯季,其中1月降水量最小,平均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

    二、流域径流情况

    (一)地表水资源

    大宁河流域地表水由降水产生,由于流域内灰岩分布广泛,出露面积大、岩溶比较发育,天坑、漏斗、暗河、落水洞、洼地星罗棋布。地表水与地下水互相转换,地表水分水岭与地下水分水岭不完全吻合。大部分地下水以暗河、泉水出露,并汇入大宁河。大宁河地表水资源的估算,是在对本流域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及实测降水量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大宁河流域集水面积4181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27.3m3/s,多年平均水量40.1亿m3。

    (二)地下水资源

    经有关水文地质部门普查,根据其出露岩性和降水补给条件分析,大宁河流域属地下水资源富集区,按平均 30.0万m3/km2框算,全流域地下水总量约为 12.5亿m3。大部分地下水以暗河、泉水出露并汇入大宁河,埋藏较深的地下水数量较少。

    (三)流域径流情况

    大宁河干流各坝址径流系列均由巫溪站径流按面积插补。大宁河支流上各坝址径流系列中,东溪河各坝址根据宁桥站径流按面积、雨量插补。

    (三) 流域洪水

    1.暴雨洪水特性

    大宁河流域西、北部属大巴山暴雨区,东部与鄂西北暴雨中心相邻,雨量充沛,暴雨中心在西北部的建楼、高楼、尖山、红池坝、及柏阳河的塘坊一带。尖山雨量站1963年年降水量达2980.5 mm。短历时暴雨较大,巫溪县气象站实测最大1h降水量为67.5 mm,(1977年8月),建搂雨量站实测最大1d降水量为300.0 mm,(1994年),建楼雨量站实测最大3d降水量为762.0 mm,(1994年)。

    大宁河流域洪水由暴雨产生,4~10月为汛期,较大洪水多发生在5~9月,年最大洪水多出现在7、8两月。

    巫溪历年年最大洪峰流量发生月份见表4。

    (四)流域泥沙情况

    大宁河流域实测泥沙资料较少,下游大昌站在1953年进行过几年的悬移质泥沙测验,中游巫溪站在1997年开始进行泥沙测验。1998年8月西溪河发生山体滑坡。故巫溪站资料系列短,且缺乏代表性。

    大宁河中、上游植被相对较好,人口、耕地相对较少,水土流失不严重(地质灾害除外)。

    根据《四川省水文手册》查算,多年平均悬移质泥沙输沙模数为600t/km2。

    中梁一级电站采用多年平均悬移质泥沙输沙模数为600t/km2。本次规划亦采用多年平均悬移质泥沙输沙模数为600t/km2。各主要坝址悬移质泥沙平均年输沙量见表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