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范文

    黎艳玲

    【摘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所学校。为充分挖掘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第二小学走出了一条学校个性特点的课程建设之路。本文重点谈谈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认识、基本策略和初步成效。

    【关键词】校本课程建设;基本认识;基本策略;初步成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所学校。尊重差异、放飞个性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近年来,桑植县澧源镇第二小学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走出了一条符合学校个性特点的课程建设之路。

    一、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认识

    (一)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质是办学的特色化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建设,强调由学校发起,根据学校自身制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进行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课程结构,并在学校中加以实施,强调对学校及当地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和保障。

    (二)校本课程建设的立足点是教学的生活化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校本课程建设关注“人”的生活,更多地从挖掘学校自身和周边环境、社区教育等资源出发,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直接接触生活,尽可能地沟通校内校外,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追求目标是师生共同成长

    校本课程建设必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围绕“为学生成才而奠基”的理念,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着眼通过“生活·能力”的相互砥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

    我校刚刚建校30周年,是一所朝气蓬勃的城镇小学,学校一直非常注重校本课程建设,走出了一条“二小”特色之路。

    (一)教育为本,德育为魂

    我校实行班级轮流升旗、值周制,让四至六年级的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升旗的光荣与神圣,担负起全校值周的使命。学校每周一最后一节课为“班队会”。2012年秋季,大队部分批培训中队辅导员和中队干部并提供主题班队会示范课,让每一个中队都熟练掌握主题队会的流程,让每个队员都能成为活动课的主人。我校的主题班队会得到了县教育局的高度赞扬,为许多兄弟学校提供观摩。本期开学,大队部研发校本教材,将17个主题班队会编印成书,分发到各班。

    (二)安全教育,警钟长鸣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我校校园面积仅22公顷,而学生高达3056人,安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我校综治办成立了身心安全教育网络,开展身心安全课题研究,开发了身心安全校本教材,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聘请“青青果教育”来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这样数管齐下,为学生的生命安全撑起一片蓝天。

    (三)挖掘人文元素,构建精神家园

    桑植是土家族、白族聚集之地,又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土作家写了一本《爱我桑植》,详细介绍了桑植的风土人情和秀丽风光,成为每个中小学生一手一册的校本课程。桑植的山水都长歌,桑植是民歌的海洋,是民歌之乡。桑植民歌被编成各种书籍,广泛传唱。土家族歌手向佐绒、白族歌手黄道英、星光大道2012年总冠军刘赛将桑植民歌唱到了中央电视台,宋祖英将《马桑树儿搭灯台》唱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张杰等年轻歌手也来桑植采风。桑植民歌、土家摆手舞、白族仗鼓舞等民间艺术走进全县各中小学,民族文化永驻校园。

    同时,让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挖掘生活中的人文元素,使之更好地内化成为自己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如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考察,开展名为“亲近传统文化”“某某姓氏的由来”“远离毒品,珍惜生命”“我为环保出份力”等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强化,人文元素更加浓厚,精神家园更加多彩。

    (四)凸现学科特点,提高综合素质

    墨香浸润成长,文化放飞心灵。我校狠抓大量阅读,着力打造书香校园,每班的藏书量均不少于三百本。同时,我校语文学科“互文性研究与运用”被列为国家十二五重点课题,老师们大力开发互文性文本,这样以读促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仅2013年,我校在湖南省“续写雷锋日记,传递中华正能量”网络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一人,三等奖两人。在湖南省“我的中国梦”童谣征文活动中,又喜获一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学生习作在《小学生导刊》《小溪流》《张家界日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

    我校建有全县最完善的实验室和电脑室,有力地保证了实验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我校拥有16位音、体、美专职教师,为艺体科目的校本课程研发提供了人力资源。

    (五)整合实践元素,开拓发展空间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林林总总,包罗万象,是学生学习、锻炼、成长的极好天地。生活中,有阳光,也有阴霾,有坦途,也有坎坷。只有让学生投身于社会生活、增长才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生活有用的人。

    学校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展示的机会,成立了慧萃文学社,组建了合唱队、管乐队、舞蹈队、书法班、篮球队、田径队等各种学生社团。我校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工厂,服务社区,缅怀先烈。2013年下学期,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明星闪亮30分”,一批批小明星在成长。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号召学生自己设计班名班徽班歌班训、组名组徽组歌组训,小组成员合作养好自己的组花组草。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初步成效

    校本课程建设使学生人文底蕴、综合能力得到长足进步,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我校教学成绩令人瞩目,抽考、调考成绩稳居桑植小学前列。教师专业能力、科研意识得到迅速提升,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速率。现有市名优教师1名,县名优教师10名,县课改名师18人,被《中国教师报》认定的课改标兵5人。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先红旗大队”“全国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湖南省校园安全先进单位”“湖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

    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正在努力地探索,我们会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走出一条具有二小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之路。我们相信,二小的校本课程建设一定能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不断完善。

    (编辑:龙贤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