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语文通假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 |
范文 | 庞咏梅 【摘要】通假字是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通过一些简化的“错字”通用于有关的同音字词义上,主要通过通假字的字音来分辨其含义。通假字有一个“本体”和一个“通体”。本体是文字原本的含义,通体则是在本体上的一种延伸与变动。通假字的理解不难,只要能够追根溯源找到通假字的本字,结合其字形、字音发散思维,获得知识的迁移联想,那么就能够在本字的获取后直接完成句式的理解,挖掘高中语文的通假字内涵,可同步化地渗透传统文化。古人的言行举止、书文记录中都蕴含着智慧与哲理,只要教师善于发现,便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 【关键词】高中语文;通假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文化由来已久,目前留存的传统文化逐渐与我国的现代文化融合起来,构成了契合时代发展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其中还融合了国际的多元文化。虽然时代在发展,传统文化已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得到了科学的整合,但高中生面对这样多样化的文化形式,反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深。高中语文教师肩负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可借助通假字的分辨渗透文化底蕴,由浅入深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对通假字成因的理解、规律的摸索等,结合素质教育的模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提高文学素养。 一、文言通假字的成因 (一)形多音少 我国的文字在不同的情境意境下,可通过不同的偏旁替换、部首调节来阐述问题,因此其形态多样,但字音却雷同。古代的文人习惯性地利用一些简单的书写形式通用的语言文字,这些“错误”的书写习惯时至今日就造成了通假字。 (二)名人效应 名人效应也是一种传播效应,古代的文人骚客对于词汇的应用有自己的理解,焚书坑儒后也使得部分的字形较为模糊,加之不同地域环境下,人们的文字应用习惯有差异,难以统一化文字的表述模式,多依从名人广为流传的书写形式进行表达,或通过删繁就简的原则去书写,衍生了很多的通假字。 二、高中语文通假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研究 (一)透过通假字的表象挖掘本质内涵 结合通假字的成因,不难摸索到通假字的规律,其大多是字形相似、字音相同的内容,且诸多的通假字都是以简化的形式书写,那么我们就可以顺藤摸瓜,引领学生结合通假字的表象逐步摸索其本质内涵,而后融合到文章中进行宏观的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教学苏教版《陈情表》时,“夙遭闵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指孤独的样子;“常在床蓐”,“蓐”通“褥”,指垫子。从这三个通假字的本音寻找,学生很直接地感受到了李密的艰辛,那么我们将通假字的翻译放到原文来看,李密生活如此艰苦,此时有一次难得的入仕机会,他却为尽孝道而放弃,李密之所以大胆陈词,也是因为晋朝以孝治天下,十分尊崇孝道。虽然金口已开,但李密仍旧可以通过孝义来反驳皇帝下达的任务,以此逐层渗透古代的孝义文化。 (二)举行通假字活动积累文化要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中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求知意识与思维能力,因此搭建通假字的活动平台,让学生通过分享、竞争的模式掌握传统文化,也不失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例如让学生结合已经背诵过的文言文,整理通假字并阐述自己的理解,找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以分组的形式,每组答对加一分,超时答不上来减分,最后统计学生的成绩,学生必然在课后自主地进行通假字的分析,课上展开激烈的角逐,乐此不疲地参与通假字背后的传统文化探究互动。有的小组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通“悌”,蕴含了孝文化,同时还补充该句体现了我国的长幼有别,学生能够层次性地分析问题,通过一个通假字掌握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此时必然激发学生的深化探究欲望,不仅再次回顾文言文的要点内容,夯实了学生的理解,还集思广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实践通假字生活描绘游戏 通假字的传统文化挖掘应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在上述的活动基础上,教师可展开游戏互动,寓教于乐地推进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教师设定知识闯关的内容,问题由简到难,一开始的问题针对性较强,例如“某通假字表述了远离忧患的愿景”,学生脱口而出“离骚”,“离”通“罹”,表示遭遇。而后的问题逐渐变得没有固定答案,如某通假字蕴含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内涵,学生回答各不相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再比如教師可让学生利用通假字描绘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习惯等,学生利用通假字自创文言表述内容,课堂互动热情高涨,学生将通假字学以致用,结合通假字回顾了我国的传统习俗,侧面地感受到语文的文字表述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的通假字翻译后,能够结合字、词、句与整体的文章意境,全方位、多视角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得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自然地接触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建红.“言”而有“文” ?“言”“文”共生——谈《赤壁赋》教学随感[J].新课程学习(中),2015(4). [2]张波.以学定教,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以《孙权劝学》的课堂教学为例[J].语数外学习,2014(6).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