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循环农业模式指导下的农业园规划 |
范文 | 李华++祁洋洋++鲁敏++岳丹 摘要:本文通过循环农业模式将园区的各个产业之间进行能量和物质循环,打造无污染、无废弃物的低碳循环产业园。通过分析循环农业模式和产业链,并以新洲万亩农业产业园规划为案例,分析规划区的现状概况、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规划布局、循环模式等,得出构建循环农业产业园能够同时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 关键词:循环农业、农业产业园、循环模式 循环农业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和策略,是针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方式[1]。循环农业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为基本原理,借助生态经济等技术手段,融合可持续循环经济与产业链延伸理论,将环境质量提升与农业经济增长为目标,是把农业相关的经济活动和农业系统内的资源协调配置有机组织起来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2]。 1. 循环农业模式体系及其产业链构成 循环农业模式体系由农业产业链网络形成,即农业各产业之间形成以物质为纽带的共生耦合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各产业主体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农业产业链的组织方式,即农民与企业、市场之间建立的农工商一体化组织形式,以及同经济实体之间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3]。 产业链是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联系,并根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所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4],一个完整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由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业废弃物无害化产业——种植业组成[4]。通过农业循环体系,使废弃物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提高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新洲万亩蔬菜种植产业园规划案例分析 2.1规划区概况 规划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具体用地范围包括凤凰镇、三店街街道办事处,规划区总面积998公顷,主要沿106国道沿线分布,形成南北长约7.7千米,东西宽约2.6千米的农业种植产业带。 规划区呈平原地势,地形起伏不大,地面高程49~24.2m(黄海高程,下同)。土壤为潮沙土,土层深厚,熟化程度高,宜于农作物生长。目前以种植蔬菜为主,兼种葡萄、苹果、梨等水果。 2.2规划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循环农业理论为指导、以企业为主体,围绕“菜篮子”生产、都市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主要内容,保障武汉市蔬菜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打造循环农业产业链。 2.3规划原则 2.3.1产业化经营 强化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使蔬菜种苗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经营环节等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推进蔬菜产业的安全、优质、高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3.2农业循环模式构建 利用循环经济理论在规划区的山地丘陵地区发展“种—养”循环经济模式,达到节约资源、减废治污、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成果。 2.3.3综合发展、突出特色 规划区以蔬菜生产加工产业链为主导,配套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农产品贸易物流,同时融合智慧乡村建设,农业休闲观光,构建一业为主,多业并存的综合示范发展区。 2.4规划目标 产业园形成沿106国道沿线农业生产发展轴为主线,以蔬菜为主导产业,将园区建设成融生产、生活、生态循环利用、农业科技、产地销售、物流、信息化功能完善、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 2.3规划布局 2.3.1规划结构 园区的规划结构式一轴、两廊、三片区。 一轴:沿106国道沿线形成的蔬菜种植业生产发展轴; 两廊:左廊:以106国道左侧及凤凰镇镇区以北丘陵带构成的生态防护廊;右廊:以举水河右岸及106国道右侧沿线形成的生态防护廊; 三片区:以村庄为界限形成北部片区、中部片区、南部片区等三个片区 2.3.2功能分区 规划结合园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状况,将项目区分为四大功能区:新洲高效设施蔬菜种植区、新洲山地丘陵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区、农业科技研发区、新洲乡村大市场。 (1)新洲高效设施蔬菜种植区 设施蔬菜种植区705公顷,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为快生类、甘蓝类、根茎类、加工菜、佐料菜、水生菜等,其中以快生类蔬菜种植为主。基地种植面积为10578亩,设施大棚面积为7404.6亩(按照基地面积的70%计算),设施蔬菜每亩平均产量按照5800kg计算,基地的设施蔬菜产量为42946吨/年,价格按照3.0元/kg计算, 项目区设施蔬菜可实现总产值12883万元。同时在设施蔬菜种植区内设置以下可供游客体验的项目。 有机蔬菜采摘园:占地面积7公顷,利用规划区的设施大棚种植有机蔬菜、水果供游客采摘,主要种植番茄、黄瓜、茄子、辣椒等蔬菜品种,满足游客蔬菜采摘的需求。 儿童趣味采摘园:占地面积1.4公顷,利用设施大棚进行外立面改造,形成城堡造型设施大棚,种植各种造型奇异的水果蔬菜。设置瓜果蔬菜长廊。同时在园区设置蔬菜雕塑小品,体验农业趣味王国。 农耕文化体验园:占地面积4.9公顷,建筑面积400m2.将农耕器具按照历史时间进行展示,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同时在园区设置踩水车、推石磨、推石碾、摸鱼、捉虾农耕趣味体验活动。 2.3.2新洲山地丘陵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区 丘陵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区198公顷,利用山地丘陵地区种植菌草为项目周边地区畜禽养殖区、项目区内水产养殖业的提供饲料,同时在规划区内建立沼气综合利用中心,处理养殖区产生的粪便、蔬菜种植园的“菜垃圾”,利用粪便产生的“沼渣、沼液”等蔬菜种植提供有机肥料实现产业的循环发展。 水产养殖基地:占地面积60公顷,利用规划区北部现有水域进行水产养殖,采用混养的养殖模式,主要养殖品种有桂鱼、杆鱼、草鱼、边鱼等鱼类。 菌草种植基地:占地面积30公顷,利用规划区北部现有的山地丘陵种植菌草,使植物—菌物—动物三物对资源的利用形成多次循环转化,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三大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实现共赢。 林果种植基地:占地面积72公顷,利用规划区内山地丘陵种植经济林木和水果品种,种植以葡萄、草莓、猕猴桃、桃等为主,满足周边市场的及采摘的需要。 沼气综合利用中心:占地面积4.0公顷。设置沼气综合利用中心处理畜禽的粪便,减少污染,同时可以用产生沼气生产高效有机肥,供设施蔬菜基地使用,形成循环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3.3农业科技研发区 农业科技研发区44公顷,在三店街建设农业科技研发区,满足规划区内农业科技发展的需求,建设专家大院、研发基地、农民培训学校、校企合作研发基地、种苗培育基地等项目,带动企业发展,带动新农村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充分利用主要以湖北省内的科研院校,搭建高层次专家流动平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形成高层次专家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规范性制度和良好机制,更好地服务企业。 2.3.3农新洲乡村大市场 新洲乡村大市场51公顷。在三店街和柳溪村建设新洲乡村大市场,主要有以下项目组成。 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占地面积17.8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进行脱水蔬菜、速冻蔬菜、腌制蔬菜等不同品种的蔬菜深加工,同时还可以进行水产品、畜禽产品等农副产品的加工。 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占地面积2.0公顷,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主要对园区及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农副产品进行安全检测。 中南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占地面积10公顷,主要作为基地乃至中部地区综合性农副产品集散地。市场下设粮油副、干货、蔬菜、家禽、水果、冷冻等多个交易区。 3.产业园区循环模式 3.1沼气综合利用模式 采取“种—养—沼—肥”的循环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模式。设施蔬菜种植,菌草种植为养殖业奠定物质基础;养殖场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同时生产沼渣沼液,开发优质有机肥,用于作物生产。 3.2林下立体种养殖模式 在林下种草就地放养鸡、鸭、鹅,通过饲料供给和粪肥还田等过程使林业与养殖业有机地串联起来,使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 3.3池塘牧渔循环农业模式 池塘边建立鸭棚,在池塘中养鱼,同时利用一定大小的池塘水面围养鸭子。在这个系统中,鱼塘为鸭子提供了天然的生活场所,鸭子可以捕食浮游生物。同时鸭子的粪便可为池塘中的鱼提供一定数量的饵料。鸭子的活动还可 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改善水体生态环境,进而促进鱼类的生长与品质提高。 3.4产业链体系 园区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市场,积极掌握市场动态。同时在园区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延长农业产业链。 设施农业的菜垃圾及丘陵岗地的菌草,为规划区的水产养殖业、畜禽养殖业提供饲料;通过沼气综合利用将畜禽的粪便及菜垃圾等废弃物消化,转化为沼渣、沼液和沼气产品,其中沼渣、沼液做为高效有机肥还田到蔬菜种植业里面去,沼气可以用来做为燃气,供周边居民和项目区内游客使用。 4.结论与讨论 将循环农业理论贯穿于新洲万亩农业产业园规划中,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规划区从生产、生态、生活三个层次构建循环农业产业链体系,规划区内从“农业生产种植、农业养殖、再进入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大流通和农业综合服务”,产业链体系相对完整。规划区特别设置了山地丘陵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区,为循环农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通过各产业之间的循环规划区的绿色有机蔬菜、有机畜禽及水产品等产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市场竞争力强。同时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促进产业园综合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推动当地特色产品的发展,积极打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循环经济链。循环农业模式将不同产业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减少了交易成本,加快了物流速度,增加了净收益。 参考文献: [1]李力,韩丽媛. 基于能源-经济-环境DEA分析的我国工业发展效率评价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8(5):93~95. [2] 循环农业模式指导下的产业园区规划-以温汤镇农业产业园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2(4):5-8,36 [3]循环农业产业链的运行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2年(2),36-40,51 [4]吴金明,邵昶. 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 中国工业经济,2006(4):36~43. 菌草种植基地:占地面积30公顷,利用规划区北部现有的山地丘陵种植菌草,使植物—菌物—动物三物对资源的利用形成多次循环转化,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三大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实现共赢。 林果种植基地:占地面积72公顷,利用规划区内山地丘陵种植经济林木和水果品种,种植以葡萄、草莓、猕猴桃、桃等为主,满足周边市场的及采摘的需要。 沼气综合利用中心:占地面积4.0公顷。设置沼气综合利用中心处理畜禽的粪便,减少污染,同时可以用产生沼气生产高效有机肥,供设施蔬菜基地使用,形成循环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3.3农业科技研发区 农业科技研发区44公顷,在三店街建设农业科技研发区,满足规划区内农业科技发展的需求,建设专家大院、研发基地、农民培训学校、校企合作研发基地、种苗培育基地等项目,带动企业发展,带动新农村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充分利用主要以湖北省内的科研院校,搭建高层次专家流动平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形成高层次专家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规范性制度和良好机制,更好地服务企业。 2.3.3农新洲乡村大市场 新洲乡村大市场51公顷。在三店街和柳溪村建设新洲乡村大市场,主要有以下项目组成。 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占地面积17.8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进行脱水蔬菜、速冻蔬菜、腌制蔬菜等不同品种的蔬菜深加工,同时还可以进行水产品、畜禽产品等农副产品的加工。 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占地面积2.0公顷,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主要对园区及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农副产品进行安全检测。 中南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占地面积10公顷,主要作为基地乃至中部地区综合性农副产品集散地。市场下设粮油副、干货、蔬菜、家禽、水果、冷冻等多个交易区。 3.产业园区循环模式 3.1沼气综合利用模式 采取“种—养—沼—肥”的循环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模式。设施蔬菜种植,菌草种植为养殖业奠定物质基础;养殖场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同时生产沼渣沼液,开发优质有机肥,用于作物生产。 3.2林下立体种养殖模式 在林下种草就地放养鸡、鸭、鹅,通过饲料供给和粪肥还田等过程使林业与养殖业有机地串联起来,使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 3.3池塘牧渔循环农业模式 池塘边建立鸭棚,在池塘中养鱼,同时利用一定大小的池塘水面围养鸭子。在这个系统中,鱼塘为鸭子提供了天然的生活场所,鸭子可以捕食浮游生物。同时鸭子的粪便可为池塘中的鱼提供一定数量的饵料。鸭子的活动还可 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改善水体生态环境,进而促进鱼类的生长与品质提高。 3.4产业链体系 园区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市场,积极掌握市场动态。同时在园区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延长农业产业链。 设施农业的菜垃圾及丘陵岗地的菌草,为规划区的水产养殖业、畜禽养殖业提供饲料;通过沼气综合利用将畜禽的粪便及菜垃圾等废弃物消化,转化为沼渣、沼液和沼气产品,其中沼渣、沼液做为高效有机肥还田到蔬菜种植业里面去,沼气可以用来做为燃气,供周边居民和项目区内游客使用。 4.结论与讨论 将循环农业理论贯穿于新洲万亩农业产业园规划中,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规划区从生产、生态、生活三个层次构建循环农业产业链体系,规划区内从“农业生产种植、农业养殖、再进入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大流通和农业综合服务”,产业链体系相对完整。规划区特别设置了山地丘陵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区,为循环农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通过各产业之间的循环规划区的绿色有机蔬菜、有机畜禽及水产品等产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市场竞争力强。同时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促进产业园综合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推动当地特色产品的发展,积极打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循环经济链。循环农业模式将不同产业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减少了交易成本,加快了物流速度,增加了净收益。 参考文献: [1]李力,韩丽媛. 基于能源-经济-环境DEA分析的我国工业发展效率评价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8(5):93~95. [2] 循环农业模式指导下的产业园区规划-以温汤镇农业产业园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2(4):5-8,36 [3]循环农业产业链的运行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2年(2),36-40,51 [4]吴金明,邵昶. 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 中国工业经济,2006(4):36~43. 菌草种植基地:占地面积30公顷,利用规划区北部现有的山地丘陵种植菌草,使植物—菌物—动物三物对资源的利用形成多次循环转化,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三大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实现共赢。 林果种植基地:占地面积72公顷,利用规划区内山地丘陵种植经济林木和水果品种,种植以葡萄、草莓、猕猴桃、桃等为主,满足周边市场的及采摘的需要。 沼气综合利用中心:占地面积4.0公顷。设置沼气综合利用中心处理畜禽的粪便,减少污染,同时可以用产生沼气生产高效有机肥,供设施蔬菜基地使用,形成循环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3.3农业科技研发区 农业科技研发区44公顷,在三店街建设农业科技研发区,满足规划区内农业科技发展的需求,建设专家大院、研发基地、农民培训学校、校企合作研发基地、种苗培育基地等项目,带动企业发展,带动新农村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充分利用主要以湖北省内的科研院校,搭建高层次专家流动平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形成高层次专家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规范性制度和良好机制,更好地服务企业。 2.3.3农新洲乡村大市场 新洲乡村大市场51公顷。在三店街和柳溪村建设新洲乡村大市场,主要有以下项目组成。 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占地面积17.8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进行脱水蔬菜、速冻蔬菜、腌制蔬菜等不同品种的蔬菜深加工,同时还可以进行水产品、畜禽产品等农副产品的加工。 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占地面积2.0公顷,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主要对园区及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农副产品进行安全检测。 中南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占地面积10公顷,主要作为基地乃至中部地区综合性农副产品集散地。市场下设粮油副、干货、蔬菜、家禽、水果、冷冻等多个交易区。 3.产业园区循环模式 3.1沼气综合利用模式 采取“种—养—沼—肥”的循环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模式。设施蔬菜种植,菌草种植为养殖业奠定物质基础;养殖场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同时生产沼渣沼液,开发优质有机肥,用于作物生产。 3.2林下立体种养殖模式 在林下种草就地放养鸡、鸭、鹅,通过饲料供给和粪肥还田等过程使林业与养殖业有机地串联起来,使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 3.3池塘牧渔循环农业模式 池塘边建立鸭棚,在池塘中养鱼,同时利用一定大小的池塘水面围养鸭子。在这个系统中,鱼塘为鸭子提供了天然的生活场所,鸭子可以捕食浮游生物。同时鸭子的粪便可为池塘中的鱼提供一定数量的饵料。鸭子的活动还可 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改善水体生态环境,进而促进鱼类的生长与品质提高。 3.4产业链体系 园区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市场,积极掌握市场动态。同时在园区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延长农业产业链。 设施农业的菜垃圾及丘陵岗地的菌草,为规划区的水产养殖业、畜禽养殖业提供饲料;通过沼气综合利用将畜禽的粪便及菜垃圾等废弃物消化,转化为沼渣、沼液和沼气产品,其中沼渣、沼液做为高效有机肥还田到蔬菜种植业里面去,沼气可以用来做为燃气,供周边居民和项目区内游客使用。 4.结论与讨论 将循环农业理论贯穿于新洲万亩农业产业园规划中,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规划区从生产、生态、生活三个层次构建循环农业产业链体系,规划区内从“农业生产种植、农业养殖、再进入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大流通和农业综合服务”,产业链体系相对完整。规划区特别设置了山地丘陵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区,为循环农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通过各产业之间的循环规划区的绿色有机蔬菜、有机畜禽及水产品等产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市场竞争力强。同时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促进产业园综合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推动当地特色产品的发展,积极打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循环经济链。循环农业模式将不同产业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减少了交易成本,加快了物流速度,增加了净收益。 参考文献: [1]李力,韩丽媛. 基于能源-经济-环境DEA分析的我国工业发展效率评价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8(5):93~95. [2] 循环农业模式指导下的产业园区规划-以温汤镇农业产业园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2(4):5-8,36 [3]循环农业产业链的运行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2年(2),36-40,51 [4]吴金明,邵昶. 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 中国工业经济,2006(4):36~4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