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古汉字折射的养生理念 |
范文 | 杨+澜?申屠菁?张+丽 【摘要】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各种养生节目和养生书籍纷纷涌现,受到大众的追捧。然而,通过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发现,养生观念并非新鲜事物,而是古来有之,这一点在中国汉字字形上就有明显的体现。本论文结合养生之术,分析相关汉字的起源,探究汉字内涵,揭示汉字在养生文化中的意义,从而达到颐养生命、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关键词】健康;养生;汉字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中国是一个祖先崇拜的国家,人们尊崇长者,敬畏祖先,因此自然而然地对长寿以及以长寿为目的而进行的养生有着高度的推崇。汉字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要想了解养生,不仅可以从身体入手,去倾听五脏六腑的交流,而且可以从承载其文化的古汉字入手,通过对汉字字形的研究,来了解养生之道。 本文从汉字的构造着手,将养生分为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起居洗漱养生和中医养生五个方面。 一、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是指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均衡饮食来调胃健脾,达到滋补养生的目的。 “活”字,舌头旁边三点水,也就是说人离不开水,要想健康长寿,需常保持舌下津液不断。人类的生命在于血中,而血浆的85%都是水,生命其实就是一个水容器。据统计,人还是受精卵状态时,99%是水,儿童体内占有86.6%的水,因此儿童的皮肤特别可爱,有如水蜜桃,弹指可滴。长大后仅占有71%的水,成年人则降到61%,而八十一岁的老人就只剩下49.9%是水了。水分不断减少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体逐渐衰老的过程。因此每个人一天应摄入3000 ml的水,大约为八杯水。一天当中有三个时段一定要喝水。一是早上起来的时候;二是下午三时左右;三是晚上七至九时。清晨一杯水最为重要,有清理肠胃的特效。 “乳”字,甲骨文写作,像是母亲用奶喂养孩子的画面,母亲伸出双手怀抱因饥饿而张开大口的孩子。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古代也很强调人乳的重要性。如今很多人用奶粉喂养孩子,认为奶粉中含有更多的营养以及钙铁锌。其实人乳的营养价值才是最高的,并且非常有利于婴儿吸收。除此之外,热服人乳还能补益五脏、润燥生津、滋补血虚。人乳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美容。明清有很多将人乳制成美容面汁给嫔妃涂脸的记载,我们使用的牛奶面膜、牛奶浴也都是它的一种变体,其营养价值离人乳还相距甚远。 “医”字,篆文写作, = (矢为箭,医为箭筐)+(持械攻击)+(酉,药酒),造字本义为用药酒为战争中的箭伤人员消毒与治疗。因此可以看出,古代医生使用的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就是酒。中医更将酒誉为“百药之长”,酒可以使人振奋精神、通行经脉、温暖身体,还有宣散的作用。从古至今,中国人传承了喝酒的习俗,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古人喝酒是很注重节制的,“酒”由“酉”与三点水组成,表明喝酒不能过多;“酉”(装酒的器皿,也表示数量)多了就“醉”,喝多成“卒”的事常有发生。 二、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是指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从而增强体质、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水”字,甲骨文写成,像崎岖凹凸的岩壁上,液体向下飞溅 的样子,即从山崖峭壁上飞溅而下的山泉。在甲骨文中,动态的流水一般写作纵向的,静止的水通常写作横向的。水是流动的,古人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指的是流动的水才有生机。我们经常把人比作水,强调人要像水一样,不争名利,谦虚而为。从水的纵向写法上我们也可以学到养生之道,即人不可以一直坐着或躺着,要经常从事身体运动, 才能保持健康。 “人”字,甲骨文写成,直立状态。现代“人”字没有用头或手来表示,而是用了两条腿,说明腿脚对人来说特别重要。“人”字的姿势不是站立也不是躺卧,而是正在行走,所以要想精力好,需要坚持每天步行。步行是人类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也是一种不受任何场地设备条件限制的最安全简便的运动方式。步行既能锻炼肌肉,也能镇静神经系统,加强新陈代谢,调节心脏及整个血液循环系统。那么一天需要步行多长时间呢?根据生理学家测定,一天应当走一万步,即七公里,大约是一个半小时。这是维持健康最低限度的运动。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早晨步行,可使精力充沛;工间步行,可使头脑清楚;晚饭后步行,可增加消化能力;睡前步行,有利于安眠。 “舞”字,甲骨文像一个人两手挥动着花枝。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讲,“舞”可以强化呼吸,活血舒筋,对身体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古代人已经认识到“舞”的轻身保健作用,创作了许多导引图。三国时名医华佗吸取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践心得,创造了一套“五禽之戏”,即摹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禽兽动作姿态的保健体操。据说其弟子吴普每天做五禽戏,常年不断,“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这是古人以“舞”健身的成功范例。当今,舞蹈提供了一个全民运动的途径,人们可以用某些简单的舞蹈动作,纠正不良习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扩大情怀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养”字,甲骨文 =(羊)+(手持鞭子),表示一个小孩在自由自在的放羊。在古代,“羊”通“祥”,是吉祥的象征。那么古人认为什么是吉祥呢?自然不是荣华富贵,而是从文字所表示的状态来形容吉祥的,即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地在牧羊。我们会发现,现代很少有人有这种自由了,往往都被某种欲望所禁锢,自由不起来了。然而养生不仅仅是懂得吃什么或喝什么,更应该注重精神养生;因此需要放松心情,多外出晒晒阳光,多多拥抱大自然。 “烦”字,由“火”和“页”组成,“页”意指人的头。火气冲头就是烦,所以烦的意思为头痛、发热。头为诸阳之会,本身就热,火气上冲头,起初可以出现发烧、头痛,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人的情绪。后来人们逐渐把让人为难、头疼的情绪也称为烦,但前面多加个“心”,以区别于生理的烦。有的人由于外界事情多,超过了心理承受能力,就会感到焦躁不安;有的人辛劳过度或者做不喜欢做的事情容易产生烦躁。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减少应酬,尽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调整情绪,这样就不会心火过盛,产生烦躁的情绪。 “闷”字,篆文=(门,关闭)+(心,情绪),其字形外围就像一扇门,里面是一颗心,心被关闭在门内,所以心中会憋闷。因此闷就是指情绪无法交流与释放而产生不快。现代社会,很多人习惯了一生病就喝药,甚至没病也喝药来预防。其实,是药三分毒,经常喝药对人身体反而有害。我们要想减少愁绪与郁闷,可从此字源得到启示,就是多散散心,不要总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平时应保持愉快的心情。此外,多与他人聊天,多出户外旅游都是解闷的好方法。 四、起居洗漱养生 起居洗漱养生,主要包括居住环境、作息睡眠、劳逸平衡以及洗漱等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以达到生活愉快、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睡”字,篆文 = (目)+ (垂),就是眼皮闭上后坐在地上打盹休息。《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睡,坐寐也。”俗语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也就是强调了我们一年四季的精神状态都跟睡眠有关。其实“睡”并不等于“眠”,睡是坐着打盹;眠则是闭目合眼,躺下睡觉的意思。因此我们应该每天保持充足的“眠”,但是也应该注重“睡”。比如春天,不能总“眠”,否则会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还有午睡,最好是半小时,过多就会进入深睡眠,反而会越睡越累。 “沫”字,甲骨文像人靠近水盆掬水沃面之状,其本义是洗面。《说文》谓“沫,洒面也”。古人洗面很讲究,先秦时已经有了最原始的“洗面奶”——潘。古代把煮热的淘米水称为“潘”。古人认为用“潘”洗脸可以使皮肤光滑白皙。科学实验表明,淘米水里富含淀粉、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对皮肤可以起到保湿、美白、抗老化的作用,是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纯天然护肤品。经常用它洗手洗脸,皮肤就会变得光滑白皙。三千年前的古人已懂得淘米水的使用价值,今天爱美的人们,大可不必一味盲目地追求时尚,只要对身边的日用天然物品利用得当,完全可以收到等同于甚至超过昂贵护肤品的效果。 “沐”字,灌发也(即洗头发),篆文,(水)+(雚,长嘴罐),是用像瓢一样的长嘴陶罐往头发上浇水,大量的温水在一定的高度浇到头上,对头部的皮肤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当今人们多将头置于盆中洗发,甚至干洗头发,养生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古人早先用“潘”汁,即煮熟的淘米汁当作洗发水,后来又发明了猪荃和皂角洗发,洗发后留有比较浓郁的香气。当代洗发水大都化学合成,含有不健康物质,我们不妨像古人那样,试着用淘米水之类的自然物品来洗头,或许会更有利于健康。 五、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是我国所独有的养生方法,即通过砭石热敷、针灸、按摩等外治法,刺激穴位,从而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治疗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砭”字,籀文(大篆) = (石,石针)+ (人体),造字本义是用打磨好的特制的石器刮擦、按揉身体穴位,以疏通筋络、消除疲劳。古人通过实践发现,把煨热的石头贴在身体上,可以缓解病痛,这些用于热熨的石头称为砭石。随着崇尚自然的大趋势,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砭石热,目前红外、电脑热控被引进砭石的生产中,起到了促进血液循环、调理新陈代谢的效果。除此之外,砭石制成的刮痧板、砭石梳子等也被广泛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经常使用可以疏通筋脉,预防及治疗感冒。 “针”字,左为金,即金属所制,右像线头穿针孔形。造字之初是用于缝纫,后来被中医采用。针法治疗原理就是用针刺特定部位,即穴位,通过经脉将针刺的刺激传导到有关部位,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通过针刺,可以疏通经脉、调和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字,篆文,人在上面侧着身,低头,佝背,抬着臀。整个字就是人腿后部有艾柱正灼烧着。“灸法”就是通过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度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借助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祛除阴寒。针、灸两法各有特点,灸法的温热保健作用是针刺难以达到的,而放血及对深部组织病症的治疗作用,又是灸法所不及的。两者之间互补,成为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的宝贵遗产。 通过对汉字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养生文化在汉字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力。汉字中所折射出的养生文化,把无生命的汉字与有生命的人联系在一起,碰撞出灿烂绚丽的智慧火花。古人在养生方面的探索与积累,值得当代人反思和学习。因此我们可以从汉字中学习如何遵从生命规律,顺应生命节拍,感悟生命哲学。 参考文献 [1]流沙河.白鱼解字[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2]曲黎敏.从字到人养生篇[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3]任宏丽,胡琪祥.汉字中医解码[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8. [4]徐文兵.字里藏医[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项目类型:山西省哲学社科项目;项目名称:古汉字所折射的东方养生哲学与英语中体现的西方健身理念对比研究;项目编号:晋规办字[2012]3号。 作者简介:1.杨澜,女,1991年生,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2.申屠菁,女,1956年生,山西财经大学教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3.张丽,女,1978年生,山西财经大学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跨文化研究。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