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心文”要小心教 |
范文 | 吴婧仪 【摘要】南宋诗人谢枋得在《文章规范》中提出了“小心文”和“放胆文”的概念。“小心文” ? 和“放胆文”对今天的作文教学依旧具有启发意义。小学生作文以“放胆文”为主,中学生作文则以“小心文”为主,而从“放胆文”过渡到“小心文”时,往往不容易适应,写作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依据学情进行教学,小心文需要小心教。 【关键词】写作教学;“小心文”;放胆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大胆文”和“小心文”的概念是南宋著名诗人谢枋得在《文章规范》中提出,他认为,“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心小”。这意味着学生初学作文不要拘泥于文法、技巧之类的清规戒律,依照自己的兴趣作文,之后再慢慢学习作文的技巧,进行有目的的写作,完成从“放胆文”到“小心文”的过渡。 一、小心文与放胆文 谢枋得在《文章规范》里认为“放胆文”和“小心文”分粗枝大叶之文和辩难攻击之文,他认为最初学习写作不应有任何束缚,要敢于高谈阔论,不拘陈规。“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是小学低年级写作的基本要求。小学阶段的儿童习作基本属于放胆文,写的数量少,教师的要求指向比较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习作的立意、题材不限,让学生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最熟悉的人和事来写,是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习作。 “小心文”的概念则是相对于“放胆文”提出的,是指数量多,要求指向比较实的文章,注重文章的立意、谋篇布局以及字词章句的锻造。谢枋得认为在学习了“粗枝大叶之文”之后,学子能够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在此基础上学习“辩难攻击之文”,学子才能开广胸襟,有更宽广的角度进行立论辨析。学生到了中学阶段,其心理逐渐成长,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开始发展,此时单纯的“放胆文”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无法满足社会对孩子应该达到的写作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师往往开始提高标准,写作开始以“小心文”为主。 二、中学生进行“小心文”写作出现的问题 中学生的作文开始从“放胆文”到“小心文”过渡,教师对学生写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教师无法处理好从“放胆文”到“小心文”的教学的过渡,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 一是“怕”的问题。曾看过一个颇为讽刺的说法,当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是“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小学升入初中后,对学生的写作要求是有很大不同的,有了体裁、表现方法等等诸多高得多的要求,甚至于篇幅字数也多了许多。学生一开始的写作往往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写出的文章流于肤浅与幼稚,还无法摆脱“放胆文”带来的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内心想写好的期望和写出的文章无法令人满意,造成了矛盾与冲突,使他们在写作方面变得越来越胆怯,写作的兴趣也慢慢消磨,也变得越来越怕写作文。如果教师也忽略学生的学习心理,想尽办法教授相关的写作技巧,却没有反思过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写作的意义,是否热爱写作,更会让学生对于写作唯恐避之不及。 二是没有素材可写的问题。中学生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所遇到的人和事往往局限在学校和家庭这样的小圈子内,经历的事情太少,无话可写。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随笔或日记的任务,甚至是小心文的写作要求,不是大打折扣,应付过去,就是写些对学习太苦、生活太累的呻吟抱怨。若没有丰富的经历和对生活深刻的感受作为写作的基础,作文难免流于形式化,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也不得不进行胡编乱造,导致整个作文的学习进入了恶性循环。学生越来越讨厌写作,更无法写出好文章。 三是作文的写作容易陷入私人化和情感化怪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表达与交流的要求包括“写作理论类文本,如评论、随感、杂文等;写作实用类文本,如提要、自荐书、考察报告、读书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会议纪要、访谈录等;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等文学类文本的写作。” ? 由此可见,课标更倾向于学生掌握相关实用类文本的写作技巧。而现实的写作教学现状是相反的,很多用华丽辞藻堆砌的抒情意味浓厚的散文会得到老师和学生的青睐。这类文章比较容易模仿,这也使得作文变成了一个速构的产品。学生对于注重逻辑思考和价值判断的议论文反而很难写好,这就导致作文写作进入了私人化和情感化怪圈。 三、对于当下的语文写作教学的一些反思 作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进步的过程。学生学 “小心文”,教师也要小心教,要从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循序渐进,慢慢提高对学生写作的要求。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教学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不怕写作。叶圣陶先生和夏丏尊先生《文心》中谈到“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文字本身就是记录生活的,学习写作,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家或者作家,其最质朴的目的只是为了记录生活,丰富生活,充实自我。写作重在“经验和意思”的表达,能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就好,对于生活本身实实在在的记录可让学生更加用心地观察生活,运用文字。写作的兴趣养成了,就不愁写不好。例如,秋天到了,教师可以以《秋》为题,让学生写下个人对秋天的感受;在临近毕业,教师则以“离别”为主题让大家写一篇文章。与生活相关,与经历相关,学生有真情实感,有兴趣,便可以开启“小心文”写作的大门。 2.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教师需要认识到中学生写作的种种问题,加以思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解决问题。具体说来,学生自身没有深刻的体验,没有那么多丰富的经历可写,但是阅读可以改变这一状况,通过阅读来认识世界,完成对另一种人生的思考。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读多了,才会对文章有更深的了解,有更多的反思与探索。读书是通过现实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使表达成为可能。同样在阅读中可以积累素材,无论是华词丽句,还是行文巧思,讀得多了,积累也多了,将阅读养成习惯,利用阅读进行写作,将遣词造句的方法,编排布局的谋划成为他们的内心积蓄,要想写得好,必须多观察,勤动笔,所谓熟能生巧,写作是一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 3.教师进行下水文的写作。往往真正的作家,不会教人写作。教人写作的,本身却写不好,这就造成了写作教学中矛盾性的一面。语文教育大家叶圣陶对写作教学很有研究,在于他本身笔力深厚,经验丰富,读过很多篇目,写过很多文章。其实,只有自己真正动笔写作的人,才可知道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够真正去教别人写作。在“小心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同时进行一篇作文的写作,放下属于教师的面子与刻板,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写作的过程中,深刻挖掘作文的重点与难点,理解学生写作的难处,真正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因此要教好写作,不仅要让学生养成写作的兴趣与习惯,教师本身的写作水平也不能差。 四、结语 小心文的写作学习应该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教师要将小心文教学贯穿学生整个中学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一切促进小心文教学的积极因素,关注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小心地教,让学生自觉地去写,进而打破当下写作难的怪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姚欣.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放与收[J].文学教育(下),2014(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