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中国古代祭礼
范文

    樊德华

    【摘要】本文试图从祭礼时间、祭礼地点、祭礼成员与祭礼仪式四个方面来比较郑、陈、鲁三国的祭礼共同点及差异,从而来了解到庶民的祭礼是如何向公式的祭礼变迁的,并从中了解到古代祭礼的一些普遍特点。

    【关键词】《诗经》;《论语》;祭礼特点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一、祭礼时间逐渐确定

    所谓的“祭礼”,指的就是古代祭祀或祭奠的仪式。从古代的这些祭礼中,我们可以对比出当时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也能够了解到当时人们的一些礼仪、想法。

    从祭礼的时间来看,郑的祭礼最初是在溱水与洧水的水势非常大的时候,即由于雪融而涨春水的时候举行。这在《溱洧》中有详细记载“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且往观乎?”这里的“涣涣”就是写水之盛。这里的“观”指的是观祭礼,因而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当时郑的祭礼是在仲春冰释之时。据《韩诗》记载,后来郑的祭礼则被指定在特定的日期,即三月上巳之日。

    陈的祭礼则是在纺织工作结束之时举行。这在《七月·豳风》中有所提及“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按照方玉润的观点,他认为农工完成之后,便是献羔荐庙的时候了。而鲁国的祭礼时间则大致集中在暮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三者相比,尽管鲁的祭礼时间也不确定,但是相比陈、郑而言要清晰得多。由此可见,祭礼时间的逐渐趋于固定化、清晰化,人们不再随意地举行祭礼仪式,这也是祭礼传统能够一直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祭礼地点被逐渐限定

    除了祭礼时间的逐渐固定,祭礼地点也开始逐渐规范化。从《溱洧》一文我们就可以了解到郑的集会是在山麓和水边进行的。又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郑的祭礼地点在梁县的山麓举行。那里有十分清冽的泉水,山上有名叫“都梁香”的兰花。陈的祭礼在宛丘之上。《诗经》中《宛丘》写道:“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陈国的青年男女以诗歌相问询,互赠花朵,倾诉爱慕,并在宛丘之上“无冬无夏”的进行歌舞等仪式。

    相比前两者,鲁的祭礼场所逐渐被限定。鲁国的重要祭礼部分被限定在宗教的祭坛上举行。从祭礼地点的随意性到地点被固定在祭坛举行,使得祭礼仪式愈加正式,也显示了公祭比起民祭越发庄重的事实。这一点也随着历代统治者对祭礼的重视而逐渐规范化。

    三、祭礼成员的逐渐严苛

    除了时间和地点之外,祭礼成员也由最初的不限定开始逐渐严苛。据《诗经》记载,陈郑两地的祭礼者均有青年男女构成。但是鲁国的祭礼却只限于王族出席。由《论语》中“冠者”和“童子”可以大致推断出在鲁国祭礼者则全由男性构成,他们大致分成等数的两队。据《中国古代的祭礼与歌谣》中讲述,这样的祭礼特点主要是受到古代舞蹈和歌谣的影响。据《周礼》记载,这种公祭并不是人人都能随便参加的,而且祭礼的原则也并非处处相同。

    由此可见,祭礼中原本性别观念被加强,女子逐渐被排除在祭礼之外,女性的社会空间也逐步被压缩。应该可以说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一个滥觞。

    四、祭礼仪式中的“天、地、人”

    就“郑、陈、鲁”三国的祭礼仪式来看,它们有着共同特点,即祭礼仪式中所体现的“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采兰是郑的祭礼特色之一。据《韩诗》记载,采兰是为了祛除邪气和虫毒,是祓除的礼仪。郑国全体青年男女个个手持兰花来到河边,祛除邪恶、不祥、秽气等。同时他们还召唤灵魂,更确切的说,是为了续魄而招魂。当然,女子采兰更多是为了求子。

    相比于郑,歌舞则是陈的祭礼特色之一。陈的歌舞传统最早来自于大姬。并且据《邶风·简兮》记载陈在祭礼时,有相应的乐器伴奏。他们一边摇着扇子和白鹭的羽毛,一边歌唱。在陈的春祭中,国中的妇女们效仿大姬之例求子。因大姬没有孩子,且好祭礼。同时伴有清净、沐浴。这样看来,郑和陈的祭礼仪式都有“求子”的因素,归根结底,祭礼是为了人们向天请愿,祈求“天”满足“人”的愿望。虽然到了鲁国,歌舞竞争、采花、婚约、性的礼仪都被省略,表现为渡河和祈雨,但是这个特征并没有改变,反倒在渡河、祈雨的仪式中将“地”与“天”“人”结合地更为紧密。

    据《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周礼一开始就将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由此奠定了祭礼敬天、礼地、爱人的三种基本情感指向,使之逐渐演变为华夏文化中天、地、人的信仰。而祭礼的逐渐简化,也使得祭礼的目的性更加突出,以便在后来的公祭中更好地服务于统治者。

    五、总结

    通过了解诸侯国时期的祭礼,我们可以窥探到祖先习俗与信仰。在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的今天,渐渐发觉我们遗失了一些宝贵的东西。祭礼传统在发展及传承中不断地在改变,以求得朝代更替社会发展的需要。时至今日,祭礼传统在中国却岌岌可危。在日韩试图把祭礼的传统归入他们时,我们更应该重回经典,重视传统。

    参考文献

    [1]王慧慧. 春秋时期祭礼及其文化意义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2] 李申著.中国儒教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 王燕.孟子对孔子礼学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D].开封:河南大学,2013.

    (编辑:马梦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