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重视诵读在小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范文 | 【摘要】听书读写是基础教育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关于语文的基本能力和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小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应该重视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为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重视;诵读;小低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4-0037-01 【本文著录格式】孔静怡.重视诵读在小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课外语文,2020,19(04):37,39. 听说读写,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关于语文的基本能力和应该具备的语文基本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内容和环节的设置是围绕着这四个方面展开。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小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很多学校、很多老师,不约而同地把“读”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究其原因,不仅仅是课程大纲的要求,也是多少年来,语文教学实践的结果。作为一名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两年的小低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了课堂诵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一、诵读,能提高低年级学生识记字词的效率 认识、记忆生字词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材中把生字划分为一类字和二类字两种,其中,一类字要求会认、会读、会写。而二类字则只要求会认、会读,不要求会写。不管如何分类,尽可能多地掌握生字和生词,才能更好地推进语文学习,这也是很多老师在生字词教学时的共识。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小,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记忆能力虽好,但忘得也快。而汉语言文字区别于其他语言文字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于字的音、形、义的结合。因此,在课堂上,通过诵读,将字的音和形结合起来,反复练习,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帮助学生提高识记字词的效率。 二、诵读,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加深对字词句的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早就已经认识到“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上,诵读,即大声地将所学的内容表达出来,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在二年级的一次语文公开课上,学习的是课文《乡下孩子》。这是一首诗歌,通过描写乡下孩子的生活来表现出乡下孩子的自由和快乐,以及歌颂他们勤劳、朴实又充满着智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读完诗歌后,你觉得乡下孩子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表达。”因为教学的对象是一群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多学生对于乡下的生活没有亲身的感受,也就无法体会乡下孩子的生活,所以在第一次回答中,很多孩子用“可怜”“不好”“艰苦”这样的词语来表达他们对于乡下孩子生活的看法。显然,这样的理解不符合老师的课前预设,也是对诗歌本身极大的误读。如何消除这样的误解,这位老师给出了很好的示范。他没有简单地纠正学生的回答,而是请学生安静地聆听,自己带着浓郁的情感,声情并茂地将诗歌诵读了一遍,再请学生认真模仿着老师的范读,将课文再读一遍。听一遍,再读一遍,学生在老师声音的引导下,在诵读中,体会到了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渐渐地理解了诗歌的内容。而对于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快就有了正确的反馈。由此可见,诵读,通过教师声音的感染力,可以迅速地帮助学生进入到课文的世界中,准确地理解、感受课文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对于课文的学习,重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于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的感受。这一方面的学习,很多时候建立在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之上。在这一部分教学中,“读”的作业不容小觑。一年级下学期,我上《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时,就非常重视“读”。课文的第一句“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告诉这个故事的人物,以及他们所处的位置,这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很重要。如何強调这一点,让学生能注意到这一句话,我在范读时,刻意重读“山上”“小”“山下”“大”这四个词语,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读到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时,我故意拖长声音,读出很远很远的感觉,让学生从声音中感受大松树和小松树的距离,并联想到其中的原因。这样的策略是成功的,刚读完,马上就有学生举手告诉我,小松树站在大山的肩膀上,因此要比山下的大松树高得多。就这样,通过“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 三、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对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对生字词掌握不够熟练,对字、词、句由眼到口反应时间较长,因此在读书时普遍表现出拉长字词的发音,使得完整的一句话不能连贯读;很多学生在读书时,不能很好地理解句意,出现断句、停顿错误;一些学生在读书时不自觉地添字、漏字,甚至出现错字……种种不良的朗读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读”这一基本能力的掌握。反复地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课文,熟悉字词句,帮助学生练习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掌握“读”这一语文基本能力。 四、诵读,是师生课堂情感互动的重要渠道。 语文教学课堂上,各种各样的诵读形式是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也是师生课堂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 不少老师喜欢把各种视频音频带进课堂,通过声音和影像帮助学生学习、熟悉课文。老师自己示范朗读所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范读过程中,老师会根据课堂学生的反应,进行恰当的调整,在重点、关键的字词句上,通过声音进行重读强调,提醒学生注意;还可以通过对一句话或是一段话不同的读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来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表现出来的对课文的把握,表现出的扎实的朗读功底,从情感上让学生产生钦佩之心,从而有意识地模仿和学习。 带读,由老师一句一句先读为范,学生一句一句跟读学习,则是指导学生朗读的最直接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最直接地将老师视为学习、模仿的对象,一字一句中,产生亲近之心,师生之情,自然流露。 共读,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对课文的诵读,或是分角色读,或是你一句我一段地读,共读的形式可以很多,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让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琅琅书声中,老师的成熟和学生的稚嫩,融合在一起,成为课堂上最为动听的声音。老师不再高高在上,学生不会唯唯诺诺,师生都是课堂的主角,共同用声音演绎课文,在书声中,体会老师的亲切,学生的可爱。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总结前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汉语文文字独有的特点,找到一条最佳、最有效的学习路径,这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诵读,用声音表现语言文字之美;诵读,用声音感受文字中的精彩世界、百味人生;诵读,开启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智慧之门;诵读,联络师生情感的桥梁纽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重视诵读在小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督促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自觉地学习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为语文基本能力的调高、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