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与美同行,语文教学人文之本
范文

    杨照

    【摘要】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语文学科是蕴含美的因子的学科,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契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将美育教育渗透在平常的点滴教学中。

    【关键词】语文;美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本质是人学,用审美观点审视人学则是最基本素养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审美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感受自然美、人文美和情感美,从而在认知感悟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认知需要和探究美的内涵为出发点,多培养他们正确情感态度,使得他们在探究美的过程中提高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一、解读教材文本,感受自然真实美象

    自然是学生接触最为原始的素材,也是展现真实美景的必备物质载体。从教材的自然景观中发现美象,使得学生在接受引导过程中更好感受原始物象真实之美。这样解读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知的重要前提。

    解读教材文本,能使得学生在自然美丽画卷中,更好开阔视野和丰富思维。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爱你啊,中国》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自我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表现祖国美好河山主要表现在哪里?这些河山各具有怎样的特征?作者用“我们爱 你——”引出祖国的风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从祖国的地理风貌、景物特征、历史变迁等方面来梳理出东海日出、高原星空、北国雪景、南国春色等山河“壮丽”。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结合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黄庐山云雾等特征,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学生可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针对教材文本中的自然景物特征,可建议他们与自己所亲身观察过的景物相比照,让他们从中归纳出真实的感受。

    将教材文本作为学生认知发现自然景观的重要路径,使得他们在主动探寻的过程中更利于深化理解感知。在教学中,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地点进行感受,自然就会感受到淡雅荷塘、雄壮山河、万化极光等自然美景。引导学生跳出对自然景物的真实观察范围,鼓励他们在对比欣赏中融入更多认知情感,帮助他们丰富思维理念。

    二、赏析作品内涵,体味人文情愫美感

    任何文学都是建立在人学的前提下而生成的。引导学生带着新鲜感去品析作品,让他们在深入对话沟通的过程中感受丰富的人情之美。学生一旦真切体味到人文的情愫之美,产生共鸣的驱动力,更利于他们激活自身的学习潜能和动力。

    赏析作品,也是学生对自身灵魂的洗涤,让他们在享受到心灵鸡汤的过程中更加求真、求善、求美。如在《负荆请罪》的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以情景小品的模式,引导学生尝试角色扮演,让他们在彼此表达交流中获得更为真切、丰富的认知感悟。张晓雨、李刚、王洋洋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韩勃,建议他们以文本的表达内容为基础,融入自己的理解想法,予以主动交流。上述三位同学都兴致勃勃地模拟着文本中的角色,并都穿插了自己的真实理解感知。通过模拟对话,使得学生在知晓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和顾全大局的基础上,也对廉颇的勇于认错和知错就改的性格特征有所感悟。这样的赏析,也使得学生在充分领略各自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更利于他们主动品味其中的丰富人情。

    以赏析为突破口,使得学生在自我理解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更利于他们深刻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意志和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在与作品中人物进行对话过程中,体味其中的认知情感,让他们有更为丰富的体验。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真实的语言表达形式,交流其中发现,让他们在自觉接受熏陶的过程中发现丰富思想情感。

    三、引导朗读对话,领略意境底蕴美丽

    运用朗读来帮助学生察觉美,让他们在眼观、脑思、口言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深层次的意境美感。朗读的投入,使得学生在神相遇、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物我相忘境界中,产生认知协同效应,便于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交流。

    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发现意境特别的必然,对话则是彼此互通有无的深化。如在《船长》的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在自我朗读的前提下,紧扣“船长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美好品质,反复朗读和仔细品味,让他们在深入挖掘哈尔威船长的品质基础上,建议运用对话的方式,鼓励他们以船员、乘客等身份角色主动和船长对话,让他们在体味大难临头的情境背景下,英雄人物的所作所为,更加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和潜能。正是这样的朗读对话,使得文章的意境底蕴更加富有深度、厚度和广度。

    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教材的思想主旨,更利于他们在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度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与心灵沟通的效果。延伸物境,能使得具体有形的形象自然转化为无限遐想的意境,更利于学生发现其中意境之美。引导学生通过对话,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味“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的深刻含义。通过对意境底蕴的挖掘,能使得学生在丰富认知感悟的同时,形成更为敏锐的语感,引导学生在不断内化生成的过程中产生更为丰富的意境,让学生在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浓淡错落中获得更多的情趣。

    如前所言,美就在身边,需要我们以独特的眼光和真情的感知去认识、去欣赏、去应用,对丰富思想情感起到积极促进推动作用。活化教材资源、鉴别欣赏美,使得学生在美好心灵、美丽生活中开阔视野思维。从教材中发现美的耀眼和闪光,更能激起学生的愉悦心情和积极情感,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编辑:龙贤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