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能力的培养
范文

    董毅珍

    【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能力,有利于学生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从而不断获得新的机会,获得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心理学理论指出“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一定的能力又是进一步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较之能力的发展要更迅速一些,而得到良好发展的能力比掌握一定范围内的知识、技能具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它告诉我们,能力是保证知识迁移的桥梁。

    众所周知,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高级动物,这是因为人的思维很发达。但人的思维发达程度是有很大差别的,其发达程度,完全取决于训练的方式,采取的训练步骤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语文课堂上,为给学生创造一种适应能力发展的客观条件,作为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以下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是人人都很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一种情况是受到周围某种新异刺激而引起大脑产生反映;还有一种情况是使反映的事物得到深化,形成稳定性认识。这种调控注意的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注意力。那么,怎样培养提高学生的这种注意力呢?

    首先,应该明确培养注意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这可使学生对客观事物达到高度集中的指向,进而汲取所预定的教学知识。其次,要努力培养对注意对象的兴趣,只有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把问题钻研到底。要有意识地经常进行调控注意能力的训练,如毛泽东同志年轻时代,为了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常特意到闹市去读书,提高自己专心致志的集中注意力的品格。

    二、观察力的培养

    所谓观察力就是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俄国的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回答一些青年怎样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时,他的回答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谈到他取得成就的原因时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由此可见,观察力对于学习和研究学问是何等重要。

    首先,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只有带着目的和任务进行观察,提高责任心,才会对自己的观察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从而提高观察力。其次,明确观察对象,制定观察计划。这样就可以将观察力指向与集中到要观察的对象上,并按部就班,从容观察,从而有助于提高观察力。要注意把运用视觉和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边看边想,在看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观察对象的特点,并不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辨别洞察客观事物的能力。要经常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练习,养成深入、细微、准确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是提高观察力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具有好奇心,对其观察的对象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坚持长期持久的观察而不感到厌倦,从而提高观察力。

    三、记忆力的培养

    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一种功能。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认识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操作过的动作或体验过的情感,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打上一定的烙印,这就是记忆。记忆是智慧的仓库,是学生发展认识的基石,也是智力活动的沃土。借助记忆把感知的材料储存起来,知识才能越来越渊博,逐渐发展智力,就可使学生越来越聪明。

    培养学生记忆力的方法:第一,要强化记忆的目的性。无论做任何事情,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产生强烈需要的愿望,进而主动自觉地去实现。第二,要掌握基本记忆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记忆。例如,掌握联想记忆方法、形象记忆法、逻辑记忆法、推理记忆法、形象记忆法等要领,就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四、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人脑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幻想也属于一种特殊形式的创造想象。想象力是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条件,因而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在平时要多注意认真、细心地观察生活,在脑海里积累生动、清晰、丰富的表象,进而通过联想变得丰富多彩。其次,可在开展课外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如在排练文艺节目中,就可叫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把节目排好等。再次,要鼓励学生去幻想,只要敢想,才能在追求目标中创造出优异成绩。总之,一个没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是不会有大的作为的。

    一个人想象力丰富,应该说是生活环境的影响和个人意识培养的结果。有的学生抱怨自己天生就不是有丰富想象力的人,其实每一个学生天生都具有一定的想象力,但要使之丰富,就需随时注意培养。

    五、思维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的最高产物,是人脑对客体现实的反映。由于思维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东西,所以它又是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反映。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立性、创造性等多种特性。

    培养学生思想能力的方法:第一,要运用马列主义唯物辩证法,使学生全面、实事求是地看问题,而不要孤立的、片面的、静止地看问题。第二,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第三,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使他们用语言表达思维明确、系统、符合逻辑。第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思维能力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第五,要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辐合思维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求取答案的过程。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全部信息沿着各种不同方法探求多样性的结论。通过进行这两种思维的锻炼,不仅可使学生灵活地获得知识,而且可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要立足于如今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生存与发展。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过程,适应的关键是内部心理活动的自我调节。通过以上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获取更多的

    知识。

    (编辑:龙贤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