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干旱区绿洲城镇空间贫困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范文 | 李东 由亚男 马长发 关靖云 张文秀 程越 摘 要:空间贫困是通过研究贫困现象与地理资本之间的关系,分析贫困的空间分异特征,研判致贫原因并制定反贫策略。以2015年新疆南疆三地州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GIS技术、TOPSIS模型并结合熵值法,系统分析了新疆南疆三地州空间贫困分异特征,最后借助障碍度模型进行贫困与地理资本要素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各县(市)与最优目标的贴近度,可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类地区:一级贫困区包括塔县、乌恰县、阿合奇县、和田县、喀什市、和田市、民丰县、叶城县、皮山县、阿克陶县;二级贫困区包括于田县、策勒县、巴楚县、莎车县、阿图什市、墨玉县、洛浦县;三级贫困区包括泽普县、麦盖提县、伽师县、英吉沙县、疏附县、岳普湖县、疏勒县。整体上,自然地理环境恶劣,位置偏远、生产资料匮乏,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偏低,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少数民族人口比重高、农村人口比重偏高等对研究区空间贫困的影响较为显著。 关键词:空间贫困;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GIS;南疆三地州;新疆;干旱区 中图分类号:K921/927 文献标识码:A 贫困是一个普遍性的世界难题,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和各级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学者早期对于贫困现象的关注是基于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偏低、消费能力不足和基本生活物质短缺等不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状态[1]。随着对贫困内涵的深入剖析和扶贫实践的理性反思,Sen认为贫困不仅是相对比别人收入水平低或者消费不足,贫困应当被视为获得某种基本物质生存能力的剥夺[2]。自此贫困测度问题摆脱了以往收入指标的单一维度,进入了全新的多维领域[3-5],且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6-8]。近年来,部分学者将空间贫困理论引入到社会贫困问题的研究之中[9-10],旨在探讨贫困的空间分异特征以及贫困与地理资本之间的关系[11-12]。空间贫困的基本思想是将地理环境要素转化为地理资本,研究贫困与地理资本的关系,制定基于致贫因素的减贫策略[13-14]。目前,空间贫困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空间贫困地理资本体系构建[15-16]、空间贫困格局形成机制[11]、空间贫困测度[5,17]、空间贫困地理陷阱[18-19]、空间贫困分异特征及其减贫策略[20-21]等。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年~2020)》将新疆南疆三地州划定为连片特困地区,并明确在资金、政策、项目上实施特殊政策。经过“十二五”期间的攻坚克难,南疆三地州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该地区地理区位、资源条件、民族构成、经济状况和致贫原因的特殊性,减贫与反贫困的任务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基于空间贫困理论的研究视角,科学分析南疆三地州贫困特征的空间分异及其致贫因素,对于制定减贫和反贫困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新疆南疆三地州指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南疆三地州,下同),辖24个县(市)。其中,19个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5个为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分布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近80%的贫困人口,是典型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2]。研究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喀喇昆仑山北缘,周边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毗邻,边疆线长2293公里,并与我国西藏自治区相连。南疆三地州土地面积为4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疆土地面积的28%,但多为沙漠、戈壁和山脉,人均可耕地面积仅为1.53亩,且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北麓山前平原以及喀什——莎车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带[23]。南疆三地州属于暖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日照时间长,干燥少雨,蒸发性强,年均蒸降比达到47:1,属于极度干旱区,地表水主要来自河川径流和冰川融化后的雪水,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季节差异显著,出现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特点。地震、大风、干旱、冰雹、暴雨、洪水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风沙、干旱、荒漠化、盐渍化等问题长期制约和困扰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24]。2015年,研究区总人口为742万人,占全疆总人口数的32%。其中,农业人口比重为75%,少数民族人口比重高达95%,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15年国内生产總值为1114亿元,约占新疆生产总值的12%,其中一、二、三产比重分别为27%、26%、47%,产业结构呈现“三、一、二”的格局。人均GDP为16692元,远低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平均水平(40036元),其中人均农牧民收入为7224元。“十二五”期间,南疆三地州贫困人口减少了100万人,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阶段扶贫开发标准,南疆三地州现有贫困人口7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22.7%[25],但与国内其他省区相比,依然呈现经济基础薄弱、环境条件恶劣、社会事业滞后、贫困现象普遍、致贫成因复杂、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显著特征。 2 研究数据与方法 2.1 研究数据 区域贫困现象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贫困特征的分析及贫困等级的测评需要厘清致贫因子的作用机理。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19,24],结合研究区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人口特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构建由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和人口5个维度,共计36项指标的贫困评价体系(表1)。研究数据来自《新疆统计年鉴》(2016)、各县(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官方网站的相关统计数据。此外,距离最近城市的最短交通距离通过GIS距离分析工具计算获得;海拔高程、地形起伏度、平均坡度、植被指数通过相应DEM数据提取之后,与研究区边界矢量图叠加获取。由于各指标的单位不统一,需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数据控制在[0,1]范围。 2.2 研究方法 2.2.1 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 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主要用来度量数值型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及其作用方向。为了检验研究区贫困因素对区域贫困的影响程度,有学者将各因子与人均GDP 做相关分析[26-27]。考虑到海拔高程、地形起伏度、平均坡度、植被指数、蒸降比、人均耕地面积、农村用电量、农村机械总动力等因素更多影响的是农村经济,所以将其分别与人均农林牧渔产值(X15)做Pearson 相关分析, 其他因子则与人均GDP(X14)做Pearson 相关分析。如果是正相关,指标属性记为“-”效应,否则记为“+”效应,分析结果如表1“指标属性”所示。 2.2.2 TOPSIS分析法 TOPSIS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法是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根据研究对象与正、负理想解的距离进行相对优劣的评价[28]。参考相关文献[13,29],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3 结果与分析 3.1 空间贫困要素分析 南疆三地州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区域,其中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下同)位于塔西区,和田位于塔南区。对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和人口维度分别进行计算,结果见表2,并绘制成地图(图1),就空间贫困各维度要素的分布进行具体分析,分别用一、二、三级表示致贫影响敏感度由高到低的排序。 3.1.1 自然维度 自然维度方面,研究区呈现出“半环状”的空间分布特征(图1-a)。阿合奇县、乌恰县、阿克陶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下同)、葉城县、和田县组成的外环边境地带属于一级自然要素致贫影响显著区域(0.581≤ci<0.824);阿图什市、皮山县、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属于二级区域(0.304≤ci<0.484),且分散镶嵌在一级影响区域内侧;位于研究区西部的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与其他一、二级影响区域共同形成“半环状”的空间分布,将11个剩余的三级影响县(市)(0.074≤ci<0.212)包围其中。这种分布格局与南疆三地州北倚天山南脉、西邻帕米尔高原、南接喀喇昆仑山的自然地理特征密切相关。三级影响区包括喀什市、和田市以及周边的11个县,相对于一、二级影响区域,具有相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基础以及相对发达的交通系统,有利于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散,地理资本相对优于其他县(市)。 3.1.2 资源维度 从资源维度上看(图1-b),研究区数值的标准差(0.135)小于自然维度(0.238),说明与自然维度相比,资源性短缺是南疆三地州面临的共同致贫性因素。阿合奇县、乌恰县、喀什市、塔县、叶城县、皮山县、和田市、民丰县的值均高于0.350,被划为一级资源致贫敏感区(0.353≤ci<0.561)。这些县(市)当中,除了喀什市、和田市与民丰县以外,其他的县均处于边境高寒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11亩/人);县域平均公路密度较低(0.54公里/平方公里),离最近城市平均距离较远(234公里),特别是阿合奇、塔县和民丰县距离最近城市公路距离均超过了290公里;此外,一级资源性致贫区域平均垦殖指数为6%,可开垦耕地面积所占的比重明显偏低,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阿图什市、阿克陶县、英吉沙县等其他的12个县划为二级资源致贫敏感区(0.195≤ci<0.337)。伽师县、岳普湖县、疏勒县和疏附县集中分布在南疆重镇——喀什市周边,发展与受益机会均优于其他县域,划分为三级资源致贫敏感区域(0.076≤ci<0.134)。 3.1.3 经济维度 从经济维度上看(图1-c),研究区ci数值的标准差为0.101,是五个维度当中最小的,说明经济发展滞后问题是研究区普遍存在的致贫因素。一级经济致贫区域(0.365≤ci<0.487)集中在喀什地区的喀什市、塔县,和田地区的皮山县、墨玉县、和田县、和田市、洛浦县、民丰县,一共8个,且在和田地区呈现连片集中分布的空间特征。这8个县(市)的农村平均人口比重为74%,和田县的农村人口比重高达94%。一级经济维度贫困区域农牧民年平均收入仅为6769元,低于研究区整体农牧民年平均收入7224元的水平。去除和田市与喀什市两个地区行署所在地,经济维度一级贫困区的经济密度仅为8.37万元/平方公里,远小于研究区整体的平均值(210.6万元/平方公里);财政自给率仅为7.49%,地方财力有限,使得脱贫任务的完成异常艰难,这也是造成南疆民族地区长期贫困的重要原因。二级经济维度贫困区域(0.256≤ci<0.348)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的边境高寒地区(阿合奇县、阿图什市、乌恰县、阿克陶县、英吉沙县、莎车县)以及和田地区的于田县和策勒县。三级经济维度贫困区域(0.171≤ci<0.211)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心位置,包括伽师县、疏附县、疏勒县等8个县,相比于其他县(市),具有较好的区域发展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对于脱贫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 3.1.4 社会维度 从社会维度上看(图1-d),研究区ci的标准差为0.106,说明社会发展问题对于研究区贫困空间分异具有普遍的影响作用。伽师县、疏附县、麦盖提县、塔县、和田县、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的贴近度大于0.347,划为一级社会维度贫困县(0.347≤ci<0.593)。这些区域的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社会保险、教育事业等发展滞后。通自来水村、通宽带村比例仅为50%;平均万人拥有教师数为0.27人,低于南疆三地州的平均水平(0.38人);平均万人拥有技术人员数、医院床位数、卫生机构数分别为45人、44床、6个,低于研究区平均水平(58人/万人、48床/万人、7个/万人);社会保险平均未参保率高达61.32%,应对自然、疾病等致贫因素的能力和水平较低。二级社会维度贫困区域(0.224≤ci<0.323)分布在研究区的中西部,包括洛浦县、墨玉县、皮山县、叶城县等14个县(市);三级社会维度贫困区域(0.050≤ci<0.181)仅包括喀什市和英吉沙县,该区域社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通自来水比例、通宽带比例均达到了100%,医疗、卫生、教育等民生事业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3.1.5 人口维度 从人口维度上看(图1-e),研究区ci的标准差为0.155,在五个维度中从大到小排序第二位,说明人口特征对于研究区贫困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喀什市、和田市的贴近度大于0.682,划为一级人口维度贫困区域(0.682≤ci<0.686)。喀什市与和田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4.74‰和14.32‰,与研究区平均水平18.03‰相比,喀什市高出6.71‰。喀什市与和田市人口密度分别为1132人/平方公里和702人/平方公里,远高于研究区118人/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较快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人口的过度集聚,导致人口维度的贫困现象在这两个区域异常显著。二级人口维度贫困区域(0.217≤ci<0.362)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区的巴楚县、伽师县、疏勒县、英吉沙县、莎车县、泽普县、塔县7个区域,且呈现集中连片分布的空间特征。三级人口维度贫困区域(0.096≤ci<0.198)包括阿合奇县、阿图什市、乌恰县等剩余的15个县(市),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及东、西两端。 3.2 空间贫困综合分析 3.2.1 空间贫困总体特征 空间贫困是由自然、资源、经济、社会、人口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又各有差异。根据表2“空间贫困指数”的计算结果,塔县ci指数值最大(0.507),其后依次为乌恰县(0.426),阿合奇县(0.411),和田县(0.408),喀什市(0.396),等。塔县、乌恰县、阿合奇县、和田县的ci均大于0.400,贫困问题最为严重,排在后三位的疏附县、岳普湖县、疏勒县的贫困程度则相对较低(图1-f)。 3.2.2空间贫困分异特征 绘制研究区县域单元的空间贫困分异特征地图(图1-f),从颜色深度来看,整体上研究区呈现“环形”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外层的颜色最深,表示贫困程度最为严重,划分为一级贫困区域(0.347≤ci<0.507),包括塔县、乌恰县、阿合奇县、和田县、喀什市、和田市、民丰县、叶城县、皮山县、阿克陶县,占研究区整体县(市)的42%。从数量和空间上看,南疆三地州贫困程度严重的县(市)依然较多,且主要分布在边境高寒地区。整体而言,一级贫困区域平均海拔高(3066米),比研究区平均值高892米,特别是地处帕米尔高原的塔县,平均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具有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贫困面积广,脱贫难度大的显著特征。10个县(市)当中,除了喀什市与和田市之外,其余县域公路网密度不足0.10公里/平方公里,且距离最近城市较远,例如阿合奇县、民丰县、塔县、叶城县离最近城市距离均超过240公里,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015年,一级贫困区域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2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78元,地方财政自给率不足10%的县(市)占到50%(阿克陶县、阿合奇县、和田县、皮山县、民丰县)。总体而言,一级贫困区域集中体现出山大沟深、民族聚居、居住分散、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贫困面大等特点。 中间层颜色深度次之,表示贫困程度较为严重,划分为二级贫困区域(0.247≤ci<0.300),包括于田县、策勒县、巴楚县、莎车县、阿图什市、墨玉县、洛浦县,占研究区整体县(市)的29%。从空间分布特征看,二级贫困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且紧邻一级贫困区域,自然环境、基础设施、交通条件、经济发展基础,均好于一级贫困区域。以海拔高程指标为例,二级贫困区平均海拔为1781米,比一级贫困区降低了1285米,一定程度上缓减了自然地理条件对贫困的作用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业发展水平、降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公路密度达到0.12公里/平方公里,交通的便捷性和通达性与一级贫困区相比有小幅提升;离最近城市平均距离为114公里,有利于发挥区域之间物质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和扩散的空间优势。农牧民平均收入、财政自给率等指标与一级贫困区差异不大,但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7479元,比一级贫困区提高了1453元。社会维度、人口维度的大部分指标表现均好于一级贫困区。 最里层颜色深度最浅,表示贫困程度相对较低,划分为三级贫困区域(0.175≤ci<0.236),包括泽普县、麦盖提县、伽师县、英吉沙县、疏附县、岳普湖县、疏勒县,占研究区整体县(市)的29%。和其他县(市)相比,三级贫困区域的贫困程度最低,分布在研究区的核心地带,距离南疆重镇——喀什市较近,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明显。三级贫困区海拔高程(1295米)、地形起伏度(22.52米)、平均坡度(1.39度)等自然维度指标与一、二级维度相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大幅度减弱,有利于降低克服自然条件不利的扶贫成本,提高扶贫的效率和效益。资源维度当中一些指标的表现均好于一、二级维度,例如,公路密度達到0.66公里/平方公里,离最近城市平均距离减少到90公里。经济维度中的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12515元,比二级贫困区提高了5036元;人均农牧民收入为8132元,地方财政自给率达到11%,均高于一、二级贫困区;社会维度、人口维度的大部分指标表现均好于二级贫困区。 3.3 空间贫困影响因素分析 对空间贫困分异化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减贫措施是研究区域空间贫困的最终目的。本文采用障碍度模型[19]研究贫困的主要影响因素,计算公式为: 根据计算结果选取障碍度数值排名前五的影响因素(表3)。由表3可知,不同地区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一级贫困区域以塔县和乌恰县为例进行贫困影响因素分析。塔县贫困级别、离最近城市距离、平均坡度、海拔高程、地形起伏度等指标的障碍度数值较高,对于宜居区而言,应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社会公共事业、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自强自我发展能力;对于少数处在高寒山区、不适宜人来居住、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贫困区域,可考虑依据相关政策,通过移民搬迁进行妥善安置,切实做到“搬得出、 留得住、能发展、过得好”。乌恰县社会保险未参保比率、贫困级别、平均坡度、人均GDP、地形起伏度等指标的障碍度数值较高,可通过提高社会参保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均GDP产值降低贫困程度,增强县域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二级贫困区域以于田县、策勒县为例对贫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于田县贫困级别、离最近城市距离、少数民族人口、通宽带比率、蒸降比等指标的障碍度数值较高。策勒县贫困级别、通宽带比率、蒸降比、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海拔高程等指标的障碍度数值较高。在两个贫困县的致贫因素中,有4项指标是相同的,且贫困级别指标均排序第一。于田县距离和田市183公里,克服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要素流(物质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和交换;于田县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98%,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2‰,且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民族人口聚集、增长率过高以及人口素质偏低等特点是区域贫困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基础设施(电信畅通工程)、气候条件(干旱少雨)也制约了于田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贫困人口收入的提高。策勒县毗邻于田县,同样面临着气候干燥、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较高、电信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海拔高程等制约性因素。三级贫困区域以泽普县为例进行分析,泽普县植被指数、县域公路密度、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垦殖指数、离最近城市距离等指标的障碍度数值较高。因此,可通过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耕地有效利用率,增加农林牧渔业产值等措施,缓减贫困程度,减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