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语文教学幽默艺术可能带来的改变 |
范文 | 李士军+张丽萍 【摘要】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幽默艺术已引起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通过实施语文教学,幽默艺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变:对学生的改变、对教师的改变、对课堂的改变、对学校的改变。通过这些改变来发挥语文教学幽默艺术的最大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幽默艺术;改变;可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语文教学幽默艺术,是指将幽默运用于语文教学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的微笑中提高语文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语文教學幽默艺术的特点是:既要有幽默的一般特点——机智性和娱乐性,又要有其特殊性——人文性。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幽默艺术已引起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语文教学幽默艺术为什么受到名师们的如此推崇?这是因为语文教学幽默艺术不但制约着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教师自身的提高及学校的进步等。因此,教师通过实施语文教学幽默艺术,可能带来的改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的改变 (一)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要想让学生学有所获,首先必须使其想学,然而学生想学的都是轻松愉悦的,又很符合他们年龄段和身心特点的娱乐活动,究其原因还在于一个“趣”字上,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变得富有情趣,教师的幽默教学艺术将发挥重要作用。幽默教学艺术的实施,让师生共同获得一种愉悦的氛围,学生在享受课堂的同时接受了知识。 (二)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成绩 兴趣是基础,成绩是过程,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了,成绩的提高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要让学生先对语文课产生兴趣,而幽默的教学艺术更能让学生爱上语文课,从而提高成绩。 (三)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中学生如果厌恶语文,那么与语文有关的所有活动都不会主动参与;反之,中学生如果喜欢语文教师的幽默教学艺术,就会喜欢语文课,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主动参与各种活动,领会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修养,最终提升语文素养。 二、对课堂的改变 (一)传统课堂的情况 传统课堂上,学生正襟危坐,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乏味,语文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身在教室心在外”,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厌学、成绩不好等众多问题。 (二)实施语文教学幽默艺术可能带来的改变 语文教学幽默艺术的技巧与方法多种多样。孙绍振教授曾著《幽默五十法》予以总结,很值得我们在运用和创造教学幽默艺术时参考。例如巧妙比喻法、插说故事法、逻辑归谬法、自我调侃法、贬词褒义法等都是常用的幽默方法,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能够恰如其分地使用这些方法,一定会把语文课堂变成充满趣味性、知识性、人文性的教书育人的舞台。因为通过实施语文教学幽默艺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放下了架子,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来进行交流,辅之以幽默技巧,能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掌握知识,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了,就会由老师被动地教变成主动地学,学生和老师就会主动地交流,那么整个语文课堂就会充满情趣,学生就会在非常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对教师自身的改变 (一)实施语文教学幽默艺术前的情况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非常有限或者仅仅停留在和很少一部分学生的沟通上,忽略了众多学生的参与,这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同时,教师在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成长比较缓慢,教师和学生之间始终是一个线性的教与学的关系,这妨碍了师生的共同进步。 (二)实施语文教学幽默艺术的情况下 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幽默艺术水平,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幽默感的人。要有宽松的幽默心态的涵养,因为心灵的自由度越大,则越容易产生幽默的言行。同时,语文教师要坚持阅读,广泛涉猎,增加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储备,才能在用的时候随手拈来。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交流,课堂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四、对学校的改变 教师是学校的一分子,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如果能够得到学校的认可并且在学校内部加以推广,必然会促进学校的进步。 我校是一所乡镇完全中学,生源基础薄弱且复杂,多数是特殊群体(个体、离异、留守等)的家庭子女,这些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上或多或少存在问题,且学习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甚至厌学辍学现象较为普遍。因此,通过语文教学幽默艺术的实施,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留在课堂、留在教室、留在学校。学生愿意留在学校,说明学校对他们有吸引力,而他们也能在学校中找到存在感和满足感,这样学校对于学生来说也就成了心灵的栖息地,学生就不会轻易地离开,无形中对学生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无形中配合了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 总之,本文首先界定了语文教学幽默艺术的概念,然后重点论述了通过实施语文教学幽默艺术可能带来的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改变、对课堂的改变、对教师的改变、对学校的改变。具体实施效果如何,应该在实践中等待检验,但这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姜淑杰.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 科技创新导报,2015(3). 附 注 本文系临夏州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7年度“语文教学幽默艺术实施策略及方法研究”(课题立项号LX[2017]GH136)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