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让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绽放光芒 |
范文 | 耿青儿 【摘要】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合理渗透现代多媒体技术,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搭起一座走进古诗语言的桥梁,顺利进入诗人所创造的美学意境中。本文以理论联系实际,畅谈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体会,值得大家予以适度关注。 【关键词】创设情境;形象直观;声像并茂;互动反思;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语言隽永、韵律优美、字字精辟,属于中华文化宝库中一串璀璨的明珠,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充分了解古代文化,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情操和欣赏能力。然而,由于古诗词是一种很特别的体裁,意蕴含蓄而又抽象,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假如让学生只从单一的文字角度鉴赏古诗词,那就不可能真正感悟作品的无限魅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同时学习的效果,要比仅仅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好得多。可见,多感官的教学理念比较适应小学课堂教学,尤其合理渗透现代多媒体技术,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搭起一座走进古诗语言的桥梁,顺利进入诗人所创造的美学意境中。 一、创设情境,以利学生了解背景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假如教师只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不少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兴趣荡然无存。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的情境,从而诱发学生对学习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譬如,我在执教曹植的《七步诗》导入时,为了让学生轻松掌握作者的生平和诗歌的时代背景,我就打开了有关曹操父子三人的影视剪辑片段:一代枭雄曹操对曹植极为宠爱,屡次与几位大臣商议立曹植为太子;但曹操病逝以后,曹丕居然坐在龙椅上当了皇帝,他利欲熏心,妒忌弟弟曹植的才能。一天傍晚,曹丕逼曹植在七步之內迅速完成一首诗,否则就要砍头。此时,曹植挺胸漫步,在七步内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七步诗》,最终击败了曹丕的阴谋。许多学生一边鉴赏一边叹息,对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可谓一目了然。 二、形象直观,帮助学生感悟意境 文学的特性就是形象性,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若教师能将孩子感到枯燥的语言与孩子向往的形象画面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直观性的多媒体画面,则能帮助学生感悟意境。譬如,我在执教《游园不值》时,先直接打开多媒体画面:青翠可怜的苔藓,优雅美丽的小径,清幽静寂的柴扉。这些趣味盎然的情境使学生身临于作者描绘的情景中,理解作品的主旨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学生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领悟为什么作者在这么多字中选了“绿”,我把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江南景色画面映入学生的眼帘,许多学生欣喜若狂,浮想联翩,不仅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而且联想到“绿”字的意韵——既表达了大地看上去一大片绿意,又突出了自然界的生命渴望生长的力量,一种生生不息的生机。再如,在学习《忆江南》时,不少学生对江南的风景感到陌生。为此,我在课堂上展示了江南美丽风光的画面,引导学生一边鉴赏大自然的风光,一边赞叹江南的美妙景色,从而读出对江南的留恋之情。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多媒体发挥了它独有的作用,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接受,加深了对古诗语言的感悟。 三、声像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学习总是追求舒畅、愉悦和兴奋等情绪,他们一般难以在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中保持优良情绪。因此,我们可以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积极唤醒孩子的良好心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譬如,学生在学习毛泽东的《长征》一课时,由于学生缺乏有关长征历史的了解,他们往往对文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述难以理解。因此,我在执教本文时就直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当时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画面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几十个红军战士在泸定桥上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硝烟弥漫,枪声阵阵,正是彻人心骨的一个寒字,同学们都沉浸于战斗之中,初步感知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体会到了诗歌的用字之美。再如刘禹锡的佳作《望洞庭》,作者以秀丽的语言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湖面无风恰似玉盘,群山翠绿宛如青螺,湖光秋月互相映衬。全诗巧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假如让学生只从文本写作手法入手鉴赏,他们绝对不能真正体会洞庭湖之美,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将这优美的画面体现出来,配以宁静的乐曲,学生便会沉浸其中,很快就能理解诗中的比喻,从而领会意境。 四、互动反思,让学生的认知螺旋上升 众所周知,古诗美感的表达,常常寄予在一些意象之上,那么这些意象究竟有着怎样的意蕴呢?诸如林升的“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林安邸》)一句中,这个“暖风”的意蕴如何理解,仅仅是温暖的风吗?我们应先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感悟的基础上,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出相关画面,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真正明白诗人的用意。当然,现代多媒体教学中让学生在图与文的结合中识字,能够准确区分古诗中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异同,诸如“离离原上草中”的“离离”一词,不妨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再打开茂盛的草原的动感画面,学生一边鉴赏,一边讨论,最后能轻松理解“离离”二字蕴含的意义,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美,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美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不管是对人情世态的刻画还是对大自然的吟咏,达到审美的境界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去感悟诗词中简练的几个字所表达的丰厚情意,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意蕴,提升诗词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宋赞.浅谈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古诗文教学[J].教育前沿与探索,2014(3).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