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建议 |
范文 |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方兴未艾,研究者众多,有些教学者把群文阅读教学弄得过于复杂,要求过高,阅读效果并不好。本文提出一些教学原则,根据教学实际规划了一个“群文阅读五步教学流程”。 【关键词】群文阅读;五步法;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群文阅读最早是由台湾学者赵镜中提出的,最近在国内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越来越多。群文阅读的全称是群文阅读教学,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主题和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发现这些文章的共同点,并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提出了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这一教学要求无疑可以给学生介绍更多的教材以外的优秀作品,成为对课堂的有效补充。 群文阅读教学方兴未艾,研究者众多,有些教学者把群文阅读教学弄得过于复杂,变成了学生和教师的秀场,或者给学生提出了过高的要求,阅读效果并不好。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中,我认为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思想性原则。教育部统编新教材,全国推广使用,教材编写组集中了国家教育和宣传等部门顶尖的研究专家,语文教材编写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思想性是选择这篇文章的最重要的标准,教师选文一定首先考虑作品的思想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关键作用。” 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语》里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切教学都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群文话题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或者是社会的热点问题。选择材料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材料是否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阅读。 3.艺术性原则。教学是一门艺术,群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教学有方,教无定方。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和阅读材料的特点,选择艺术性较强的材料,设计艺术性较强的阅读流程。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也要有波澜,学生阅读、理解、讨论、交流的过程也要争取做到自然流畅。 4.语文性原则。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语感。语文课不能成为音乐课、绘画课、舞蹈课,不要使用过多的多媒体。语感是语文的核心素养,群文阅读教学要以“语感”为中心设计课堂。 5.阅读性原则。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题,群文阅读更应该从学生出发。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上,一般三四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阅读量在10000字左右甚至更多,即使是浏览阅读的速度用时也应在20分钟以上。很多群文阅读的课堂根本不给学生静心阅读的时间,老师的话一句接一句,老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教材编写者况且在追求“一课一得”,群文阅读还是简单些为好,“群文一得”应该成为我们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多给学生阅读的时间。 群文阅读的教学流程不应过于复杂,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学生在一节课里就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深入阅读“群文”。教学中的问题也要求简,一旦带着较深入的问题去阅读,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情绪,不利于阅读的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流程应该是沙龙式的、聊天式的、自由式的,教学流程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 群文阅读大致按以下流程开展: 1.介绍主题。就是课堂导入,教师通过简洁、有趣的开场白,明确阅读的目标和要求,对选文的意义和价值可以做一些简单介绍。比如,如果阅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以介绍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里对它的评价:“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2.静心阅读。群文阅读就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阅读还给学生,运用默读的方法,在限时的要求下,静心浏览材料,做到不指读、不回看,及时做好圈点勾画。既可以一篇一篇依次阅读,也可以几篇文章一起阅读再集中讨论。 3.讨论分享。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要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开展民主、多元、互动的对话,不要成为一部分优秀学生的“秀场”,要尽可能给那些愿意发表见解的学生机会,努力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教师都应充分地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应一味地将课文讲深,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多元的理解。 4.对比赏析。引导学生的思考向纵深发展,进行群文的对比分析。该选择怎样的点来展开呢?这就需要教师设置一定的话题。一个好的话题,既能反映阅读材料的主题,又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思维和心灵的琴弦。 5.延伸拓展。立足于群文,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和推动学生做更加广泛的阅读。这样,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所扎下的根,又有課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阅读才会进一步引向深入。 下面是一个例子。 群文阅读“做一个善良的人”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勾画关键词句、写批注、交流”等方法阅读文章。(2)通过多文本的阅读和分享,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3)通过文本间的连接,使学生理解和运用以文解文的阅读方法。(4)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作品主旨,学会关心关爱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文本间的连接,使学生理解和运用以文解文的阅读方法。(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作品主旨,学会关心关爱身边的人。 三、教学准备 课件、群文阅读实验材料第七辑。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读写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介绍主题 “世上还是好人多”,我们常常听老年人这样感叹。现实生活中,我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很多,但同学之间互相伤害的事情也不少。那么,我们同学之间该怎么相处呢?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四篇文章。读过后,也许我们心中就会有了自己的答案。 (二)静心阅读 用勾画关键词、写批注的方法阅读汪微微的《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邵云的《打往天堂的电话》、六六的《善良是一种传染病》、邓亚兰的《第七条白裙子》。 问题: 1.简要概括每一篇文章叙述的事件。 2.这四篇文章在关爱别人的做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3.交流分享生活中类似的事例。 (三)讨论分享 分享交流从这两篇文章中你明白了生活中的哪些道理,你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的,找出这句话来读一读。 (四)对比赏析 1.这四篇文章在叙事的安排上有什么异同? 2.除了叙述和描写,有哪些文章运用了议论和抒情?在主旨的揭示上,你更赞成哪一篇文章的方法? (五)延伸拓展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互相关爱,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应该是能够给别人带来幸福,我们努力保护别人的自尊心。这样的人,我们身边也一定也有,大家来简单讲述一下吧。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付清静.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化研究,2018(8). [5]朱丹彤.浅谈群文阅读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4). 作者简介:王振祥,1971年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中小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编辑:陈岑)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