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改下谈小学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
范文 | 【摘要】随着新课改大范围的推广,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也必须随之提升,因此语文教学也随之产生新的变化。教学方式不断纠正与创新,可以使学生未来向更好的方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 【关键词】文学素养;语文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家在全国大范围内进行新课改,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一些小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思维与理念都需要改变。小学语文教师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要努力提高自己本身的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想要使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就不能离开具体的文学作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例如文学鉴赏、文学教育和综合知识水平。 一、提高文学鉴赏素养,使学生在教学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鉴赏属于审美活动的范围内。文学的阅读与鉴赏其实就是对文学作品整体性的一种认知和感悟。然而语文教师作为学生鉴赏活动的引导者,其自身需要具备高水平的鉴赏能力,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一个前提。一个语文教师只有自己本身具备了较高水平的鉴赏能力,才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所塑造的形象的意义,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新课改下,许多新的文学作品加入到教材中,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更加认真工作,理解教学中的文学作品,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例如,如果一个老师对自己所教的教材中的作品都不熟悉、不了解,如何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作品?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以便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鉴赏的兴趣。阅读本身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领会感悟许多,因此也可以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更多知识。如果一名教师热爱读书,那么他的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也一定会热爱读书;如果一名教师爱好文学,那么他才能教育自己的学生热爱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把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当成职业追求,全面提升自己本身的文学素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育理念。 二、提高文学教育素养,使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工具,更多的是培养具有我们自己民族的行为方式和思想精神的人。推进实施文学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本民族的优秀人才,对文学教育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文学教育有新的要求,文学教育也应该有新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有关文学教育新的教学方法。 (一)学会引领学生由一般性文本粗略阅读向文本细读方向过渡 一般来说,文学文本的解读大概由一般性阅读、细读、批评性阅读三个方面构成。在文学解读的全过程中,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个逐步深入发展的过程,应该统一发展。什么叫一般性阅读呢?其实意思很简单,就是由最初的理解词句到对作者意图或文本意义把握的过程,这种阅读同时也可以看成实用阅读层。什么叫细读呢?通常所说的细读,其实就是一种建立在一般性阅读的基础上的阅读。读者通过仔细认真地研究每个字、词、句,赏析不同的句式,深刻分析理解,建立新的意义。所以说,如果没有细读这种阅读方式,也就不会有文学欣赏的出现。文学欣赏需要读者对文本的深刻研究。知道一般性阅读与细读,那什么又叫批评性阅读呢?简单来说,批评性阅读就是带有评价的阅读。其实,所谓的批评性阅读是指把一个文本与作者、与特定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对文本做出分析扩展性阅读的过程。这与我们所知道的文学评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批判性阅读相对于一般性阅读与细读来说,需要比较高的文学阅读水平。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文学教育中,我们不应该对学生要求太高,应该联系实际,让学生使用适合他们这个阶段的阅读方法,应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由一般性的阅读方法向细读的阅读方向过渡。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欣赏时,不仅需要要求学生关注文本的细小之处,不同的地方还需要让学生学会辨析词汇,领悟其中的意义。同时还要使学生学会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掌握审美能力,提高阅读能力。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文学阅读最基础的能力。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训练学生的深层阅读能力。深层阅读能力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理性化。深层阅读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阅读能力,在阅读很多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寻找文本中隐藏信息,感悟作者的写作目的,评价文学作品等方面都需要。但是反过来说,学生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上述的阅读方法。例如,一个学生如果在阅读文本时不能了解最基本的文学表达方式方法,一般很难能够阅读到该文学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无法架构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框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文学表达方式是特别简单的文学知识,比如有详略结合,首尾呼应等方式。然而这些简答的知识在老师的教学中也只是简单说说,很少把它们真正与文学作品鉴赏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 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克服这种不好的教学模式,应根据新的课改要求,创新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清楚知道在教学中要掌握分寸,不可以强硬灌输知识,不能只注重理论,忽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文学教育过程中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感受文学本身的趣味性。 三、提高綜合性知识水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趣,更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随着新课改的广泛展开,对老师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老师不能只知道单一的知识或者不能把知识串联起来。从当前来看,小学的课程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整体化趋势,每课的知识相互交叉联系,要求小学教师必须成为全科型教师。在现在的社会中需要的是知识面广、多方面发展的老师,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例如,如果有教师在解读一篇文章,学生突然问出:“这个作家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为什么塑造这样的形象呢?”面对这种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储备一定的历史素养。知道作者所生活的历史背景,然后再用小学生可以听懂的方式加以阐述说明,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同时也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知识水平,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看待问题,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多有利的影响。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展发散性思维,使他们看问题角度不单一;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学习更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对世界的认识水平。 语文这门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为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对一些见过或者没有见过的东西产生新的认知,我们也能理解出题人的想法,便于我们解题,同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只要求学生学习课本,还要联系生活实践,需要老师有高的综合性知识水平。因此,为了符合新课改要求,老师应该大力提高自己的综合性知识水平,以便教会学生更多,培养学生成才。 四、结语 在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中,每位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以便在教学中有着更多创新,让每位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并且积极自觉参与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韩焕令,常洪伟.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中华少年,2017(30). [2]陈兴坤.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6). 作者简介:迟欣,女,1986年生,山东日照人,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编辑:郭恒)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