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让高中古典诗歌阅读走向深刻 |
范文 | 颜晓萍 【摘要】高中选修课教学是古典诗歌走向深度阅读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古典诗歌选修课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当下存在的问题,认为应明确选修课的定位,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向深度阅读,实现拓展视野、体悟文化、涵养情操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选修课;古典诗歌;深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高中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积累了大量的古典诗歌。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不应止步于名句背诵和初步鉴赏,而应引导学生走向深度阅读。而必修课教学受困于课时不足和应试的弊病,在效果上往往大打折扣。因此,选修课在古典诗歌深度阅读上将担负起主要责任。 然而目前高中古典诗歌选修课教学却存在两大弊病:必修化和随意化。必修化是指教师把选修课当作必修课的“补课”,以提升应试水平为目标,而忽视了古典诗歌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体验。随意化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缺少选择,不会整合,课堂盲目散放,导致学生缺少有效的思维活动,难以产生真切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选修的学习任务群是在必修基础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语文素养的追求。”在古典诗歌选修课的定位上,我们既要避免必修化,又要警惕随意化。它应该是必修课这一基础课型的发展,是在视野上的拓展、文化上的体悟、审美上的涵养。教师应明确目标,积极探索适合的教学方式,以引领学生走向深度阅读。 一、视野拓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认为,选修课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整合相关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日常教学效率。古典诗歌选修课应着力解决两个问题——拓展什么和怎么拓展,也就是教材的选用和教学方式的选择。选用教材一般有两种途径: 其一,直接选用主流版本教材,如人教版、苏教版等。这类教材的特点是有独到的编写体例和选文眼光,也有合适的知识构成和练习设计。以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三个单元分别从探究主旨、把握意境、体会声韵角度,向高中生介绍鉴赏方法。全书共选诗歌43首,以唐宋为主,纵贯整个古代历史,涉及各种题材和体裁,可以说是一本比较完备的教材。然其弊端在于,使用者须能深刻领会编者的意图,否则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其二,整合或自编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建议:要创设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形成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環境,帮助学生有效投入语文实践;创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学习生态,为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服务。参与选修课教学的师生可以已有知识为基点,依托信息技术整合学习资源,设计出选修课的研讨主题。它可以是某个诗人的专题,如“李清照的人生与诗歌足迹”;也可以是某类主题的探讨,如“怀古诗的情感与表现手法”。比如在学习《登高》《蝶恋花》时,学生联想到初中背诵的《登岳阳楼》 《黄鹤楼》等诗,发现“登高”这一行为背后有某种特殊的文化意义。这时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上网搜索相关诗歌,师生商讨进一步确定“明月楼高休独倚——登临诗的初步鉴赏”这一学习课题。这种选用方式立足于课内课外的结合点,也很好地关注到了学生能力和兴趣的连接点,因此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当然,这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校本教材的开发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在教学方式上,必修课堂上传统的诵读、文本细读等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选修课教学。如何能更快速有效地拓展视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此时,研究性学习便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在确定课题后,教师可让学生组成4—8人不等的学习小组,布置合适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在此过程中,师生、生生可展开合作与对话,形成初步的研究报告,最后在课堂上正式展示和交流,这不仅能最快最有效地开阔视野,还能提升学习与思考能力,正所谓“见多”才能“识广”。在“明月楼高休独倚”登临诗的初步鉴赏教学过程中,笔者布置了两个学习任务:收集更多的登临诗,发现它们几种常见的主旨;借助相关资料初步探究“登高”意象的内涵。学生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步骤顺利完成了任务,不仅在短时间内阅读了大量的登临诗,而且还对“登高”意象有了初步的理解。 拓展的核心是自主。自主选用合适的教材,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做到最快、最有效地拓宽学习的视野,是古典诗歌阅读走向深刻的起点。 二、文化体悟 学生因为自身学识的局限、生活阅历的匮乏,往往对古典诗歌蕴藏的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缺少应有的体悟。这是古典诗歌教学的难点,却是其魅力和价值所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在文化经典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古典诗歌选修课上,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摄取更丰富的诗歌,还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掘出古典诗歌深厚的人文内涵。 为了能更好地鼓励学生开展个性探究,教师应洞悉所带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在选修课堂上重新定位师生的角色。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为课题的研究者和学生的合作者。研究者是指教师对课题应有比必修课更深入的研究,阅读论文、专著,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合作者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研读思路,推荐阅读书目,与学生展开合作探究与平等交流,帮助学生发掘诗歌的文化内涵。而此时选修课堂上的学生也不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还应该是质疑者和探究者。质疑者既指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能够结合自身的体会,对诗歌提出自己的问题;也指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后,敢于向老师及书本提出合理的质疑。解答这两种质疑的最佳途径便是探究,通过探究,在更多更深入的阅读中对诗歌作个性化解读,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读出蕴藏在文字里的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学生在质疑与探究中走向深刻、体悟文化。 在登临诗的初步鉴赏课后,笔者深觉课堂偏于肤浅,有广度,无深度。学生也反映无法准确地理解古人登高时的内心世界,也没有产生共鸣。在阅读了大量论文和书籍,向学生分享了相关资料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亲自登高体验和全班组织讨论两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其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言环境,让他们主动探究、亲身体悟。之后开设了“登临诗”的深度阅读课——“古代登临诗中的生命意识”,供学生相互探讨,体悟“登临诗”独特的文化内涵。在这节课上,笔者把教学重点放在“探讨登高时所感发的生命意识”上,重点解读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登高”为什么常常能触发诗人的愁绪?“独怆然而涕下”背后包含了诗人哪些对生命的思考和追问?经过探讨,学生认为登高这一行为首先让诗人在天地当中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这种渺小与短暂感进而引发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追问。一番探因穷理后,学生关注到了诗人们对自我存在的终极价值的审视。大部分登临诗歌的疑问,在此迎刃而解。其实诗歌创作出来,读者看到的是景,体会到的是情,而真正隐藏在诗歌中的这些关于生命的思考,才是它能引起共鸣的原因,这就是属于我们的文化基因。关注这样的思考,我们读懂了诗歌,也体悟到了文化。 体悟的核心是探究。教师主动提升文化素养,带领学生主动探究。发掘诗歌蕴藏最深的人文内涵,是古典诗歌阅读走向深刻的必由之路。 三、审美涵养 古典诗歌无疑是美的。古典诗歌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教育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我们的必修课最轻视最缺失的恰恰是审美教育,因此,高中古典诗歌选修课更应自觉肩负起这样的责任——涵养情操,引领学生走进古典诗歌的审美天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古典诗歌的美是形象美、意境美和情感美。这种美,需要教师在选修课上全面激发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和审美创造力,并最终以表现美、创造美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诗歌欣赏最核心最终极的目标,然而它的实现不能简单地凭借信息技术或者师生探讨。在此,教师可做的是积极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体验和表达的情境。因为“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來,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我们希望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美、创造美。 首先,教师可设计多种语言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如举办朗诵会、诗歌写意画创作,通过具体可感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力,让他们走进古典诗歌的审美天地。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能意会到诗歌的形象、意境和情感,感知到诗歌的美。例如,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落木”“长江”是非常有特点的两个古典意象,“萧萧”“滚滚”是中国诗歌常用的叠音词。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感受到萧瑟意境、悲凉心境用朗诵或绘画等有表现力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审美感知。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创设真实的语用情境,开发审美创造力。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学着像诗人一样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发现生活的美,捕捉心灵的美,鼓励他们用诗意的语言去描绘自己的生活和心灵,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登临诗鉴赏的第二课时后,学生们意犹未尽,于是我们尝试了古典诗歌创作,话题是“登高”。每一位同学都认真创作,完成了他们的古典诗歌处女作,且其中不乏令人惊喜的篇章。 涵养的核心是情境。通过真实的情境,让无声无息的审美教育,涵养我们的精神世界。真实语用情境下激发出来的审美感知力和创造力,是古典诗歌阅读走向深刻的标志。 综上所述,高中选修课教学是古典诗歌走向深度阅读的重要途径。它是必修课基础上的发展。它引导学生实现古典诗歌阅读在视野上的拓展、文化上的体悟和审美上的涵养。 参考文献 [1]王倩.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典诗歌选编及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吴明霞.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预设与生成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3]王雁涛.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选修课教学初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